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送子”的由来

祈子,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主题,更是民众希冀人丁兴旺、子嗣绵延的起点。传统祈子之俗,手段稚拙而综杂:或求,求诸送子观音、子孙娘娘、麒麟等灵异;或送,此如湘、黔等地“偷瓜送子”之俗:或拴,如旧时北平之“百子堂内分外热闹,娘娘殿上供比山高,抽空还把那娃儿套”……麒麟送于是诸多民间祈子之俗中的一种,那么,麒麟是如何从民众信仰的灵兽脱胎成送子灵物的呢?

  

  麒麟

  

  麒麟,又作“骐麟”,乃雌雄统称,雄曰“麒”,雌曰“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毛虫(兽类)之长”,“四灵”(麟、凤、龟、龙)之首,“五灵”(麟、凤、龟、龙、白虎)之一者,其形,“麇身、牛尾、一角”:其声,“牡鸣曰‘游圣’,牝鸣曰‘归昌’,夏鸣曰‘扶幼’,秋鸣曰‘养绥’”;其踪,“凤凰麒麟,皆在郊橄(郊外沼泽)”。尽管古人把麒麟的声貌行踪描摹得绘声绘色,因无实物可依,亦多系“据说”而说,其实,麒麟与龙、凤一样,乃古人“观隅反三”的幻化之物,又经迭代“箭垛式”附会,已然面目难辨,似非当下研究者所称的鹿、牛、马、鱼等物什的简单组合。

  麒麟信仰由来已久,周时就有灵物(“四灵”之一)之说,至汉时,麒麟的仁兽形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有“麒麟,仁兽也,庸身,牛尾,一角”。之所以为仁,清人段玉裁注解曰:“状如瘤,一角而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刘向《说苑·卷十八》:“故麒麟,唐身、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践,位干然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有质文也,幽闲则循循如也,动则有仪容。”称其含仁怀义,性温良,有武备而不为害,行为中规中矩,俨然一谦谦君子形象。麒麟的上述诸多内涵,其实多系汉代经学大师为求时政之需的演绎之得。

  麒麟因系灵物、仁兽,所以能兆瑞。王道兴盛,则麒麟现。《毛诗义疏》曰:“王者至仁则出。”黄帝是“三皇”之首,仁政之先,故黄帝时“麒麟在囿,鸾凤来仪”,又有“唐虞世兮麟凤游”等。《左传》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叔孙氏之车子,商获之,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此时王道衰败,所以才有《获麟歌》中“今非其时来何求”的诘问。

  延及后世,麒麟的仁兽、瑞兽形象一脉相承了下来。如《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时曾获一麟,听属臣一番鼓噪后,武帝龙情大悦,始“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地”;汉宣帝时曾将霍光等十一功臣像悬于麒麟阁上,以彰其功绩:唐武则天时,又以麒麟纹饰绣于袍服,名曰“麒麟袍”,赐三品以上武将专享;清时,绣麒麟图于武官一品的“补子”之上,等等,以示尊贵与等级。

  

  麒麟儿

  

  麒麟既为仁瑞灵物,古人早就有以麒麟喻人之举。如《诗经·国风·麟之趾》:“麟之趾(足),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额头),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以麒麟之足、之额、之角隐喻王室子孙的仁厚、颖异。

  但麒麟与人事联系影响最盛者当追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鲁哀公春天狩猎获麟之事,集解服虔注曰:“麟非时所常见,故怪之,以为不祥也。仲尼名之曰‘衅’,然后鲁人乃取之也,明麟为仲尼至也,”这段记述在以麒麟出现隐喻“孔子,不王之圣也”的“素王”形象时,更称孔子托命作《春秋》,“文成而麟至”。

  晋人干宝《搜神·卷八》据此进行了演绎:“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夜梦三槐之间,丰、沛之邦,有赤氤气起,乃呼颜回、子夏同往观之。……麟向孔子,蒙其耳,吐三卷图,广三寸,长八寸,每卷二十四字,其言;‘赤刘当起日周亡,赤气起,火耀兴,玄丘制命,帝卯金’。”这是“麟吐玉书”的一解。

  另一解是前秦王嘉《拾遗记》中所称:“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征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麟角,倌宿而麟去。相者云:‘夫子系殷汤,水德而素王。’至敬王之末,鲁定公二十四年,鲁人锄商田于大泽,得麟,以示夫子,系角之绂,尚犹在焉,夫子知命之将终,乃抱麟解绂,涕泗滂沱,且麟出之时,及解绂之岁,垂百年矣。”

  上述两则“精吐玉书”实是“麒麟送子”之俗肇始的原型。其后,坊间多有以“麒麟儿”、“麟儿”、“麟子”称许他人小儿聪慧、颗异之谓,如南朝《陈书·列传第二十》曰:“母氏,尝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焉,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彝也。’”唐大诗人杜甫《徐卿二子歌》诗中有“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句;唐李山甫《赴举别所知》诗中也有“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句。

  

  麒麟送子

  

  麒麟既为仁瑞之物,又有以“麒麟儿”称许他人小儿之谓,在附着“天仙送子”之俗后,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担纲送子的灵物了,由麒麟的王道之征到麒麟送子之俗信,其实也是麒麟形象由“帝王世家”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循此,麒麟之信播及中国文化的民间风俗、影像造形以及语言典故等诸多方面。

  习俗上,各地多有麒麟送子之俗,以湖南最盛,如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引《长沙新年纪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原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放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绕行一周,谓之麟麒送子。”鳞麒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麒者。

  影像上,《麒麟送子》图像遍及年画、木刻、刺绣、陶瓷器、漆器等民间艺术。传统“麒麟送子”图案或以小儿为中心,戴长命锁,持莲抱笙;或小儿骑麒麟,麟角挂一书;再或有小儿背后有一张伞持扇仕女护送等,并多附“天上麒鳞儿,地下状元郎”语,民间又有小儿出生后,多佩金银玉石材质“麒麟锁”之俗,以寄寓“麟子”之意,更祈小儿长命百岁。

  语言上,以“麟子凤雏”比喻年轻的颖异俊秀者;以“天上麒麟”称许他人之子文才卓然:“麟趾”则有子孙昌盛、贤才智者之意:“麒麟雏”指颗异的幼儿;称美自己家族中子侄之秀出者则为“吾家麒麟”等等。

  作为传统信仰的仁兽,麒麟成为送子灵物,其实经历了由“仁瑞之兽”到“麒麟儿”,再到“麒麟送子”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既是麒麟文化渐趋丰满的过程,更是上层文化下延至民间并广泛传播的过程。

  

  [责任编辑] 姜 冰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