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河内

越南首都河内风光旖旎,是一座极具亚热带特色的城市,终年树木常青,鲜花不败,有“百花春城”之誉。河内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在越南历史上,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曾作为李、陈、后黎等封建王朝的都城,被称为“千年文物之地”。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府所在地。1945年,越南8月革命胜利后,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定都于此。1954年10月10日,胡志明率领越南革命部队解放了河内。1976年7月,越南南北方实现了统一,河内成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

  

  河内称谓由何来

  

  河内位于红河三角洲,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距河口140千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621年,这里作为军事要塞始建城堡,定名为“紫城”。随着城垣的加固和扩大,在10世纪以前,先后被改称为宋平、罗城、大罗城。968~1009年,丁、前黎两王朝均定都于今宁平省的华闾。1010年春,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登基,深感华闾作为都城,地势低洼,地形狭窄,不利于发展,于是,决定迁都至周边特产丰富、风光宜人的大罗。据记载,当年秋季迁都那天,万里晴空,一条金色巨龙从大罗地面腾空而起,在天空盘旋飞舞,直上云霄。李太祖认为,在迁都之日,金龙出现是千载难逢的吉祥之事,于是,“龙颜大·阮”,下令将大罗城更名为升龙,这也是河内成为大越国都城的始名。

  与世界上众多的历史名城一样,河内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其名称也不断变化。1831年,定都中部顺化的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明命帝在此设置河内省,取意为“被环抱在红河大堤之内”,河内名称始于此。法国殖民主义者入侵印度支那后,将行政区划名称的河内移植到“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府所在地,这就是今日首都河内名称之由来。纵览世界各国首都名称的变化,可以说,河内是仅次于中国北京历史上地名称谓最多的都城了。

  

  名胜古迹

  

  作为越南的首都和中央直辖市,河内市区分为还剑、巴亭、栋多、征夫人、西湖、青春和纸桥7个郡;郊区划分为嘉林、东英、清池、慈廉和朔山5个县。为了更有效地发展首都经济和发挥首都功能,迎接2010年河内建都1000周年,越南政府于2008年8月宣布,将面积2147平方千米的河西省合并为首都范围,并对来来的新河内予以全面规划。

  河内的名胜古迹数目为全国之首,著名的有还剑湖、西湖、文庙、独柱寺、和风塔等。

  河内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市内湖泊众多,星罗棋布,构成了一幅诗情画意的风景画。市区有还剑湖、西湖、竹帛湖、七彩湖、金莲湖等。位于市中心的还剑湖,更被誉为河内第一风景区,也是市民重要的休闲场所。

  关于还剑湖在河内至今仍流传着家喻户晓的动人传说。相传黎太祖称帝前曾在这里驾船游憩,意外地从湖里捞起一把刻有“顺天”二字的宝剑。太祖借助于这把宝剑,经过10多年的征战,终于打下江山。黎太祖登基以后,有一天,他佩带宝剑旧地重游,当泛舟于湖心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从湖中突然露出一只神龟,张开大口向他索要宝剑。随后,神龟消失无踪。民间从此将该湖称为还剑湖。据说,湖面南部的龟塔就是黎太祖归还宝剑的地方。在越南北方雨季来临后,湖上细雨霏霏,轻烟漠漠,整个湖区呈现一派烟雨蒙蒙的景色。越南古诗中有“剑湖烟水西湖月”之赞句。在粼粼碧波上点缀着阮朝文学家阮文超主持修葺的龟塔、玉山祠、镇波亭等古建筑名胜。湖心玉山岛宛如一块圆形玉石散落在湖中,故名玉山岛。在岛和湖滨间架有一座红色的拱桥一栖旭桥,桥端高台上有一个笔状的石柱,旁边放着一方刻着“写青天”三个汉字的砚台。玉山岛上的玉山祠是供奉关帝、兴道王陈国峻和文昌帝君“三圣”的寺院。还剑湖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为200米,面积约12公顷,形状如同一只鞋垫。沿湖四周为名叫丁先皇街、黎太祖街约2千米的环行柏油马路。还剑湖畔是河内市贸易集市中心,古老的河内36条街坊位于湖的西北角。

  位于河内市区西北的巴亭广场,是越南国家重大节日期间举行盛会或庆典的场所。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曾在这里宣读越南《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巴亭原为清化省峨山县一个乡名,1885~1888年,这里爆发了范蓬、宋维新和丁公壮领导的抗击法国入侵者的起义而名声卓著,从而成为越南民族精神的象征。为纪念越南人民近一个世纪的抗法斗争,1945年8月革命胜利后,河内中心广场被命名为巴亭广场。巴亭广场长约320米,宽近100米,可容纳20万人。广场东面建有巴亭会堂,西面坐落着胡志明主席陵墓。其中长1000多米、宽24米的雄王路贯通广场,另有数条辐射状林荫大道从巴亭广场通往河内各区。

  文庙是越南河内的古建筑群体。位于河内市中心、还剑湖以西,为11世纪起越南历代封建王朝祀奉孔子的地方以及到18世纪止李、陈、黎等朝代儒教文化教育中心,亦为古代越中文化交流的见证。文庙始建于1070年李圣宗时期,以供奉周公和孔子以及四配和七十二贤人。历经900多年沧桑,现存文庙古建筑大部分最早为18世纪黎朝末代时的建筑,如大拜堂和正寝殿,余为19世纪和20世纪的建筑。红木结构的大拜堂是举行祭礼之所,堂内正中有一“万世师表”汉字金匾,匾上题有“康熙御书”字样,为中国清朝皇帝康熙手书。正寝殿内奉祀孔子。东西两侧厢中奉祀中越两国先儒。

  

  河内的街巷

  

  和中国历史古城一样,越南首都河内街巷名称的命名始于封建社会市坊制度的崩溃和商品经济兴起之时。河内市民以街市上专门经营的某一商品来命名该街道,如专门从事布匹经营的称为行布街(HangVai),专门从事银器经营的称为行箔街,专门从事纸张经营的称为行纸街,专门从事砂糖经营的称为行糖街,专门从事锡器经营的称为行锡街,专门从事草鞋制作和销售的称为行鞋街,专门从事食油制作和销售的称为行油街,专门从事衡器制作和销售的称为行秤街等。真是三十六行,吃穿用行无所不包。

  在越南语中,Hang属于汉越语词,意为“行市”。由于越南语的修饰词与被修饰词的词序关系和汉语正好相反,行糖街、行布街、行席街也可以被译为糖市街、布市街和席市街。河内市36行千年老街的命名与我国北京的老地名——菜市口、灯市口、磁器口、米市胡同、果子巷等,在命名理念上如出一辙。从河内内城街道命名取材之广泛,也可窥见当年河内商贸繁荣和手工业发达兴旺的景象。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