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地名谈

澳门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位处珠江口西岸,其行政区域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及路环岛。

  1910年,澳门总面积仅为10.49平方千米,其中澳门半岛只有3.35平方千米、氹仔岛1.98平方千米、路环岛5.61平方千米。经过多年来澳葡政府及私人机构为发展工业填海造地,特别是近年,澳门半岛新口岸、南湾及路填海公路西侧、九澳港及国际机场等地陆续填海,全澳门面积拓增至23.5平方千米,当中澳门半岛、氹仔岛及路环岛分别扩大到9.1平方千米、6.33平方千米及8.07平方千米。从最新版地图上可以看出,如今两离岛醛仔岛、路环岛已合二为一了。

  

  澳门名称的由来

  

  澳门自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以来,属广东省香山县管辖,旧称香山澳、濠镜澳,别称蚝镜、蚝镜澳、濠江,海镜等。“澳门”一名源于《澳门纪略》,关于名称由来至今仍流传两种说法:一说因它南面有四山离立对峙,纵横交错成十字形状,称“十字门”,香山人在此停泊船只,即叫“澳”,在珠江口、凡海中依山可避风,有淡水可供饮用,当地渔民日“澳”,“澳”即港口之意,故合称澳门:另说因濠镜澳有南台(即妈阁山)、北台(即蓬峰山)相对如门,故称澳门。

  葡萄牙人为什么把澳门(Aomen)改称为Macau呢?这一洋名是怎么得来的?这要追溯到400多年前地名称谓上的一场误会。相传1553年,蓄谋已久的葡萄牙人借口商船被风浪冲击裂缝,货船潮湿,请求借地晾晒水浸货物,并贿赂当地官吏,获准登岸搭棚暂住。当葡萄牙人从半岛西南妈祖阁附近登陆后,指着妈祖阁庙问当地村民这是什么地方?村民以为洋人询问那是什么庙宇,当即回答“妈阁”。而初次闯入澳门的葡萄牙人则误以为“妈阁”即为该地地名,于是用葡语Macau记录之。1555年,葡萄牙人在此筑建天主教堂,准备在此“安营扎寨”。同年11月20日,他们在与本国和葡属印度的信函交往中首次使用了Macau这一名称。从此之后,Macau这一“历史性误会”叫出来的地名,通过信函、地图、报刊不胫而走,并一直沿用至今。如今澳门在英语、法语中拼写为Macao,相反,澳门(Aomen)这一真正的“乳名”对于西方各国倒是鲜为人知了。

  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当地人又简称“妈阁”。妈阁庙位于半岛西南,依山面海,沿岸而筑,飞檐叠阁。古树婆娑,是澳门历史最久远、最负盛名的寺庙。它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由大殿、石殿、弘仁殿及观音阁等4幢各具特点的建筑物组成,是一组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群。

  

  澳门地名的文化现象

  

  澳门的街道名称反映着澳门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和民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和信息。据统计,澳门共有1000多个街巷名称,随着澳门面积不断扩大,街巷名称数量也不断增加。澳门最初只有3条街:营地大街、草堆街和关前街。草堆街曾经为堆草的地方,故名。后来这里成了生意兴隆、市井繁荣的“卖布街”。在这条葡式风情的商业街上,建筑物大多保留着当年的风格。

  澳门的街道名称有些与历史事件有关。例如,“关前正街”和“大关前巷”中的“关”是指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澳门设置的海关,1848年前为中国四大海关之一。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毁掉了此海关,致使中国近代的海关遗迹不复存在,但关前关后街保留至今。“佐堂栏尾”的“佐堂”指的是乾隆八年清政府在澳门设立的佐堂卫署。在葡萄牙语中意为“胜利之路”的得胜马路和得胜斜巷是为纪念1622年葡萄牙人在此以寡敌众击败入侵的荷兰军队而命名的。

  澳门有些街名反映了它的地理概况。如在东望洋山、西望洋山、妈阁山、青洲山附近有以这些山命名的街道:东望洋路、东望新街、东望洋斜巷、西望洋马路、妈阁上街、青洲上街等。还有与海有关的街道名称,如“海边马路”、“南湾街”、“西湾街”等,由于人工填海的缘故,现在这些街道已远离海滨,借助这些街道名称,我们可以勾绘出昔日澳门的海岸线。

  路环岛黑沙海滩是澳门最大的天然海浴坊。黑沙是因为海洋特定环境形成的带黑的次生矿海绿石所致。海绿石由于海流风浪的作用,被卷带到海滩上,使得洁白的沙滩成为充满黝黑色彩的黑沙海滩,故名。而氹仔岛西北角有一长450米伸入海中的岬角,因其形状酷似鸡颈,故名“鸡颈”。

  和全世界许多城市街道命名一样,澳门不少街道名称最早源于当地的经济活动和居民职业特点。但如今除了工业街和工厂街等少数街道尚为名副其实外,大多数街巷如“小贩巷”、“卖菜巷”、“工匠街”、“打铁斜巷”、“苦力围”等随着经济活动的飞跃变化已面目全非,以上街巷名称只是—个地名符号而已,昔日居民职业特点已消失无存。

  澳门重要旅游景点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圣保禄教堂始建于1602年,1637年竣工,耗资3万两白银,曾被誉称当年东方基督教“最伟大的建设”。圣保禄教堂毁于一场大火,仅剩下教堂正面前壁。所谓“三巴”系st.paul(圣保禄)的广东话音译,为区别于当地另一座三巴仔教堂,故将此称之为“大三巴”。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故将此称为大三巴牌坊。

  

  以人名命名的街道名称

  

  澳门有不少以葡籍总督、葡萄牙重要人物、宗教人士命名的地名,给澳门地名打上了殖民主义色彩的烙印。在回归以前,几乎没有以中国历史人物命名的地名。回归后,在新建的新口岸区出现不少以当地名人贤士姓名命名的街道、公园。

  从1557年首任总督马尔廷至1991年最后一任总督韦奇立将军,澳门共计有127位葡籍总督,其中有10余名葡萄牙籍总督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了澳门街道。如以1966~1974年任期的嘉乐庇总督命名的嘉乐庇总督大桥和嘉乐庇总督马路。

  在澳门地名命名上,必须谈一谈孙中山先生与澳门之间的密切关系。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翠亨村与澳门同属香山县,距澳门仅有35千米。1878年5月,孙中山第一次伴母出国就是经澳门去香港的。1892年7月,他从香港西医学院毕业,到澳门镜湖医院担任义务医师,之后又开办中西药局赠医施药,深得澳门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还在澳门与澳门土生葡人费尔南斯合作,创办了《镜海丛报》,任该报匿名编辑和主笔,发表革命言论。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光辉的一生,在澳门半岛新口岸区和氹仔岛各有一条以先生命名的孙逸仙大马路。在半岛北端还建有澳门最大的公园——孙中山纪念公园。

  1915年出生于澳门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是澳门人民的骄傲,为了纪念他对人民音乐做出的卓越贡献,澳门市政府将文化中心旁的街道命名为冼星海大马路。

  澳门回归祖国后,开始出现了一些以澳门当地著名人士命名的街道、广场和公园。如以澳门商界著名人士、澳门大丰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原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何贤命名的何贤公园和何贤绅士大马路。

  

  以城市名命名的街道名称

  

  葡萄牙人喜欢选用西欧大城市和葡萄牙城市名命名澳门街道。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命名的街道,中文称之为葡京路。

  在新口岸区宋玉尘公园东侧的6条东西向街道是以西欧6个国家首都命名的,从北至南依次为柏林街、巴黎街、布鲁塞尔街、罗马街、伦敦街、马德里街。在宋玉尘公园西侧的6条东西向街道是以葡萄牙本土6座城市命名的,从北至南分别是仙德丽街、圣德伦街、科英布拉街、波尔图街、柏嘉街、戴维拉街。

  在氹仔岛,多数街道是以中国城市和葡萄牙城市的名称命名的。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有南京街、大连街、成都街、佛山街等,以葡萄牙城市命名的有埃武拉街、基马拉斯大马路、科英布拉街、布拉干萨街、米尼奥街等。

  由于澳门经历葡萄牙400多年的殖民统治,回归后地名仍采纳中文、葡萄牙文双语表示。澳门的一些词语运用充满地域特色,将“大街”一律称为“大马路”,将“广场”称为“前地”,将赌场美其名曰“娱乐场”。澳门的北京街、广州街、上海街等以内地城市命名的地名不是采用汉语拼音拼写,而是根据粤语读音用葡文书写,因此拼写上存在差异。

  400多年来,中西方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互相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今天澳门独特的地名文化氛围。澳门历史域区是澳门文化和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它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留存的一份珍贵遗产。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域区,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责任编辑] 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