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的故事

蛇口位于深圳南头半岛,面朝深圳湾,西临珠江口,背靠小南山,与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蛇口这个地名也非常有趣,它形象地描绘出其所在的南头半岛南高宽、北低窄,形似出洞的蛇头,蛇口大张、呲着尖牙的地貌。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当年后羿射日时射下8个太阳,第9支箭射中天上一条巨蛇,巨蛇应声而落,蛇身便化作中国弯弯曲曲的海岸线,蛇头正好落在南海边,就是今天的蛇口。

  蛇口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331年(东晋时),蛇口属于设置在南头的东官郡管辖。关于蛇口古村落的形成,传说与南宋的覆灭有关。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后,小皇帝赵显及其皇族宗室都被押往元大都。然而,就在元军攻陷临安前夕,有先见之明的皇太后为延续皇室血脉,命近臣护送两位年幼的皇子赵昰、赵昺逃离临安。这个逃亡的小朝廷一路南迁,直至南海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一带。南迁途中,不甘作亡国奴的臣民不断汇集而来,这个流亡的小朝廷最后集合士卒20余万人,逃无可逃后在崖山附近与元军决一死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加之主帅指挥失误,丧失战机,忠心耿耿的大臣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的小皇帝跳进茫茫大海,南宋彻底灭亡,那些幸存的南迁军民便散落于这个偏远的南方一隅,后形成蛇口古村落。

  宋末帝魂归蛇口

  宋末帝赵昺(1271~1279年)曾被封为信王、广王、卫王,是南宋第9代皇帝,也是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宋端宗病死,群臣心灰意冷。南宋这个一直都在强悍的元军压境下奄奄一息的朝廷,终于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这时,大臣陆秀夫说:“古人有靠一旅一城而中兴天下的,如今我们百官皆备,又有精兵数万,皇子还在,为什么不能拥立卫王而恢复大宋的万里江山呢?”于是,大臣们就拥立年仅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是为宋末帝。

  1279年,南宋幼帝的小朝廷一路南下,最终逃到大陆的最南端,即今广东南海沿岸。忽必烈命南宋降将张弘范率领水陆精兵进攻崖山。南宋三军统率张世杰决定孤注一掷,命全部人马弃岸登舟,并用铁索将战船连接起来一字排开,皇帝的坐船居于中间,文武大臣各在两侧。元军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连攻数日不下。张弘范让已经被俘的文天祥写信招降,文天祥断然拒绝,并写下了这首留芳千古的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军最后封锁了海湾,断绝宋军汲水和砍柴的道路,宋军渐渐粮草不足,战斗力大为减弱。元军趁机进攻,由于宋军将所有战船绑在一起,元军登船如履平地,宋军很快全军覆没。陆秀夫先是仗剑逼迫自己的妻子儿女投海自尽,然后自己背起幼帝赵昺纵身入海,自杀殉国。崖山海战历时22天,南宋最终灭亡。《宋史》记载,战后十余万具尸体浮于海上。陆秀夫的尸体被百姓寻得后安葬起来,而小皇帝的尸体则为元军找到,身上还挂着一个玉玺。元兵将玉玺摘下,将尸体抛回海中。张弘范确认这就是小皇帝赵昺,派人寻回尸体,然而尸体已下落不明。几天后,人们在蛇口的赤湾村近海一带发现了幼帝的尸体,虽然尸体已被海水泡得无法辨认,但身上的黄袍还在,亡了国的小皇帝被草草埋葬在附近山坡之上。

  今天,在蛇口赤湾南山的半山腰处建有大宋祥庆少帝之陵,仅有一圆冢而已。自认为是皇帝后裔的赵姓后人多在此焚香祭祀,虽有寥落之感,但终是有迹可寻。沿山的路被命名为少帝陵路,这里也成为蛇口的一个历史见证。

  妈祖护佑蛇口

  在蛇口赤湾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天后古庙,为崇祀海神妈祖而建。

  天后庙坐落于蛇口小南山麓,依山傍海。该庙始建于宋末,具有相当规模,明清两朝曾多次修葺,成为当时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庙宇。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船队远下西洋,赤湾天后宫就是其重要一站。据明天顺八年(1464年)翰林院学士判广州府事黄谏撰《新建赤湾天后庙后殿记》中记载:“三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船队行至珠江口南山附近遇险,请祷天后。天后显灵,救助郑和,郑和归朝,复命奏上,奉旨遣副帅张源整修赤湾天后庙。”赤湾妈祖庙成为沿海地区最大的妈祖庙。《宝安县志》记载:至民国年间,赤湾天后庙已有屋大小100间,计有山门、牌楼、月池、石桥、钟楼、鼓楼、前殿、正殿、后殿、偏殿、厢房、长廊、碑亭、角亭等建筑20余处,加上附属建筑、庙产及祀田,占地900亩,成为当时广东著名的大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的妈祖诞辰,大量本地沿海居民以及港澳台的信众都来到这里焚香祈福,祈求妈祖娘娘的护佑。

  1995年蛇口赤湾的天后庙修葺一新并对外开放。1997年,南山天后博物馆成立,成为深圳市八大博物馆之一。

  林则徐守卫蛇口

  在蛇口半岛的鹰嘴山、“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的要地上,一座古炮台挺立山头雄视伶仃洋。赤湾左炮台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当时的福建提督杨琳调任广东巡抚,他发现蛇口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便沿海修建炮台、驻防地等军事设施126处,其中炮台26处。蛇口赤湾原有左、右炮台,分东、西两面钳制赤湾港,现在仅有左炮台保存完好。炮台全高约3米,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城内有东西两厢,仍遗留两座房屋地基,是当年驻防士兵的营房。炮台靠山面海,可以直视洋面。鸦片战争时,林则徐布防蛇口,曾重修赤湾炮台。站在炮台之上,整个赤湾半岛尽收眼底,地理位置极佳,当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伶仃洋上击败英军,左、右炮台功不可没。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的民族英雄。1985年,为纪念禁烟英雄林则徐,在左炮台的北面竖立起一座林则徐全身铜像,铜像高3.2米,重1.8吨,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林则徐铜像。“他”手持单筒望远镜,目光凝视着波涛滚滚的洋面,似乎在时刻守卫着祖国的每一寸领土。

  南海之滨,这个与香港隔海相望的昔日荒滩和偷渡者经常光顾的地方,已经崛起成为现代化港口工业区和物流区。如今,从蛇口去往香港、澳门都已开通了固定班次的轮渡,也有跨海大桥直达,今天的蛇口充满着现代的气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