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摘

书信溯源

  

  早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有“书信”来往,是采取结绳、刻苻等方式。据考古发现,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器上已有刻划符号。我国的苗人,也用过刻符。方亨成《苗俗纪闻》说:“俗无文契,凡称贷交易,刻木为信,未尝有渝者。木即常木,或一刻,或数刻,以多寡远近不同,刻而为二,各执一,如约时合之,若符节也。”到先泰及秦汉,出现了手书、家书、尺牍(书信在一尺长的木牍上书写,故曰“尺牍”)、手札、信函。但是这种手书、家书,一开始多半是用生绢书写,故称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即指此。后随着纸的发明,写信逐渐用纸代替生绢了。今天的信,在古代称为书。唐杜甫《春望》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其中“家书”就是家信。直到明清时代,“书”才正式叫“信”了。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中写道:“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千古”的由来

  

  “千古”,为哀挽死者之辞,已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其含义有:一日年代久远。《水经注》中有文:“追芳昔娱,神游千古。”一日永别了。《新唐书·薛收传》中记:薛收三十三岁卒,秦王李世民闻讯哀痛之至。他写信给薛收二哥的儿子元敬,信中云,吾与伯褒(薛收字)原在军中服务,经常一起出外作战,他办事殷勤,很有抱负,想不到现在“一朝成千古也”。

  

  明长城数据首次摸清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近日公布了经过两年科学调查和测量首次获得的明长城数据: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长度为359.7千米;天然险的长度为2232.5千米。此次明长城资源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文物和测绘部门进行跨学科合作,通过科学的田野考古调查,全面获取明长城保存现状等第一手资料,并按照1比10000测图精度量测,获得了明长城的准确长度等各种基本数据;二是第一次全面掌握了明长城作为一个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的现存状况,包括其具体分布、走向,墙体和附属设施建筑特点,以及长城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和管理现状等。调查结果显示,明长城现存敌台7062座,马面3357座,烽火台5723座,关堡1176座,相关遗存1026处。另外,新发现了与长城有关的各类历史遗迹498处,例如天津市发现的火池、烟灶等,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的将军石摩崖石刻,北京延庆县发现的石墙遗迹等。

  

  李白酒量究竟多大

  

  “诗仙”李白一生离不开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么“斗酒”到底有多少酒?古代中国,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宋前一斛和一石重量相当,据《汉书·律历志》:“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即120斤,按此算来,一斗酒约12斤,李白算是比较能喝的了,但古代酒的酒精含量、酒的纯度没有现在这么高,所谓斗酒之量不算太惊人。

  

  标点符号是怎样诞生的

  

  标点符号最初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朗诵。以前文盲甚多,少数识字的人得经常把文字念给别人听,为了方便朗诵,文字开始有了“点”号。现在英文punctuation(标点符号)一词,源自拉丁文punctus,意思就是“点”。这些“点”让读者知道哪里需要稍停,哪里需要加强语气等。西方标点源于古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文都是连写,当时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著作因为连写而难以断句。到后来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公元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点号:中圆点、上圈点、下圆点,从无到有,且成序列,弥足珍贵。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5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他的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行销欧洲各地,这几种基本标点陆续为各语种普遍采用。15世纪印刷术发明后,印刷界希望统一标点符号的用法,各式各样的标点符号用法纷纷出笼。

  

  琵琶的由来

  

  琵琶是我国重要的弹弦乐器。东汉时期,刘熙在《释名乐器》一文中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日批,引手后日把。”由此可见,琵琶是以其演奏方法而得名的乐器。在我国,琵琶的雏形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就出现了,叫“弦鼗”,它是在鼗(一种有柄的小摇鼓)上加弦制成的圆形、皮面、长柄的弹拨乐器。西晋傅玄《琵琶赋》载:“盖若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到公元前105年左右的汉武帝时,我国人民又参考筝、筑和箜篌等乐器,创造了一种圆形、木面、长柄、四统十:柱、竖持的弹弦乐器,叫琵琶,后人称之为“秦汉琵琶”或“奏琵琶”。汉朝以来,中外文化交流日渐繁密,西域乐人纷纷从龟兹(今库车)、于阗、疏勒等地奔集中原献艺定居。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西域音乐,还带来了经由印度传至波斯的乐器琶——曲项琵琶。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琵琶,是在曲项琵琶和秦琵琶的基础上,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和改进发展而来。

  

  中国古代的人口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中国的人口是5959万。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1616万。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4602万。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4814万。宋神宗元丰:年(1079年),3330万。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5884万。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6055万。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29700万。

  

  “清华筒”研究发现类似乐经诗歌

  

  在近日举行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仪式上,该中心主任、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透露,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最新释读发现周武王时的乐诗,“乐诗是类似乐经的诗歌”。《乐经》是六经之一,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便从此失传。李学勤先生介绍说,这篇竹简共14支,目前还有个别残断的地方没有找出,但已基本上完整。简上记载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国得胜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有武王、周公、毕公、召公、辛甲、作册逸、师尚父等人,典礼中饮酒赋诗,作者已知有武王和周公。还有的诗竞与现在《诗经》中《蟋蟀》一诗有关,前所未见,令人惊奇。这篇竹简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无疑是一项重大发现。特别是秦代以后,《乐经》已经全部亡佚,这一发现更显得重要。

  

  文稿 李莉

  责任编辑 蒲晖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