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与斗茶

宋代饮茶风气极盛,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梦粱录》云:“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说的南宋临安的情形,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俗语“开门七件事”,即便贫贱人家,一件也是少不得的。在临安城内,与酒肆并列的就有茶肆,茶馆布置高雅,室中摆置花架,安顿着奇松异桧。一些静雅的茶馆,往往是士大夫期朋约友的好场所。街面上或小巷内,还有提着茶瓶沿门点茶的人,卖茶水一直卖到市民的家中。大街夜市上,还有车担设的“浮铺”,供给游人茶水,这大概属于“大碗茶”之类。

  宋人的好茶,比起唐人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酒中有趣,茶中亦有趣。黄庭坚所作的《品令,咏茶》词,将宋人的烹茶饮茶之趣,写得那样深沉委婉,是茶词中一篇难得的佳作。词中有句云:“味浓香永,醉香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饮到美茶,如逢久别的故人,有一种说不清遭不明的满足感。

  宋人于茶中寻趣,还有斗茶之趣。士大夫们以品茶为乐,比试茶品的高下,称为斗茶。唐庚有一篇《斗茶记》,记几个相知一道品茶,以为乐事。各人带来自家拥有的好茶,在一起比试高低,“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不过,谁要真的得了绝好的茶品,却又不会轻易取出斗试,舍它不得。

  如“小团”为皇上专用的饼茶,得来不易,自然就舍不得碾碎去斗试了。斗茶雅事,由士大夫的圈子扩展到茶场,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斗试了。盛产贡茶的建溪,每年都要举行茶品大赛,这样的斗茶又多了一些火药味,又称之为“茗战”,用茶叶来决胜负。范仲淹有一首《斗茶歌》,写的正是建溪北苑斗茶,诗云:“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味过醍醐,香胜兰芷,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决出茶品的高低。

  原来建溪的斗茶,是为了斗出最好的茶品,作为贡茶贡到宫中,这样的斗茶大约是很严肃的。斗茶既斗色,也斗茶味、茶形,要进行全面鉴定。陆羽《茶经》说唐茶贵红,宋代则不同,茶色贵白。茶色白宜用黑盏,盏黑更能显出茶的本色,所以宋时流行绀黑瓷盏,青白盏有时也用,但斗试时绝对要用黑盏。宋代黑茶盏在河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福建等地出土很多,其中有一种釉表呈兔毫斑点的黑盏属最上品,称为“兔毫盏”,十分珍美。

  斗茶品味与观色并重,宋代因此涌现出不少品茶高手。品出不同茶叶味道,判断出高低,也许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不过要分辨色、形、味都很接近的品第,却又并不那么容易了,要品出几种混合茶的味道就更不易了。发明制作小龙小凤茶的蔡君谟,怀有品茶绝技,往往不待品饮,便能报出茶名。有一次一个县官请他饮小团茶,其闯又来了一位客人,蔡氏不仅品出主人的茶中有小团味,而且还杂有大团。一问茶童,原来是起初只碾了够二人饮用的小团,知道又加了客人后,由于碾之不及,于是加进了一些大团茶。蔡氏的明识,使得县官佩服不已。

  斗茶之趣吸引过诗人,也吸引了画家,元代赵孟頫摹有《斗茶图》一幅,可以看作是宋代斗茶的写实。图中绘4人担茶挑路行,相聚斗茶,也许就是4个茶场主,随行带的有茶炉、茶瓶、茶盏,看样子马上就要决出高低来了。

  斗茶风气的源起,似可上溯到五代时期。五代词人和凝官做到左仆射、太子太傅,位封鲁国公,他十分喜好饮茶,在朝中还成立了“汤社”,同僚之间请茶不请饭。这样的汤社,实际是以斗茶为乐趣。后来宋人斗茶风炽,可能与此有些关联。

  宋代以后,饮茶一直被士大夫们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历史上对饮茶的环境是很讲究的,如要求有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寺、道院、松风、竹月等。茶人的姿态也各有追求,或打坐,或行吟,或清谈,或掩卷。饮酒要有酒友,饮茶亦须茶伴,酒逢知已,茶遇识趣。若有佳茗而饮非其人,或有其人而未识真趣,也是扫兴。(文章代码:1327)

  

  责任编辑 林京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