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洗掉你的负罪感?

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在参与了谋杀之后,不断地洗手,试图洗掉自己的负罪感,甚至在洗干净手之后依旧觉得自己的手沾满鲜血,不断地擦拭。可见,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清洗不仅能洗掉污渍,也能洗掉心理上的内疚或自责等负面情绪。而这并不仅仅是文学上的创作,而是莎士比亚洞察了个体的心理活动,因此有研究者将这种现象命名为“麦克白效应”。

  麦克白效应——洗掉内疚感

  在我们的日常习语中,“肮脏”这个词的使用已经超出了物质上的污渍范畴,比如道德污点、个人信用污点、犯罪污点等。同时,清洗一类词汇的用途也随之扩大了起来,比如“洗白”一词广泛用于各种语境当中。其实,看似简单的习惯中,却折射着我们的内心想法,即希望通过清洗的方式减少自己的负面感受。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钟晨波教授就通过几个实验证实了人们的“洗白”倾向。在实验1中,研究者先让被试者详细地回忆一件有违道德的事情,或者是未违背道德的事情,并描述一下他们想到这件事情的感受或情绪,之后他们会做一个“词语完成”的测验,即他们会看到一个单词中的部分字母,然后将其补全。研究者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得该补全任务既可以补充为与清洁相关的词语,比如“洗涤”“淋浴”“肥皂”,也有可能把单词补全为“希望”“动摇”和“步骤”,结果表明,回忆不道德事件的参与者的补全词语更多与清洗有关。

  在实验2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抄一段话,其中描述的可能是无私的行为,比如帮助他人,也可能是不道德的行为。抄写结束后,被试者需要填写一份问卷,阐述其是否想要得到某个物品。在研究者提供的选项中既有与清洁有关的物品,比如洗发水、牙膏、洗涤剂等,也有无关的一些东西,比如便利贴、CD机、士力架等。结果如作者所预期,抄写非道德故事的参与者对于清洁系列物品的渴求度更高,但是对于非清洁物品,两组参与者没有差异。

  研究者又做了一个实验来讨论,清洗能否减轻个体的内疚感,能否“洗掉”道德上的污点。在实验中,被试者先进行违背道德事件的回忆,在回忆之后,部分参与者可以使用消毒湿巾擦手,另外一部分则没有。然后研究者询问其是否愿意无偿参加另一个实验或者开导一位情绪低落的人,结果表明,在未清洁组有73.9%的人愿意去提供帮助,而使用了消毒湿巾的个体,仅有40.9%的人愿意提供帮助。研究者又进行了后续的实验,发现“洗手行为”使得个体道德评价水平也上升了。在另一个实验中,参与者首先抄写了一段话,分到清洁组的被试者抄写的是:我的头发干净又轻盈,我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我的衣服就像新的一样,我的鞋子一尘不染,我从未感到如此干净。另外一组抄写的则是完全相反的内容:我的头发又油又重,我闻到了臭味,我的衣服上满是油渍,我的鞋子沾满污泥, 我从未感到如此肮脏。在完成抄写后,两组先完成一个对自己的评价,即自己跟大学里的其他同学相比,在一些特质上(比如领导力、智力、吸引力、道德水平等)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接下来,对一些社会问题的道德性进行评价,其中有一些是争议性比较大的话题,比如堕胎、同性恋等,有一些则是影响相对较小的问题,比如随手扔垃圾。结果发现在个体评价上,清洁组对自己的道德水平的评价更高,不过在其他特质上则没有差异。在社会问题评价上,清洁组与肮脏组相比给出了更低的分数。阅读“清洁文字”会影响个体的道德水平评价,使清洁组给自己的评价更好,对于社会道德问题却给出了更严格的分数,似乎被试者把自己提到了一个更高的道德水平。

  洗手让人恢复乐观

  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的相关研究发现,在人们经历不愉快的事情后,洗手能够让个体更加乐观。研究人员将实验参与者分成3组,在第一个实验中,其中两组都要完成一个很难的任务,在两组都失败后,为了强化他们的挫折感,还告知他们有超过90%的人的成绩都比较好。接下来,其中一组被告知由于卫生的原因让他们用香皂洗一下手,而另一组则没有这样的安排。在第二个实验开始前,让这两组个体评定一下他们对完成下面这个实验的乐观程度,结果发现洗手的实验参与者对自己在接下来的测验中的成绩更加乐观。那么实际结果如何呢?除了上面的两组外,还有一组个体也参加了接下来的这个测验,任务和第一个实验相同,只是相对比较简单。结果却令人诧异,尽管洗手一组更加的乐观,但是这个测验中,却和第三组的成绩相当,未洗手组的成绩最高。即尽管洗手能够提高个体的乐观水平,但同时也降低了个体的认知表现。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因为洗手在降低个体的内疚感的同时,也降低了个体努力的动机,或者妨碍其将第一阶段学习到的问题解决策略应用到下一阶段。

  洗手与冒险

  “洗手带走的不仅仅是负面的感受,甚至也能够带走好运”,这句话看起来迷信色彩浓厚,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的确有这样的想法。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了洗手与运气之间的有趣联系。

  研究人员先让被试者回忆一件与运气有关的事情,比如偶尔买彩票并且中奖了,或者是运气差的事情,比如一直买彩票却未中奖,并且描述一下他们当时的感受。接下来让他们进行一项产品评价的任务,其中一个物品是消毒湿巾,一半的个体可以使用该湿巾,但另外一半不能。在这部分完成后,被试者需要参与一个管理决策任务,假设他们是一个计算机生产商,现在研发部门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他们要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如果他们拒绝,那么今年的利润和往年一样为2000万美元;如果接受改进,那么新产品在消费群体中接受程度如何是不确定的。有75%的可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利润将会增加400万~2400万美元;也有25%的可能消费者不看好新的产品,利润将会下降800万~1200万美元。

  研究者发现,个体做出怎样的决策会受回忆事件性质以及洗手与否的交互影响。对于回忆好运事件,并且没有使用湿巾的个体,有77%的人会选择接受建议;回忆运气差事件的个体则正好相反,用湿巾擦手的个体(73%)更可能选择冒险的策略,而没有用湿巾的个体,只有36%的个体会选择冒险的选项。由此可见,清洗对人们的影响已经超越了道德范围,深入到了认知层面。

  一个简单的清洁动作,却能够消除我们的负罪感,带走我们的负面情绪,不过同时也可能会带走好运。看似迷信的想法,其影响却扩大到了认知层面。或许,我们不得不屈服于这样的力量,但是如果能够意识到这是一种认知定势,巧妙的利用,或许也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