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狐狸”阎锡山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他加入同盟会,面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从此登上政治舞台。他是“钱鬼子”出身,算盘打得最精,总要把敌我双方的力量放在戥子上称了又称,只有在自己的力量大大超过敌人的时候,他才会明白表示态度;不然,他照例是八面玲珑,决不贸然得罪人。

  中庸之道

  作为一个地方军阀,奉行“中庸之道”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在山西掌权达38年之久,这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走马换将的民国,实不多见。不过,阎锡山又并非一成不变,他常常随形势和利害关系改变立场。

  辛亥武昌起义后,在太原的阎锡山等同盟会会员追随响应。10月29日展,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都督。在冒险首义和政治投机中,一个28岁的青年出任一省之督,以其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老道而少年得志,实为少见。

  清政府立即命令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率部镇压。吴早已倾向革命,遂邀阎锡山商定共组燕晋联军,吴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副之。阎随即派兵开赴石家庄,与第六镇官兵共同截断京汉铁路,扣留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阻止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并拟撺师北上推翻清廷。袁世凯收买吴的卫队长将吴刺死,燕晋联军的雄图大略夭折。随后,清政府改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命曹锟第三镇官兵进攻山西,阎锡山采取分兵南北合击的策略应对。南北议和结束,清帝退位,阎锡山于1912年返回太原,仍以都督名义掌控山西。

  参加辛亥革命或许是阎锡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孙中山于1912年9月视察太原时曾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司知也。”

  其实不然,在袁世凯大军压境之下,阎锡山既慑于袁的威力,又对袁抱有幻想,遂致函袁,如能“协同军民,颠覆帝制,然后敷政共和,与民更始”,则拥他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南北议和后,阎由归绥地区南返途中,收到袁不许他继续前进的电令。阎锡山深感袁不仅手握重兵,而且将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整个政治天平已向他倾斜,于是一面请求孙中山给予支持,一面逢迎讨好袁,并赞同袁世凯建都北京的主张。袁世凯看到阎锡,山可资利用,遂任命他为山西都督。

  同盟会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由于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见风使舵的阎锡山随即宣布脱离国民党,又据袁的命令,饬令山西“各县知事将国民党分设机关一律解散”,并对袁系人物在山西肆意打击、加害同盟会员的行为听之任之,借此取得袁的欢心和信任。1914年,袁改各省都督为将军,各省都督大多被撤换,仅有山西阎锡山和云南唐继尧两人依旧留任,阎还被授予“同武将军”的称号。

  1915年袁世凯改元称帝时,阎锡山首先向筹安会提供银币两万元,接着又连电劝进,要求“废共和而行帝制,以帝制而行宪政”,并恳求袁“以大有为之才,乘大有为之势,毅然以救国救民自任,无所用其谦让”而登基称帝,极尽献媚之能事。袁阅后喜不自禁,称帝后封阎为一等侯爵。

  脚踏几条船

  袁世凯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等在云南成立护国军,发布讨袁檄文,并向北京进军。阎锡山这时仍站在袁这一边,致电北京政府国务院,声称“滇、黔等省竟以少数地方二三首领擅立政府,私举总统,实属破坏大局,不顾国家”。当袁就护国军反对帝制征询各地大员意见时,阎指斥唐继尧等为“不忠不义不仁不智”之徒,恳请皇帝褫革其职。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树倒猢狲散,而阎锡山犹通电要求滇黔诸君“痛加悛悔”,否则他将把护国军将领“视为公敌,与众共弃,愿效前驱,以伸挞伐”,可谓不遗余力。后来他为自己辩解称,此乃据孙中山的指示、为了保存北方革命力量而为。对于阎锡山媚袁的这段经历,国民党内始终有人耿耿于怀,斥之为“叛变革命”。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阎又改换门庭,依附于段,在重大问题上,惟段马首是瞻。

  1916年7月,阎改任山西督军,一面排挤打击异己,使省长孙发绪和沈铭昌相继离职;一面贿赂内务总长汤化龙,遂得以兼任省长,集山西军政大权于一身。张勋复辟失败被驱逐后,段重新执政,拒绝恢复被袁废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下令讨伐段祺瑞。阎锡山站在段的一边,电促冯国璋等抗击护法军,并派晋军赴湘参战,结果惨败而归。

  与蒋介石若即若离

  20世纪20年代中期,国民党筹划进行北伐,极力争取阎锡山,双方关系开始改善。北伐军于1926年7月誓师后,先后打垮吴佩孚,击败孙传芳,继而准备讨伐张作霖。阎锡山见风使舵,于1927年6月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悬挂青天自目旗,并于9月誓师讨奉。

  1928年初,蒋介石决定继续北伐,竭力拉拢阎锡山,他先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太原政治分会主席和山西省政府主席。北伐军对奉军展开全面进攻,阎锡山所部趁机收复大同,占领保定,并向京津进军。在蒋介石相助下,阎锡山掌握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两特别市的军政大权,从此他与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齐名,成为雄踞华北的军阀。

  1929年初,国民党召开编遣会议,蒋介石趁机打压地方军阀,阎锡山、冯玉祥和李宗仁受到排挤,他们联手反蒋。1930年4月中原大战全面打响,最初形势对阎、冯有利,但不久张学良通电拥蒋,派兵人关,战局急转直下,阎、冯等反蒋军落败,阎锡山宣布下野,蛰局大连。

  三不二要主义

  拥袁称帝与反对护法的相继失败,迫使阎锡山接受教训,奉行“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力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他提出“保境安民”的口号,对外界的争斗采取“中立”。数年的苦心经营,使山西成为他独霸一方的小天地。

  阎锡山表面上韬光养晦,暗地里不断扩军备战。几年的休养生息,自觉羽毛丰满,他不再满足割据一隅。他的野心随着实力日增,他要伺机而动。

  这以后,我们便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阎锡山。如果说前期,他的言行忽左忽右走极端,有着180度的巨大反差;后期,他则是左右逢源,隔岸观火,以图渔翁之利。20世纪30年代,他曾根据儒家的中庸之道,将自己多年从政的经验总结为“中的哲学’,认为不偏不倚、情理兼顾、不过不及是为“中”,人事得中则成,失中则败。这种“不倒翁”的做派,使阎锡山在政坛几乎立于不败之地,终能以山西物阜民丰、表里山河以自守。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与各派言归于好,阎锡山出任太原绥靖主任。东山再起后的阎锡山守土自保,他醉心建设,同时移风易俗,兴办教育,使山西相对稳定。阎锡山有其反动的一面,但又有其开明、进步的一面。

  容共与反共

  阎锡山反共由来已久,为了对付共产党,他成立了青年救国团、建设救国社等,意在防共。蒋介石对红军“围剿”,他曾派一个师赴江西参战。1935年,红军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阎锡山高度戒备,提出“思想防共,民众防共,政治防共,武力防共”。

  “西安事变”爆发后,时局骤然变化,拥蒋拒蒋、恐日抗日、反共联共成了阎锡山制订各项政策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他不得不调整战略步骤,成立“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邀约共产党人薄一波主持工作,同时组建新军,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共产党在山西合法活动。阎锡山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以制衡蒋介石与日本人。在某种意义上讲,共产党正是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发展壮大进而辐射全国。在这个问题上,阎锡山倒是帮了大忙。

  1937年7月7日声沟桥事变爆发,阎锡山受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国共结成统一战线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编入第二战区,进入山西作战。9月下旬,国共两党军队配合作战,于平型关歼灭日军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艰危时期,山西成为全国实现国共合作、坚持抗战的模范地区。广大山区成为抗日军民的根据地,中共领导的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相继成立。

  但阎锡山骨子里就是反共,他见共产党影响迅速扩大,便于1939年12月初发动抗共的“十二月事变”。中共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使阎锡山继续抗战,于1940年经谈判确定,晋西北为八路军的活动区域,晋西南为晋绥军的活动区域。不久,阎锡山竟然秘密勾结日本人,签署了《日阎停战基本协定条款》。至此,阎锡山已由联共抗日转变到联日反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这时的阎锡山一改依靠日军为利用日军,以便在抗战胜利后迅速摘取胜利果实。他继续在蒋、中共和日本人中间走钢丝,得以苟安于晋西南一隅之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阎锡山继续玩弄两面手腕,一方面争取受降权,一方面派部队向太原大举挺进。次年1月,阎锡山命令所部在国共达成停战协议生效前抢占地盘并向八路军进攻。6月下旬,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内战全面爆发,阎锡山亦步亦趋,在山西各地向八路军展开进攻。为了强化统治,他不惜一切代价血腥镇压,众多共产党人死于他的屠刀之下。

  生命的暮年

  1949年4月,阎锡山借蒋介石、李宗仁之间矛盾而居中调停,遂出任迁往广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他就职后宣称“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着”,企图负隅挣扎,但这只能是螳臂挡车。12月8日,阎锡山乘专机赴台,次年3月辞去“行政院长”一职,只担任“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阎锡山从太原撤退到上海时,曾对全家今后的去向做过周密的安排。卸任后,据说他想去美国和日本,但蒋介石不批。阎锡山虽为蒋家王朝迁移台湾效力,但他曾是蒋的政敌,让其自由出入美日,蒋不放心。阎锡山就此打消了这一念头,从此深居简出,致力著述。从1950年卸任到1960年离世,他从事大量的理论研究,著述颇丰。

  阎锡山体态刚健,平日生活很有规律,善自调摄,自谓“脑不留事,腹不存食”,所以身体一直较好。但因后期著述心急过劳,遂发病住院,于1960年5月23日不治离世,终年78岁。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