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灵力”的语言

在传统的中国民间社会,有这样一类语言:它除了作为人们思维与交际的工具外,民众认为它还别有灵力,能够传达人们的意志,对现实对象产生影响。这类语言就是民间吉祥语、禁忌语和咒语。

  

  民间吉祥语

  

  吉祥语,俗称吉利话,又称口彩,是被民众认为能给人带来好运的词语。《庄子·人世间》中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语,唐初道学家成玄英注解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这些代表“福善、嘉庆”的民间吉祥语广泛应用于衣食住行的民众日常生活以及冠婚寿祭的民间重大仪式,反映了民众希冀趋吉避凶、近善远恶、人丁兴旺、家道昌盛、长寿延年的美好心愿。

  民间吉祥语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类是直接使用表现“福善、嘉庆”的“福”、“禄”、“寿”、“喜”、“吉”、“祥”等字样,这些字既可单独表达,也可与其他吉祥语相联而用,如“喜”字,就有“喜事”、“喜庆”、“有喜了”、“双喜临门”等;另一类则是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固定表达方式,如形容姻缘美满时常用“天作之合”、“天假良缘”、“花好月圆”、“郎才女貌”等吉祥语。一般而言,吉祥语的表达以四字形式居多,如“吉祥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

  民间吉祥语或书于纸帛,或图于画卷,或刻于匾额,或传于口耳,再或以实物象征。如每至春节,家家要张贴“福”字以图吉利,或将“福”字倒贴以讨“福到了”的口彩;再如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有绘四只蝙蝠环绕寿桃,寿桃上又有一只蝙蝠,取其谐音吉意“五福捧寿”。还有以实物表达的,民众视石榴为吉祥物,以其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放置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用它祝福多子(籽)多福。而吉祥语的口语表述是最为惯常的形式,如婚礼上常说的“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就是取“早立子”的美好祝愿。

  虽然民间吉祥语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最主要的还是应用于节庆、结婚、寿诞、开业、乔迁等喜庆日子或隆重场合。因为喜庆的内容、场合不同,相应的吉祥语也存在差异。如祝寿词中,常用“天长地久”、“老当益壮”、“福寿康宁”、“福寿双全”等吉祥语;祝贺家庭生活美满,则要用“二人同心”、“夫贵妻荣”、“夫唱妇随”、“志同道合”等;再如,传统店家多取“祥”、“和”、“福”、“泰”、“兴”、“盛”、“恒”、“昌”等具有祝福意味的吉祥字眼组成店名,制成匾额,以图生意兴盛。尽管场合不同,用语有异,但这些吉祥语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愿却是一致的。

  

  民间禁忌语与咒语

  

  人们在祈求幸福吉祥的同时,也希望远离那些与之相悖的不吉之物,于是禁忌语出现了。在传统民间社会,出于吉凶、风俗、功利、荣辱等诸种考虑,某些言语被认为不吉祥、不吉利,而在表达上,或以别的话语代替,或禁止说出口,经久成习,便成为禁忌语。

  禁忌语之“禁忌”包括对畏惧事物的禁忌。人们普遍畏惧疾病、贫穷、灾祸、死亡等,因而认为直述这些事物的词语是不吉利的,需要表达这些概念时就用其他委婉的语句来替代,或者干脆禁止说出口。“死”是人们所忌讳的,谈到“死”时,民间多用“不在了”、“走了”、“老了”等词代替。再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传统春节除了行为上忌动刀、斧、剪之类的器物,忌挑水,忌讨债,忌购物,忌针线活,忌杀生,忌啼哭,还忌说一切不吉利的话,凡“破”、“坏”、“死”、“光”、“鬼”、“输”、“穷”、“完”、“病”等字眼都是严禁说出的。

  禁忌语之“禁忌”还包括对敬重事物的禁忌。出于敬重,人们对神灵、图腾、祖先、长辈等的名字或其他有关的事物不直接说出,而是采用委婉的说法以避讳。汉族民间忌说“狐狸”,每提起,总称之为“狐仙”、“仙姑”等;鄂伦春人以熊为图腾,称公熊为“雅亚”(祖父)、母熊为“太贴”(祖母);黎族禁忌直呼“猫”的名字,而要以“猫祖父”、“猫祖母”代之。

  与禁忌语相关联的是民间咒语。咒语是指被民众认为有通神、降妖、克敌、祛邪、治病以至赐福之效的法术口诀或套语。咒语多由施术者在迷信活动中念诵或哼唱。根据咒语的内容与功用,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善意的祝辞,通过念诵口诀来为自己或他人祈福避邪,消解灾祸;另一类咒语是恶意的诅辞,通过念诵口诀降灾祸于仇家,加害于人。过去东北长白山里挖人参的药农,见到人参苗时,要先大喝一声“棒棰,站下!”,据说这样一来,大人参才不至“跑掉”。这里的“棒棰,站下!”就是咒语。再如在全国大部分汉族地区,认为乌鸦乃不吉之物,每遇乌鸦清晨在屋脊上或飞在人的面前鸣叫,则被认为是祸事临头或不吉利的先兆,人若遇到这种情况,则往往是当即跺足痛骂“断你的命”,随即吐一口痰,以为可破凶兆驱祸。这里的“断你的命”也是咒语。

  

  灵力语言的背后

  

  语言既是人类思维与交际的工具,同时又是人的认知、观念与信仰等文化内容的外显形式。上述吉祥语、禁忌语和咒语之所以被民众认为具有灵力,其深层的原因还是基于民众的信仰。

  语言灵力信仰由来已久。《礼记·郊特牲》就曾记有古时候的农事咒语:“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人类早期社会,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极为有限的认知能力形成了人们“万物有灵”的基本认知模式,人们笃信自己的语言具有神秘的魔力,能够在人的生活和自然现象里唤起所希望的结果:“招魂”的呼唤辞被看作可与灵魂相通的语言;婚礼上的撒帐口诀又被看作是可以趋吉避邪、早生贵子的语言;祭灶祷辞可以上达天廷;育儿的口诀可以医治百病……由于我国漫长封建社会较为恒定的延续,这种语言灵力信仰一脉相承了下来。

  民间信仰既然是民间语言灵力存在的根本,民间信仰的功利、神秘、散漫等特性在民间灵力语言上也相应地表现了出来。汉族民间小儿出生多取乳名,或以贱、丑为原则,如“狗”、“狗剩”、“石头”、“铁蛋”,民众认为孩子以贱、丑事物为名好养活,不易引起阎王爷的注意;或取带有咒语性质的名字,如“拴柱”、“铁柱”、“锁柱”等;如果希望下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女孩子常取“招弟”、“唤弟”等名字;也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漂亮,却给孩子取名“二呆”、“小丑”,这是反其意而为之。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在语言灵力信仰上表现出的原始信仰色彩渐趋淡化以至于消失,灵力语言的运用逐渐衍化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模式被人们接受了下来。褪去灵力的民间语言更多寄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相关链接:

  少数民族也讲究吉祥语

  不仅汉民族有吉祥语,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也都有着各自的吉祥语表达方式。如在全国各地回族中间,亲友相见互道“色俩目”,“色俩目”本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和平”、“平安”、“安宁”的意思,道“色俩目”时,须以喜悦的面容,将腰微前躬,平扬双手,态度庄重、亲切,忌摇头晃脑,嘻嘻哈哈;藏民族同胞祝贺吉祥时,常称“扎西德勒”,意即“吉祥如意”。

  [责任编辑 姜冰]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