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自贡

在四川省南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有座取自两口古老盐井(自流井和贡井)词头组合而成的城市——自贡。它始建于1939年,管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4个区,荣县、富顺2个县,面积约4375平方千米。

  自流井是明嘉靖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公元1539~1554年),在富顺县以西45千米的荣溪水滨开凿的无需加压或提驱,即有盐卤水和天然气自行流出地面的井口,被地质学家称为“自流井气卤水田”。

  贡井,原名“公井”,是北周武帝时期(公元561~578年),在富顺县天池山南麓、旭水河北岸开凿的质地优良、产量丰厚的盐井,由于所产食盐洁净纯香,多为贡品献给皇宫食用,于明嘉靖年问“公井”更名为贡井。

  自贡井盐,质量优良,其矿物成分以无色、灰白色、浅灰色的中细粒石盐(大于80%)为主,有硬石膏、白云石、菱镁矿、方解石、少量泥质物和有机质共生。这里的久大集团是联合国在我国定点采购食盐的两家企业之一(另一家是江苏的井神盐厂)。

  

  开钻井技术之先河

  

  在自贡悠久的井盐发展史中,一整套巧夺天工的井盐钻凿、开采和煎制工艺令人赞叹。特别是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出现的“卓筒井”所采用的冲击式顿钻法深井钻凿工艺,开创了人类机械凿井之先河,走在了世界前列。此项技术于11世纪后传入欧洲,比西方国家使用钻井早了800多年,被誉为“世界现代石油之父”。位于大安区阮家坝山下,海拔341.4米的粲海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3年,凿成1001.42米,是既产卤又产气的深井。当时,每日自喷卤水约14立方米、天然气4800~8000立方米。1988年,粲海井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就是顿钻,也叫冲击式钻井技术,是利用人、畜或机械等动力,使钻头破碎岩石,向地壳深处钻进成井,并不断捞出岩屑,达到获取盐卤资源的目的。

  顿钻技艺沿袭着宋代钻井、取卤、晒卤(滤卤)、煎盐等汲制井盐的工艺流程,包括了钻井设计程序、钻前准备、钻井、修治、打捞、气卤鉴别和钻井中气卤资源显示前兆等内容。因其钻进速度较慢,地层的微弱变化都能及时发现。又因没有泥浆循环,矿层不易被堵塞和污染,能有效地开采地下各矿层资源。在盐井的钻进和修治方面,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工艺简单的特点,故而在现今的盐业生产中仍在广泛运用。

  

  扬华夏古老之文明

  

  白贡,以井盐文化为主体的古代文明光大而厚重,现有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所在的西秦会馆和粲海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荣县大佛、富顺文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的自贡灯会、彩灯博物馆别具特色,名噪海内外;自贡川剧艺术及被誉为自贡民间工艺“三绝”的“龚扇”、“扎染”、“剪纸”等土特名产,加上众多的历史名人,使千年盐都更加熠熠生辉。

  自贡的井盐生产,始于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6~88年)的人工挖掘。清代道光年间开凿出的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标志着我国古代井盐钻井技术的成熟。千百年来,在自贡境内开凿出的盐井有1.3万多口,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曾有“卓筒井”1711口。大英县现今还保留着41口古老盐井和最高的木制井架。2006年5月20日,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大英县的严昌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建于1959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科技史博物馆之一,主要收藏、研究、陈列中国盐业历史文物和资料,收藏的历史井盐工具、契约、账册、岩口薄等珍贵文物中,钻、治井工具是中国之唯一、世界之最早。其中的《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从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制盐等方面,展示着2000多年来,古代先民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它和堪称“中国最古老股票”的盐业契约,以及反映云南、西藏等盐区的3万余卷盐业文献,完整地展现了我国西南地区井盐生产、发展,盐业资本萌芽和经营管理的历史。

  除盐文化之外,自贡市还保存有唐代以来的佛文化和建筑:唐代的荣县大佛,通高36.67米,头长8.76米,肩宽12.67米,膝高12米,脚宽3.5米,仅次于乐山大佛,为我国石雕大佛第二。

  从清乾隆元年开始修建的西秦会馆、王爷庙、桓侯祠,无论是西秦会馆门前高达2.27米的狮子和通高4.1米的川剧古戏楼,还是光绪元年落成的桓侯祠戏台、钟楼、鼓阁等,皆气度非凡。西秦会馆那长22.3米、宽0.67米木栏上的木雕,其刻有350多位大小人物,疏密得当,比例得体,刀法明快:寺庙里的额枋、衬枋、挑梁、垂花、栏杆上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戏剧场面、花鸟静物等木雕画,显示出古老木刻的精湛技艺,是研究川剧、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的重要史料。

  1991年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和“吴玉章故居”,保存了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董必武、谢觉哉、杨尚昆、徐向前等同志的题匾、对联、贺词、寿诗等史料。其中的一幅“创业难,守业亦难,须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的对联,明智地昭示着后人。

  

  藏恐龙遗骸之现场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外,自贡最为人所熟知的恐怕要算是恐龙化石了。

  自1915年以来,在自贡已累计发现和发掘了近200个古脊椎动物化石产地。其中,恐龙化石产地达160余处,已鉴定出的恐龙种类,占四川盆地已知恐龙种类的一半以上,占我国已知恐龙种类的1/5,故有“恐龙之乡”的美誉。

  大山铺和青龙山恐龙化石遗存地,面积2800平方米,是全球中侏罗世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数量最多、属种最丰富、保存最好的恐龙化石埋藏现场,现已鉴定出恐龙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鱼类、两栖类、似哺乳爬行类化石200多个个体、1万余件骨骼,它们分属18个属21个种(有20个为新种)。其中,有长达20米的长颈蜥脚龙、短颈蜥脚龙;有仅1.4米长的鸟脚龙;有目前世界上时代最早的原始剑龙及翼龙、蛇颈龙等。

  合州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是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的发现,不仅填补了研究恐龙演化史上中侏罗世的一段空白,而且为研究恐龙等爬行动物的分类、系统演化、生理特征、生活环境和四川盆地的古地理、古气候等都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资料。

  为保护好恐龙遗迹,1984年4月破土动工兴建的恐龙博物馆,于1987年春节落成,它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立恐龙公园、美国犹他州国立恐龙纪念馆,并称为世界上具有恐龙化石埋藏现场的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

  2001年3月,以大安寨为核心、占地面积达8.7平方千米的地区,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在金花、四方井沟、响滩子沟一带,长4千米、宽100米的地域的深谷中,成片分布着3300多株、12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树蕨,其枝干茁壮,蕨叶婀娜多姿,状若凤尾,最高者达3米,树径20厘米,叶长4米,成带状分布。1983年9月底,由采石工人发现的距今1.6亿年的中侏罗纪下沙溪庙组底部砂岩之中的凉高山长山岭巨型银杏类硅化木,长达23.3米,最大直径为1.3米,有10个分枝,小的一株松杉类硅化木,长13米,最大直径为1.08米。两株硅化木的硅化程度高,质地坚硬,比重较大,年轮及纤维物质结构很清晰。树蕨和银杏硅化木的发现,对研究自贡地区中侏罗纪时期的古地理、古生物、古气候环境以及与恐龙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壳变动,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责任编辑] 赵 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