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80:开拓未来的先驱

当地时间2005年4月27日上午10时29分,法国小城图卢兹,伴随着四台罗尔斯·罗伊斯遄达900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世界上最大的客机——蓝白相间的空客A380在布拉尼亚克机场首次腾空而起,飞上蓝天。在场见证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5万多民众欢呼雀跃,激动不已。而在大西洋彼岸的西雅图,波音总部却是另一番滋味。虽然在口头上表示祝贺,但熟悉航空业的人们都明白,波音品尝到的滋味是独特和酸涩的,因为,波音747独霸大型客机市场三十多年的时代,结束了。

  而一年之后的2006年6月14日,空客宣布部分A380客机将推迟交货6~7个月的消息,其母公司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EADS)的股票在巴黎股市暴跌26.32%,收于每股18.73欧元。仅仅一天,EADS市值便缩水60亿欧元。此后,更传出了空客高层利用内部信息事先抛售股票的丑闻,空客和EADS的CEO双双辞职。一时间,A380再次陷入漩涡的中心,似乎前途黯淡。那么,A380究竟是什么样的飞机呢?

  

  出身名门

  

  提到A380,就不能不提到空中客车(Airbus)公司。上世纪70年代初欧洲还没有强大的民用飞机工业。为了改变世界民用航空的格局,当时德国的德意志航空公司(后来的戴姆勒—奔驰航空公司)、法国的法国宇航公司、英国的霍克·西德利公司和西班牙航空航天公司共同组建了空中客车工业公司,传奇开始了。

  空客首先推出了宽体客机A300/A310,然后在上世纪80年代推出了迄今为止最畅销的飞机家族之一——A320系列,之后推出了远程飞机A330/A340。上世纪末,经过二十多年的亏损和政府补贴之后,空客终于赢利了。但这种赢利背后,却有空客无法抹去的失落和痛楚,那就是在洲际航线上,A340还无法撼动波音747的霸主地位。波音747,成了跨洋航行的代名词。

  空客决心改写历史,1994年,空客着手启动超大型飞机项目,当时取名为A3xx:1997年巴黎航展上展出了机身剖面的全尺寸模型,2000年,A3xx项目名称确认为A380并取得先锋用户订单,2005年1月18日,首架A380下线;直到2005年4月27日,波音747首飞36年后,比它更大的民用客机首飞了。

  

  巨无霸

  

  A380机身长72.75米,翼展79.8米,高24.08米,它的高度相当于7层楼那么高,水平尾翼和支线飞机的机翼一样大。为了给跨洋飞行的乘客提供舒适的环境,机舱内的装修如同泰坦尼克号一般,设有卧舱、商务中心、健身房、医疗中心、图书馆、餐厅及酒吧,极尽奢华。全经济舱布局下,载客量为840人,若采用三级标准布局,载客量555人。当它作货机使用时,货舱容积为1132立方米,载重量为150吨。采用三级标准布局时,A380航程达15,000千米。

  A380之前,最容易辨认的民航客机是波音747,这得益于747头部隆起的顶部客舱。现在最容易辨认的可能是A380了,为了满足载客量,并且将机身体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A380采用了竖卵形机身横截面,这是目前业内公认的舱内容积截面最大、同时又能满足限定的条件。采用这种机身截面之后,整个机身长度范围内都采用了双层客舱,主层舱容纳一排10座旅客、上层舱一排8座旅客。因此,A380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种纯粹的双层客舱飞机。

  

  先进的空气动力设计

  

  合理的气动外形是确保飞机实现设计性能的先决条件。别看客机外形都差不多,但工程师们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减小阻力,另一个是增加升力。因为哪怕是微小的一点改进,都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和商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研发A380的时候,空气动力设计已经超越了完全依赖于风洞吹风的时代,这得益于计算流体力学(CED)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CFD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气动分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结果并且节约试验成本,因此可以快速地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A380是空客家族中首次对机体采用CFD技术进行气动设计和优化的产品。

  一般而言,机翼对飞机的气动性能影响最大,但空客并没有放弃对机身外形的优化。仅为确定驾驶舱的位置,前后就花了4年时间,作了多次修改。最终的设计使全部流经机头上部的亚音速气流流速控制在大约0.85马赫(0.85倍音速),并且在速度高达0.89马赫时也不会产生激波,这就意味着A380的巡航效率提高了。据测算,利用CFD技术对机身外形进行优化后,A380的总体阻力减少了2%以上。工程师还对A380的机翼和发动机吊舱进行了优化,减小了发动机吊舱和机翼之间的干扰,进一步减少了2%的阻力。

  

  先进的材料和结构设计

  

  设计大飞机一直是一个挑战,因为大飞机不是小飞机的简单放大。打个比方,如果把一个人按比例放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他的腿的面积会是原来的100倍,而体重会是原来的1000倍——早就把他的腿压断了。因此,既要把飞机做大,还要尽可能地减轻飞机的重量,工程师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另一个是采用更先进的结构设计技术。

  作为前所未有的超大型民用客机,A380增加了新型材料的用量。钛合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钛合金具有很高的强度重量比和很好的抗腐蚀性,一直是代替飞机结构中钢材的理想金属材料,但钛合金不好加工并且价格昂贵。在A380上,钛合金的用量已经从原来占空客飞机结构重量的5%一7%增加到了10%。

  另一种新型材料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将高强度的纤维埋在树脂之中得到的一种先进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空客是最早将复合材料广泛用于大型客机的飞机制造商。A320率先在客机上采用了全复合材料尾翼:A340飞机机翼结构复合材料重量占结构重量的13%,到了A380,复合材料的用量增加到了22%。A380首次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到左右机翼的对接部分,与采用铝合金材料相比,该部分重量就减轻了1.5吨。

  A380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全机采用法国达索公司的CATIA V5软件建立虚拟样机。值得一提的是,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大量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分析(CAE)和优化技术。采用计算机对零部件进行优化,常常得到有悖于传统设计的创新方案,能够在保证原有性能不降低的同时减轻飞机重量。

  

  命运多舛

  

  A380为空客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却也麻烦不断。2005年6月,空客宣布首批A380推迟交货。2006年2月,爆出了A380未能通过静力试验的消息,A380的机翼在达到145%限制载荷时发生断裂,而按照要求,机翼必需要能够承受150%的限制载荷。2006年6月14日,空客宣布由于在电路系统和终端线束的确定、生产和安装过程中形成了生产瓶颈,影响了飞机的生产进度,对A380的交付再次延迟6~7个月。此后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在航空史上,有很多耀眼的明星,比如波音747,它们就像常青树一样几十年占据统治地位,妇孺皆知。但也有不少流星,它们可能技术先进,但却生不逢时。典型的例子就是超音速客机,例如苏联的图144超音速客机,其优美的外形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很前卫,却因为在巴黎航展的一起非本机原因的坠机事故而断送了前程。

  但并不是所有的明星走过的路都是一帆风顺的,回顾波音747的历史,可能会有一些启示。由于机体庞大,通用电气和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不能提供合适的发动机,波音只得转向普惠公司。普惠在开发过程遭遇重重困难,要求延期,波音不但不同意,还逼迫普惠从现有发动机中挤出更多的动力,结果导致发动机过热和超重。波音747的试飞过程中使用了87台发动机,竟然完全报废了60台。波音向用户隐瞒了真相,后来泛美航空公司威胁要起诉波音,并迫使波音以每架飞机降价500万美元私了。这期间,波音差点因为不能按时交付飞机而破产。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普惠才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从此波音747的时代降临。

  如果目光长远一点,今天A380遇到的困难也许不值一提。因为在这个领域,所有技术上的先驱者基本上只有两种命运,要么因生不逢时而转瞬即逝,要么成为下一个时代的领导者。

  [责任编辑]唐 字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