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等10则

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句读一词最早见于后汉,《春秋公羊传解诂序》云:“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者。”由此可知,句读一词的出现至少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依据现有的文献材料来看,我国句读符号使用规范的确立,应该是在宋朝。从宋朝开始,“、”和“。”成为点读书文的正式符号,并成为今天顿号和句号的来源。后来,到了明朝刊本小说出现时,才开始增加了两个专名号:一个是人名旁加一直线“|”,一个是地名旁加两直线“||”,它们都加在直行字的右边。上述的两种点和两种符号,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书香”原本是株草

  

  “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是什么意思?“书香”其实源自古代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而在书中放置的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芸香草又称芸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西部,有特异的香气,可以入药,嚼之有辛辣和麻凉的感觉。因为古人常在书籍中放这种草避蠹驱虫,所以除“芸人”指农人,“芸芸”指众多外,与“芸”字有关的词多与书籍有关,如“芸编”指书籍,“芸帐”指书卷;“云阁”指藏书阁,“芸署”为藏书之室,“芸香吏”则指校书郎。

  

  正史、别史、杂史、野史、稗史的区别

  

  “正史”一名,到唐修《隋书·经籍志》时才正式设立。是历朝历代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巩固封建政权的立场出发,依据规定而著的史书。包括24种纪传体史书,诸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别史”是正史的别支,即官定正史以外的史书,其实正史与别史并无性质上和价值上的区别,只是正史是经过命令规定,而别史是未经命令规定而已。“杂史”是指其体例、内容都不如正史、别史那样严谨完整的史书。它是异体杂记,是不受体例拘束的一种体栽的史书。“野史”是指私人撰述的史书。“稗史”也就是小说,如元人仇远的《稗史》、《汉武帝内传》。

  

  我国古代的节假日制度

  

  我国的假日制度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开始了。当时官员休息那天,都要沐浴更衣,故称假日为“沐日”。汉代规定,朝中官员可每5天返家沐浴,所以叫“五日休”。唐朝改为“句休”,即每10天可休息1天。在古代,除平时的休息日外,也有节假日。唐代,中秋节给假3天,清明祭祖给假4天。明代冬至放假3天,元宵节放假10天。为了鼓励臣下尽心国事,晋代定有“急假”,即让官吏处理紧急家事,不过一年不得超过60天。后晋时期,家在外地的官吏还给探亲路程假。清朝初年,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礼拜天”这一宗教用语开始在我国流行,辛亥革命胜利后,开始实行星期日休息制,从此以后,假日制就开始在我国实行。

  

  中国每年1800万人进城市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转型的高峰期,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这种人口转移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但其为中国城市增长的贡献却比任何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大。这是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近日公布的《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提出的最新观点。该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全国有660多个城市,几乎其所有的工厂都位于或邻近城市。按计划在不到10年内,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约8.7亿人将成为城市居民;届时将有83个在7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我国最早的证券交易

  

  中国的证券交易最初是由西方传入的。早在1869年,在中国的国际商埠上海,长利(西洋代理券商)就已经在从事国际股票买卖。这大致是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随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一批官督商办和完全商人独资的企业开始兴起。为了融资,这些企业开始学习洋人的办法,从事股票投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华商股票掮客。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当时中国没有专门的股票交易所,为了买卖股票,这些最早的股票经理只好到当时大家都聚会的场所一茶馆来进行股票交易。这种当时在茶馆喝茶的行为称之为茶会,这种茶会代行证券交易的方式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

  

  洛阳出土5600年前火种器

  

  考古工作人员最近在洛阳出土了5600年前人类贮存火种的火种器,这在中国新石器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该器物出土于一座因火灾而废弃的房子内的炉灶旁,与其相伴出土的还有釜、盆等生活用具,这件器物有可能为燃具。专家推测,火种器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把火炭投置于器内并在其上覆盖黑炭,适度封闭口部并置其于空气流通处,这样木炭在器内缓慢燃烧。采用火种时,打开口部并借助吹火具吹火,火便燃烧起来。使用后,晃动火种器,排除炭灰并续上黑炭。这样,火种器便如同如今的火炉一样,可以长久贮存火种。这次发现帮助人们解开了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们保存火种之谜。

  

  信封起源于秦汉时期

  

  信封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当时,文书和书信大都是刻写在木板和竹简上,为了保护书信完整无损,就用两块刻成鲤鱼形的木板,夹在文书简牍的外面。木板上还刻有三道线槽,用绳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线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上黏土并加盖印章,以防私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魏晋以后至南北朝时期,书信材料逐渐由木质演化为纸质。信封改为由两片厚蓝纸制成,但两边还画有鲤鱼图,自然不再用泥封了。直到盛唐时期,中国人仍在仿制鲤鱼形信封。所以,中国古代又把信封称为“双鲤”、“鳞鸿”。

  

  属相的由来

  

  据专家推测,我国早在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就已出现干支纪年法。而以12种动物与地支对应,则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子之禽鼠,卯之兽兔。”由此可见,十二属相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属相的由来大约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华夏民族在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影响下,以部分动物名称配合抽象的十二地支,创造出了十二属相。某些动物还可能来源于古代天文学中对黄道(古人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运行一周年所行进的轨道)附近天空的划分,在分成的十二等分(即十二辰)中,就有巨蛇、蝎虎、飞马等星座名称。第二种说法认为,汉代以前我国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仅有十二地支纪年法,而北部、西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则长期使用动物纪年。到了匈奴单于呼韩邪归汉后,民族文化融合,产生了十二属相。隋唐时,藏族同胞建立的吐蕃国也曾以“十二辰”纪年。

  

  “男子汉”称谓起源于西汉

  

  人们之所以把男子称为汉,还得从西汉时谈起。西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不断侵扰我国的边境。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不断强盛,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西汉的士兵们都非常勇敢,所以匈奴兵把汉朝的士兵称作“汉儿”或“好汉”。作为与“女子”相对的另一个词,“男子”早已出现,随着“好汉”的出现,人们渐渐地把“男子”和“好汉”联系起来,组成“男子汉”一词,作为对男性的一种称呼。

  

  责任编辑 蒲 晖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