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锁不除癌症难去

有一位细胞形态学专家痰里微微带着血色,他让学生涂张片子看看。镜下的异样细胞让学生莫明其妙,因不便妄断便请导师过目。不料,他的导师只是往显微镜里瞅了一眼,随着一阵惊恐便猝然倒地,再也没有醒来。原来他看到的是癌细胞。这位形态学家的死因不仅是由于恐惧,而且是死于信念。

  

  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

  

  在癌症的发病原因中,人们不仅发现有毒物质、遗传、免疫功能及不良饮食卫生习惯与癌症密切相关,同时观察到个性特征和心理社会因素对癌症的发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国外有人提出癌症患者为c型行为模式的概念,其心理特征为不善于宣泄和表达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反而过分压制自己的负性情绪,尤其是竭力压抑原本应该发泄的愤怒情绪。患了恶性肿瘤的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从得知患癌时的极为否认,继之悲观绝望、焦虑、害怕以及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病情演变,在不良情绪状态下,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作用,可促进转移癌细胞的发展,导致患者提前死亡。这就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原来精神状态比较好,得知患有癌症后,病情急转而下的原因所在。

  癌症的精神神经免疫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使抗癌细胞增殖,精神因素就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而使癌症发生、发展或抑制的。研究证实,神经系统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5一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对免疫器官产生支配作用,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使这种支配作用增强,从而使抗体增多。而病中精神颓废的人,可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导致免疫力下降。因此,减轻癌症病人的心理压力本身就是治疗,甚至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治疗。

  美国的弗农·赖利博士用声光刺激动物,使之产生紧张、焦虑,结果动物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大大减弱,并诱发了以前潜伏在胸内的癌瘤。他的另一个实验是:在受到同样刺激的老鼠臀部种植的肿瘤细胞,很快就扩散到肺部和肠道。究其原因,正是这些恶劣的精神因素起到了“唤醒”沉睡的“狮子”(癌细胞)的作用,使它得以“疯”长,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机体。

  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正如一位哲人说道:“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天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发愁、颓废、恐惧、贪求、怯懦……”就拿乳腺癌来说,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盖伦医生就知道患乳腺癌的妇女常有抑郁症。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了这点,抑郁消极的情绪可使催乳素分泌过多,而致乳腺癌。

  

  破解的钥匙在哪里?

  

  就像失常的心理会成为致癌的前提一样,健康充实的心理则同样是战胜癌症的重要条件。许多事实证明,一个决心战胜癌症的人,能够存活和延长生命的机会要多得多。不过,有很多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身患绝症,便不思饮食,悲观失望。当然,在危及生命的癌症面前,建立足够的信心和保持异常的冷静是一种很难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克服、纠正、消解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的劣性情结或情绪。

  早期,人们采取了回避方法,隐瞒、虚报病情,尽可能让当事人不知晓。然而,多数情况下,面对残酷且几乎无休止的化放疗,大多数人很快就明白了一切。于是乎,我们强调,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告知(当事人)适当的部分。这较之直截了当地和盘托出或一味地硬是隐瞒,是一种进步。但这并不能解决肿瘤患者真正的心理情结。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肿瘤临床医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给予患者一些善意的劝说,但却苍白无力:许多肿瘤患者很长一段时间内听到肿瘤科、肿瘤医院、肿瘤医生就心惊肉跳,恐惧不安,呈明显的条件反射。

  显然,空洞的疏导,犹如说教,对特别需要帮助的人无法起到振聋发聩之功。临床上特别需要帮助的是那些刚刚确诊了1~3个月的患者,医生的疏导,大多只有一时之效。此外:我们的各种疏导形式,都有精心安排的痕迹。患者一进入这一独特情境,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作为受教育者正在被安排接受教育。本能的认知和防卫机制,包括信息滤过机制潜意识中就启动了。因此,很多情况下,临床肿瘤科医师的善意疏导,常被患者们视作为职业用语,只是种安慰;而精心安排的讲座、探访等,常被这些患者有意识无意识地视作为“做秀”。他们总认为这些只是安慰性的劝说,精神上的“止痛剂”、“麻醉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在这个过程中,临床医师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痛苦经历,又加上角色上的特殊性(病患的拯救者或治疗者),在病人的意识里,他往往站在对立面,因此他的主导作用是有限的。

  

  打破癌症患者的心理枷锁

  

  有一次,一位患者的话,深深触动了我。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中年乳腺癌患者情绪太低落。每次复诊,我都苦口婆心地劝她,又给她举了很多例证,又给她看了不少资料。有一次,她告诉我,“何教授,我不是不相信您,您说的话,我全信,但又有什么用呢?您是医师,您没生病:您在岸上,我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我一回到家,想到自己的病,我没法摆脱”,“除非您让我看到活生生康复了的实例,让我浮起这些阴影时就可以和她们电话聊聊……”是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落难的时候,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不是其他,而是曾经有过与他们同样经历,却已走出了苦海的人的指点和帮助。那时,我已有不少患者群了,有的康复了多年,为什么不可借助他们,以一种特定形式,让他们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呢?心理学不是有集体治疗模式吗?

  很快,我便付诸实施。所有求治者,围着大圆桌排排坐,我挨次问诊,解答疏方和指导,圆桌中谁都可以提问,也可窃窃私语、相互交流。这一形式还真管用。因为我的患者中,80%~90%是老患者,其中50%~60%是康复了3~5年的,活得挺不错的。还没等到看病,新患者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老患者的心理指导。“您这病不用担心,我来的时候比您更糟,比您更灰心”,“一段时间治疗下来,您看,我不是恢复得很好吗?”、“我已经5年了”、“我已经8年了”……而且,10多年的“圆桌”,我们病人中相互间还交上了许多对好朋友,相互鼓励、相互倾诉、相互支持。圆桌,成了一个特殊的学校。有不少患友这样和我说,两三周来坐一坐,相互聊一聊,改改方,回去心情就好多了,至少能心理坦荡10多天。

  圆桌诊疗,除了中医学诊疗法外,其实还融汇了现代心身医学的许多有效疗法在内。至少,它比较好地贯彻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实施了心理治疗的倾听、支持、保证三原则:融合了集体治疗、心理疏导、示范疗法、情境疗法、认知疗法、交友疗法等的精髓。因此,现已成为我们与患者携手应对癌症的重要法宝之一。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