飙车激情里暗涌着CG技术

拥有着高票房成绩、口碑极佳的《速度与激情7》,让观众大饱赛车竞技和帅哥美女的眼福,可是这部没有男主角保罗·沃克的电影是怎么完成的呢?这就和我们要向大家讲述的CG技术有关了。那么电影《速度与激情7》到底是怎样利用CG技术来复活“保罗”的呢?
  揭开替身的神秘面纱
  众所周知,《速度与激情7》的男主角保罗·沃克在2013年11月车祸身亡,而保罗去世时,整个《速度与激情7》的拍摄才完成一半,那么保罗剩下的戏份又是怎样完成的呢?电影究竟是怎样复活“保罗”的呢?下面就为您一一揭秘:

  第一,寻找替身。在利用CG技术“复活”保罗时,保罗的几位替身中有两名是他的亲兄弟,他们分别是二弟卡勒伯·沃克和三弟科迪·沃克。科迪因为与保罗的外貌最为接近,所以他成为保罗的“脸部替身”。在拍摄的时候,他的脸部要贴满密密麻麻的表情捕捉贴片,然后通过后期制作将科迪的镜头与保罗的镜头合而为一。而卡勒伯的身形与保罗接近,他则主要负责完成一些动作戏。保罗的两个弟弟并没有表演经验,因此导演温子仁指派了片中另一位演员约翰·布罗特顿(片中饰演柯特·拉塞尔的副手军官)来教两人表演。
  第二,搜集素材。《速度与激情7》中使用了一部分保罗在之前几部《速度与激情》中的镜头。有眼尖的网友就发现阿布扎比沙滩上的保罗,出自《速度与激情6》里布莱恩与唐聊天的场面;还有片尾与唐对视的保罗,则是把《速度与激情5》中四人开警车在里约街头狂飙的场景,重新剪辑而成。大家不妨在片中仔细找一找哪些是真正的保罗的镜头。
  CG技术的概念
  “CG”原为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缩写。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如平面印刷品的设计、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及工业造型设计等。

  CG技术应用到影视的历史与发展
  CG技术应用到影视中的历史并不是很长。1976年的电影《未来世界》中,人们第一次看到CG,这时CG技术为我们展示的仅仅是几秒钟的画面,而且制作上还算不上高超。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中开始运用CG技术,不论是十几年前的科幻冒险电影《侏罗纪公园》,还是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亦或是近年来的科幻大片《阿凡达》等,无一不是利用CG技术完成的。从这些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CG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已是炉火纯青。
  还记得那个曾经一举刷新全球影史票房纪录的电影《阿凡达》吗?那个美丽的潘多拉星球,我相信多数人都不会忘记。电影《阿凡达》的完成和CG技术密不可分,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将CG技术推向了极致。胸怀创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效公司的雄心,卡梅隆等人于1993年创立了数字领域 (Digital Domain)公司,他们致力于做CG技术的先驱,在那里技术不仅仅成为为电影服务的工具,技术将真正地影响整个创作过程。卡梅隆导演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侏罗纪公园》,还是《泰坦尼克》,或者是《阿凡达》,全都可以体现。尤其是电影《阿凡达》,潘多拉星球上的生物和植物,无一例外的都是CG技术的产物。
  电影《阿凡达》的制作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罗伯·莱加托(Rob Legato)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朋友,曾经担任《泰坦尼克》的视觉特效总监,莱加托在指导CG拍摄时的分离性时曾感到很沮丧,莱加托说:“以摄像机为导向的人会发现,向其他人解释他们想要的效果,并且让其他人在计算机中把这种效果诠释出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片场,我们在一分钟内要重复拍摄20次同一个镜头,再高一点、再宽一点、再紧凑一点、稍微往右一些……在一分钟的时间内,你要向CG人员解释十四五次,并且中间进行了多次审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摄像视角和敏感度,所以通过中介来传达是很困难的。”所以当我们在感叹CG技术的强大功能时,也让我们为导演及他们的制作团队默默地点个赞吧!
  其实,我国利用CG技术拍摄的电影也不少,不过早期时如《十面埋伏》等电影的CG拍摄都不是交给国内的公司来做的。近几年来,国内的CG技术不断地发展,香港著名导演徐克的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让华语电影首次进入水下3D领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国内的CG技术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从《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2D版,到《龙门飞甲》的3D版,再到《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最后到3D大片《智取威虎山》,我们不难看出徐克导演在电影技术方面不断的努力探索。《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的水怪让我们过目难忘,《智取威虎山》中人虎相斗的场面让我们热血沸腾,这难道不是CG技术的功劳吗?
  现实生活中CG技术的应用
  其实,CG技术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接下来,我们盘点那些现实生活中所应用到的CG技术。
  动画、广告中的CG技术
  CG技术在动画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角色塑造,环境的设计等无一不需要CG技术。提到动画片,你的脑海中闪现了几个角色?业界最为著名的电脑动画团队是皮克斯(PIXAR)动画工作室,皮克斯的前身是乔治·卢卡斯电影公司的电脑动画部。皮克斯创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动画角色,如《玩具总动员》中的胡迪、蛋头先生、蛋头太太;《飞屋环游记》中的小罗、卡尔;《海底总动员》中的尼莫、马林等。并且在CG电影史上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世界电影制作史上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电影长片《玩具总动员》;全美史上最卖座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等,这些耀眼的成绩使业界坚信“拍摄电脑动画电影是保证电影票房的不二法门”。在发展迅猛的商业化和数字化时代,广告特效制作成为CG领域的一大热门行业,诸多实拍与虚拟结合、全动画制作的广告应运而生;吸引了众多商家和客户眼球的广告片拍摄,很多也和CG技术紧密结合。
  奥运会开幕式中的CG技术
  CG 技术运用到奥运会开幕式上是近几年来的事,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CG技术的初次尝试,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CG技术的再现身手,直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可以说CG技术的运用已经达到成熟。
  还记得2008年开幕式上那29个巨大的烟火脚印吗?还记得开幕式上排山倒海、气贯长虹的击缶表演吗?还记得那被人誉为“中国书卷,世界惊艳”的巨大画卷吗?而这些都和CG技术有关。
  那么,开幕式上29个巨大的烟花脚印具体是怎样实现的呢?
  众所周知,传统的烟花是像炮弹一样打出炮口,然后在空中爆炸。烟花的高度取决于烟花炮的装药量和火药的燃烧程度,烟火爆炸的时间取决于引线的长度和材质,但即使是同一根引线,不同部分的燃烧速度也可能不一样,因而无法保证控制它们精确至同时爆炸。显然传统的烟花无法满足开幕式上的精确度,而“脚印”烟火,在发射上采用的是“膛压发射技术”,烟花通过CG打火装置引燃。这些烟花弹也被叫作“芯片烟花弹”,每一颗烟花弹的内部都安装了一枚电子芯片。这些芯片通过微波接收电脑的 CG信号,再由CG程序指定在某个时间爆炸,从而在空中组成一幅精确而灿烂的烟火画面。
  不仅是“脚印”,在这次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共燃放了12万枚烟花,其中用于造型的烟花(例如牡丹烟花、笑脸烟花等)都是通过CG技术来控制准时燃放的,编排的时间往往精确到毫秒级,以实现最完美的视觉效果。而2008个人的击缶表演和巨幅画卷,仅LED是远远不够的,这也离不开CG技术的创新运用。在北京夜幕降临的苍穹下,全世界的观众一同见证了这台充满现代艺术和现代技术的无与伦比的绚丽盛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晚会结束后,众多外国媒体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美国福克斯体育台的评价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整个世界都为之停转”,而实现“整个世界都为之停转”奇迹的,正是CG技术与电视制作的完美结合!
  CG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VR)、电脑动画和电脑绘画等CG技术在设计表现中的应用,使得CG在建筑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房地产开发商在修建楼房之前需将以后的成品展现给投资者,这不光是制作缩景模型,还要用CG动画技术反映出三维建筑设计的最终模样。随着现在CG三维技术的提升与创作手法的多元化,建筑动画已成行业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脚本创作和模型制作,以及后期的电影剪辑手法和情感式的表现方法越来越好,制作出的建筑动画综合水准也越来越高。
  透过上述内容分析,大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除了以上所涉及的内容以外,自己身边还有哪些事物与CG技术有关,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