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水与物种进化

地球
  天缘巧合的奇迹
  在浩瀚的太阳系里,唯有地球,生机勃勃,万物生长。地球孕育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进化出高等智慧的人类并支撑着人类建立高度文明的社会。这一切,都是因为地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恰到好处,不远不近。
  地球的身躯恰如其分,不大不小。
  地球的运行从容而稳定。
  地球有岩石质外壳,72%的面积被水体覆盖,为生命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海洋的潮汐为生物的迁涉提供了动力。
  地球被磁层、电离层、臭氧层和大气层所包裹,层层设防,让生命免于遭受宇宙辐射的损伤。
  地球的大气层最早由火山喷出的有毒气体组成,逐渐演化为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层,再进一步演化成氮-氧大气层,助长了生命的繁衍。
  地球表面的水体(海洋、湖泊与河流)由强酸性水体逐渐演化为弱酸性直至中性水体,有利于生物的栖息与进化。
  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大气层、水体与生物物种的协调演化,呈现出一种完美的和谐。地球繁多的生物物种和智慧生命的起源与成长,是地球长期演化的产物,是天缘巧合所造就,是宇宙的奇迹!
  水从何处来
  地球水的来源
  水在生命产生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地球上水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假说。
  目前,地球水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地球形成初期,地球内部的地幔物质大规模熔融,通过大面积、长时间的火山喷发,熔岩流覆盖了地球表面,释放出以水蒸气为主的大量挥发分,冷却后在地面汇集形成水体,地球水来源于地球的地幔除气过程;另一种假说认为,大量彗星撞击地球,彗星带来的水是地球水的来源。
  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等类地行星(包括月球)的早期都发生过全球性的岩浆洋事件。地球内部物质(主要是地幔)熔融,通过大范围的火山喷发,熔岩流大面积覆盖地面,大量气体挥发物排出地球。根据地球火山喷发的熔岩流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表明地球的火山活动在逐渐减弱。通过各种模型的计算,地球早期火山活动喷发的气体挥发分总量大约为178亿亿吨。
  根据全世界各类火山喷发气体挥发物的研究,地球内部的除气过程排出的气体挥发分主要是水蒸气,占总量的70%~9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氯化氢(HCl)、氨(NH3)、氯化氨(NH4Cl)、氯气(Cl2)、氮气(N2)和硫(S)等。地球内部除气过程释出的水蒸气(冷却后成为水体,汇集在地球表面)平均可达142亿亿吨水体,可以满足地球水体的水总量。根据地球各类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和二氧化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和研究,确证地球的水来自地球地幔物质的除气过程。
  还有一种假说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彗星撞击地球带来的。事实真的如此吗?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
  彗星的彗核是由固态水和尘埃物质组成,如果地球上的水真的来自彗星,据天文学家估算,至少要2000万颗中等以上体积彗星的水资源才能填满地球上的海洋。太阳系的演化历史难以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科学家研究水的同源性,往往是通过测定水或冰的氢同位素组成(氘/氢,或D/H)来鉴别。地球海水的 D/H为1.56×10-4,根据哈雷彗星(Halley)、百武彗星(Hyakutake)和海尔波普彗星(Hale-Bopp)等彗星的D/H比,发现彗星水的D/H比是地球海水D/H比的2倍多。2014年8月,欧空局的罗塞塔探测器抵达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罗塞塔号轨道器释放菲莱着陆器登陆67P的彗核表面,测定了彗星冰的氢同位素的D/H比为5.3×10-4,是地球海水D/H比的3倍。这些数据表明,彗星水与地球水不是同源,彗星水不是地球水的来源。
  海洋、大气层与生物物种
  进化的协调发展
  在地球的早期阶段,海洋、大气层与生物进化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而又协调发展的过程。各种因素相互影响,逐渐变化,最终形成了适宜生命存在的、生机勃勃的地球。
  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地球和其他类地行星都具有原始大气层,当太阳早期处于T型变星阶段,强烈的太阳风将行星的原始大气层驱赶殆尽,到达离太阳更远的巨行星区域。现今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的大气层属次生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与地球的水体,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协调演化历程,形成了现今的氮-氧大气层和现今的海洋水体。
  地球形成后,地球内部通过强烈的火山活动排出大量的水蒸气(H2O)和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氯化氢(HCl)、氯气(Cl2)、氮气(N2)、硫蒸汽(S)、氨(NH3)、氯化氨(NH4Cl)等挥发分,形成了初始的原始火山气体的大气层。大量的强酸性挥发分溶解在水体中,使得地球的海水成为强酸性的水体。在25亿年前,地球大气层仍然是以火山的喷气产物为主,形成火山大气层;而海水演化成为氯化物水体,海水的pH值可能小于等于4。
  在20亿年前后,海洋演化为氯化物-碳酸盐水体,海水的pH值为4~5。大气层中积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CO2),逐渐形成以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二氧化碳大气层。随着海水pH值的增大,CO2的溶解度增高,出现大量的碳酸盐沉淀。特别是古生代大量动植物的出现,使大气层中CO2的分压下降,氧气(O2)含量迅速上升,大气逐渐演化为现今的氮-氧大气圈。水体演化为氯化物-碳酸盐-硫酸盐水体,进一步演化为现今的中性-略微偏碱性的水体。地球大气层与水体的发育呈现出一种协同演化的特征。
  地球形成于约距今46亿年前。大约距今38亿年前,在地球浓密的原始火山大气层环境下,在强酸性水体中诞生了原核生物。澳大利亚发现的35亿年前的瓦拉翁纳群中的丝状细菌化石,是地球上发现最早并具有细胞结构的化石。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异养型原核生物细菌,在氯化物的海水中经过不断的分化和发展,终于又出现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从无机物合成有机养料的自养型原核生物蓝藻。蓝藻是最早出现的放氧生物,使得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氧气浓度不断增加,为喜氧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活环境。在加拿大甘弗林组中,发现了完好的距今约20亿年的细菌和蓝藻化石。
  在氯化物-碳酸盐-硫酸盐水体中,随着真核生物的出现,动、植物开始分化和发展。动物的出现,绿色植物(真核植物和原核蓝藻)通过叶绿素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自然界的分解者;动物是自然界的消费者。地史上最早的动物化石是距今7亿~6亿年前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动物群,其中以腔肠动物的似水母类、海鳃类、环节动物和少量节肢动物为主。
  距今6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出现了“海洋藻类时代”和“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在中国云南发现了距今5.7亿年的澄江动物群,主要由水母、三叶虫、金臂虫、非三叶虫节肢动物、蠕形动物、海绵、无铰腕足类、软舌螺和藻类等组成,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早的软体的多门类动物群。
  在氮-氧大气层和接近于现今海水的环境中,5亿年以来,出现了地史上最早具钙质硬壳的小壳动物群,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等,这与当时海水的pH值接近于7并富含钙质有关。
  由于自然环境有利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继续发展,层孔虫、苔藓虫等先后出现,笔石、腕足类、鹦鹉螺等显著分异。珊瑚和层孔虫、苔藓虫等一起,是温暖浅海的重要造礁动物。
  距今大约5.7亿~2.3亿年间,大气层、海洋水体跟现在情况已差不多。生物进入空前繁盛时期,数量、种群空前地增长。从距今2.3亿年到6700万年前,是裸子植物时代和爬行动物时代。从6700万年以来的新生代是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大约300多万年以来,地球上出现了人类。
地球之水与物种进化
地球之水与物种进化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