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党人”——陈果夫

陈果夫(1892~1951年)生于浙江吴兴,为辛亥革命领袖陈其美之侄。 国民党称陈果夫为“标准党人,是北伐到台前的中心人物”。作为国民党CC系首脑的陈果夫虽只上过军校,但涉猎颇多,一生成功扮演了多个角色,如国民党坚贞同志、理财专家和教育家等。

  陈蒋关系

  陈果夫1907年入浙江陆军小学堂,受其叔陈其美革命活动影响,加入同盟会;1911年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辛亥革命爆发后,赴武汉参加革命军,后随陈其美参加讨袁斗争。大约在这一年,陈果夫结识蒋介石,陈果夫晚年回忆说:“有一天,在二叔病榻前见到蒋先生,二叔替我介绍,说蒋先生是主持杭州方面敢死队的革命工作的。我在旁边恭聆二叔和蒋先生商谈策动革命、训练军队和起义时期、地点等等。蒋先生威毅稳重的风度,使我第一次所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陈其美被刺身亡后,陈果夫离开上海回到了老家,在岳父的钱庄上当了一个小伙计。此时,蒋介石正跟随孙中山干革命。革命需要经费,孙中山命令上海的国民党人筹备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蒋介石参与其中,陈果夫有了用武之地。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后,陈果夫在上海为军校招募新生兼采购物资。陈果夫采购的第一批物资是500套呢制服、帽子、皮鞋及其他皮件,经过一番周折,他圆满完成任务并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不久,蒋介石又转给陈果夫一张孙中山的委任状,任命他为募兵委员,负责招兵工作,陈果夫先后在江、浙、皖三省招募4000多人作为第一、二团教导队新兵。同时,蒋介石又任命陈果夫担任黄埔军校在上海的招生委员,负责在上海的招生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陈果夫逐渐成为蒋介石的心腹。

  1926年,陈果夫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掌管国民党党务。1927年春,他积极参与蒋介石的“清党”反共活动,蒋介石的人生导师张静江对蒋说:“清党,果夫有办法。”陈果夫果然将国民党组织部中的中共党员清除。蒋家王朝建立之初,蒋介石为实现其独裁统治,在以武力同新老军阀于战场上厮杀的同时,与国民党内其他政治派系还展开了“正统”之争,这主要是通过陈氏兄弟操纵国民党组织大权来完成的。

  政治生涯

  陈氏兄弟就这样走进了国民党的权力核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陈果夫在国民党政府中历任要职:1928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副院长,1932年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8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主任。

  陈果夫主持治理淮河,这是一项有利于民生的工程。他在主政江苏时,提出了施政纲领——打造“安乐的江苏”、“健康的江苏”、“富足的江苏”、“文化高尚的江苏”。陈果夫的政治理想既有民生的标准,也有经济的标准,现在来看也颇有意义。为了推行他的施政纲领,他开始强化警察制度,进行“壮丁训练”;组织保安团队,自任省保安司令;还在江苏推行“教育改革”,开办职业学校、女子生活学校和医政学院。陈果夫在任内力主禁烟,但对娼妓却较为宽容,认为“娼妓在不能根本解决以前,既无法使之不存在,与其名禁而实不禁,不如管制地开放,对社会道德、民族健康乃至于娼妓本身的痛苦,倒要好些。”

  陈果夫还利用政治特权发展官僚资本,于1935年控制中国农民银行;抗日战争期间在川、云、桂等省兴办和投资许多企业;抗战胜利后主持经营“党营生产事业”,接管大批敌伪资产,开办公司、银行等,还将文化、新闻、电影、广播单位改为“党营”。他还先后担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土地开发公司理事长、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陈氏兄弟不断向经济领域渗透,攫取的金钱主要用于培植CC系势力。

  晚年凄凉

  1948年12月6日,国民党统治在大陆覆灭前夕,身体已非常糟糕的陈果夫乘“中兴轮”离开上海到台湾,于7日深夜抵达基隆港,并当夜赶到台中双十路八号定居。陈果夫到台湾后,喘息方定,就开始尝到重权尽失的滋味。 1950年3月21日,陈果夫手撰联语以表明个人素志:合法合情合理,做成大事;轻权轻利轻名,修得长生。这副对联中,陈果夫已经预料到他的政治生涯走到尽头了,只好淡泊名利,但修得长生的想法已是他的奢望了。

  1950年7月中旬,蒋介石下令免去陈果夫“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职务,裁撤“中央合作金库”(陈果夫任理事长),裁撤“中国农民银行”(陈果夫任董事长)办事机构,保留名义,从而一举削去CC系三大经济支柱。7月26日,蒋介石宣布“中央改造委员”和“中央评议委员”名单,陈果夫挂名为“中央评议委员”,仅仅是作为一个安慰而已,陈立夫则榜上无名。8月初,蒋介石下令改组农业教育电影公司(原由陈果夫任董事长),由蒋经国接办,削去了CC系的一大舆论阵地。30多年来,陈果夫紧跟蒋介石,鞍前马后,出谋划策,没想到最后的结局竟是这样,政治失意的打击导致其病情加重。

  1950年8月初,陈立夫一家来看望病中的陈果夫,向他辞行准备去美国。陈果夫心里明白自己身体这么差,弟弟这一走,不知几时才能回来,也许这一次见面就是永别了,躺在病床上的陈果夫不禁老泪纵横。

  在国民党官僚中,陈果夫算是比较清廉的,除了薪水外,他没有什么额外收入。有一年,农民银行请他题词,他写道:“一文不取谓之清,深思熟虑谓之慎,刻苦耐劳谓之勤,注意时效谓之敏。”所以有人说,在国民党上层,讲求慎、勤、敏的虽不乏其人,而像陈果夫那样“清”的人还真不多见,可以说与家风的熏染有关。蒋介石与陈果夫毕竟是多年的交情,蒋只是逼他交出权力,并不想置其于死地,遂生活上对他给予照顾。蒋介石批给陈果夫5000银元作为医疗费,另外又特批了一笔费用作为陈果夫日常的生活补助。有了这笔钱,陈果夫才摆脱了经济危机。

  1950年9月,陈果夫病情加重,咯血不止。1951年8月,陈果夫在台北医院病逝。陈果夫生前曾希望死后能回到故乡浙江吴兴,并写过一首《故乡》诗,字里行间寄托着他浓浓的思乡之情。

  蒋介石得知陈果夫去世的消息后,曾两次到殡仪馆吊唁。回去的路上,蒋介石坐在车内一言不发,似乎还沉浸在悲痛中。他对随从人员说:“果夫还年轻,他不应该这么早就走了啊!”回到办公室,蒋介石提笔写下了“痛失元良”4个大字作为挽额,派人送到了殡仪馆。陈果夫来台后,蒋介石罢了他的官,对他的政治生命进行毫不留情地扼杀,陈果夫死后,蒋介石又哀痛不已。9月15日,蒋介石亲自颁发了“褒奖令”,称陈果夫“资性弘毅,志行纯笃,继承革命家风,效忠三民主义,越四十年如一日”。

  相关链接

  陈果夫的墓地选在台北市郊外观音山西云寺右侧一块山地上,这里环境幽静,景色秀美,是十分理想的墓葬之地。1951年11月4日,陈果夫灵柩在观音山墓地举行了安厝典礼,鼓乐声中,棺木缓缓入土。从此,他就长眠在这块草木葱茏、四季常青的土地上了。

  1999年10月,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陈氏家人本着“落叶归根”之旨,将在台湾客逝的陈其业(陈果夫父亲)、陈其美夫人姚文英及其儿子惠夫、陈其采夫妇、陈果夫夫妇、沈积夫(沈百先之父)、沈百先等亲人火化后的骨灰送回浙江湖州,并在道场乡的灵安公墓购地安葬,即现今湖州的陈氏墓园,完成了陈果夫的生前遗愿。

  陈果夫在《故乡》中写道:“我希望我的故乡,山河无恙;我希望我的故乡,人文发扬;我希望我的故乡,腥膻洗尽,从此无人敢侵略;我希望我的故乡,爱我如慈母,不让我飘泊他乡,我爱我的故乡,我永远不愿离开,我的故乡。”

  【责任编辑】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