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也曾是老百姓”等2则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凡是与自己有关的东西都不许别人染指,包括名字,包括人称代词。譬如:“朕”这个第一人称代词,在秦朝之前,每一个人都可以使用。自从秦始皇以来,这个词就和普通人无缘了。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对“朕”做出了如此的解释:“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朕”才由寻常百姓家飞入了皇宫之中,一去不回头。

  秦始皇之前的统治者,相对还比较谦虚。那时的诸侯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者,谓自己不能得众也;“寡人”者,“寡德之人也”;“不谷”,谷为食物,可以养人,乃善物,“不谷”即“不善”。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朕”才应运走上了“唯我独尊”的道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朕”虽然是皇帝的自称,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思并不等同于其它第一人称代词“余”、“吾”、“我”等词,“朕”的意思更接近于“我的”。譬如在《离骚》中,屈原就这样说过:“朕皇考日伯庸。”显然这里“朕”的意思就是“我的”。其次,虽然“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但有时别人也可以偶尔一用。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年幼,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至尊为何是“九五”

  

  “九五之尊”也可称为“九五至尊”。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九五”是个特定的概念,“九”、“五”两个数字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为什么“至尊”一定要是“九五”呢?这就需要对“九”和“五”两个数字作一番具体解析。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就以“九”和“五”象征皇帝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也有人认为,“九五”一词的起源和《易经》密切相关。《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板阳、极盛之相。六个阳爻,从下向上教就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初”就是第一位,依次向上推,到六位(六位是上位,在乾卦中,就是“上九”)。为什么放着比“九五”还要高的“上九”不用,皇帝却只占定“九五”呢?这是因为“上九”的位置,就是“亢龙”,过犹不及,结果只能是“亢龙有悔”,这往往意味着倾、覆、亡、失、败、退。所以中国古代的皇帝多呆在“九五”的位置上了。

  

  责任编辑 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