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呼唤

风来自大草原的烈风,掠过中原和城市。与疾风为伴的狼群在嗥叫飞奔。以狼为师的草原铁骑像疾风一样奔驰而来,把历史的碎片留在身后的迷雾中……

  读罢《狼图腾》,随时都从书中呼啸而出、跃然纸上的草原狼,纠正了我们对狼的种种偏见。你看,草原狼灭鼠、抓兔、捕旱水獭黄羊,遏制了草原的大小祸害,堪称草原保护神。于是,在汉文化中被百般诅咒谩骂的狼,在书中摇身一变为充满野性与灵性的草原精灵,不仅如此,草原狼进而登堂人室,成了草原民族的“军事教官”与力量源泉,成为草原精神的象征。草原精神就是游牧精神,就是勇敢无畏、宁死不屈、坚韧强悍、团结一致的狼图腾精神,或称狼精神,狼文化。 于是,作者在描写草原上人与生物相辅相成的关系和展现如诗如画的草原生活之际,又因狼击起了一连串精辟的“狼学”宏论,从而追问中华民族精神之本质,直指国民性格之缺失。作者的“狼图腾”史观或可商榷,然而书中忧国忧民的振聋发聩之声定会触动人们,而其用精神图腾史观重新解构的历史脉我们重新审视这样一幅历史画面,即用游牧精神与农耕精神互动演绎的历史。

  中华文明,始于炎黄,炎黄二帝出自西北游牧民族,故游牧精神本为我民族精神之源朱。追本溯源,狼图腾原为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图腾。华夏先民即游牧民族,其血液至今在我们身上流淌。

  春秋战国,“狼风”正盛。那时的国人豪情进发,书生也大都血性十足。男儿多重义轻生,视死如归。思想文化则百花齐放,彩虹四起。

  至汉朝,汉武帝凶悍好战,“锐勇轻死之士充满朝廷”,40万匹骏马遍及长安,都城健儿骑雄马,崇骑射,全社会风行尚武,好男儿“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汉武帝因而能以举国之力与匈奴苦战经年。

  在一代代名将千里奔袭、转战草原时,于世界上最大的“两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生长出来的儒家,也成为大树,崇尚“温良恭俭让”的农耕文化即羊文化已成气候,羊精神开始软化狼精神。

  大分裂时代始于4世纪初,终于 6世纪末。300年大动乱血沃中原,胡汉交融,一个饱含“五胡”精血的中华民族又昂然兴起,盛唐来临了。唐朝自上至下充满子蝴风”与胡人血统。盛唐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精华之缮晶,其光芒远及欧洲,其璀璨依旧令火心跳,其富足难以描绘。

  “安史之乱”后,华夏农耕民族从此走向了漫长的下降通道,即使有草原民族再次不断入主中原,强行从精神到血统上强化“输血”,也不过造成农耕民族的几次有限反弹。且过于深厚、糟粕太多的农耕文化又极具腐蚀力,致使曾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一陷在华夏农田及其文化中,仅过八九十年就几遭灭顶之灾;而满族以几十万人口之多,打得几亿汉人无招架之力,最终仍被淹没在农耕人口及儒家文化的汪洋之中。

  游牧精神之缺失,造成了民族精神及性格乃至于体质的弱化。近代以降,一个在政治上高度腐朽,精、气、神上弱不禁风的民族,自然不堪一击。

  1555年,一股仅有六七十人的倭寇登陆我沿海,杀掠数千里,如人无人之境,尽管这些地区驻有明朝大军。鸦片战争时,英军不过三千就把大清国打得一败涂地。1931年,区区两万日军就轻取我东三省。抗战之初,70万日军一年就蹂躏了大半个中国。有位老将军曾痛心地说,当年日军进攻山东的“国统区”,一个班兵力就赶着一个县城上万军民弃城而逃。

  直到十月革命的炮声送来马列主义,江河日下的华夏民族性格才有转机。早就认定只有彻底改造国民性方能救中国的毛泽东,遂以改造军队着手。三湾改编,铁军诞生。革命精神一经输入,农民军队焕然一新。败日寇,灭蒋军,出兵朝鲜,威震雪域南疆。尤其是入朝一举击败美军,今世人无不刮目相看。

  军号声渐行渐远,草原狼与草原骑兵消失无踪。但是,羊欲静,而狼不休。中国周边,强邻环伺,虎狼尚存,而我们的民族性格并未得到根本转变。我们仍需发扬民族文化中的“狼图腾”精神,自强不息,勇于进取,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