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真相再释义

尽管出现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气候变化涉嫌伪造和操纵数据的“气候门”,但新的和不断出现的研究结果还是强有力地表明,全球变暖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全球变暖仍是事实

  

  从历史来看,IPCC公布的研究数据表明全球一直在变暖,而且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175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280ppm(280/100万)。1898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伦尤斯发现,煤和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地球变暖。他创造了“温室效应”这一名词。1955年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基林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到了315ppm,1986年研究人员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又升到350ppm。2001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认为,新的和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人类活动改变了气候。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全球变暖最可能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而且全球的温度从1906年到2005年上升了0.74℃。2009年,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390ppm。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位于瑞士的联合国气象组织(WMO)、其他科研机构和个人的研究结果。WMO综合许多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指出,2000年至2009年是自1850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为温暖的10年,第二热的10年是20世纪90年代。WM0的总干事米歇尔·贾劳德指出,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热度排第5的年头,而非洲、南亚在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头。阿拉斯加在2009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热度排第二的时期,不过美国和加拿大2009年经历了比平均气温更冷的气候。

  WMO还指出,在2009年5月印度经历了热浪,6月中国北部经历了热浪,而且中国的部分地区2009年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时期。温暖的天气也更频繁和更强烈地出现在南美地区。连澳大利亚也经历了历史上热度达到第三的时期。

  美国科学院2006年的报告指出,根据树木年轮、冰川退缩和其他科学方法追踪的气候变化,在近400~1000年的时期内,最近的几十年是最温暖的时期。尽管由于自然的原因全球气温在不断波动,但人类的活动现在已经成为气温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人类在沿海建立了很多城市,并且要养活更多的人口,因而人类正在造成危险的温暖气候。如果人类不采取全球性的行动,在本世纪末地球的平均气温就会上升2℃。

  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也是全球气温变化最剧烈的10年。在2007年到2009年夏天,北极冰盖消融达到有记录以来最小的体积,而且这几年南极也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时期,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冰川都在消融退缩。

  瑞士伯尔尼大学的气候学家托马斯·斯托克则认为,现在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最近80年来最高的。他的结论是来自对极地古老冰芯样本的研究。研究表明,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速率至少比古气候史上所记录的快10倍。

  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自1850年以来,地球上最热的年头依次为2005年、1998年、2007年和2006年,而2009年排在第5位。而且,这几年热度的差别很小,以致没有统计学意义,几乎都一样热。NASA也及时公布了根据科学研究发现的全球变暖的一些数据和证据。在21世纪的前9年(2000~2008年),全球的温度比1951年~1980年平均升高了0.6摄氏度,而且地球北部的温度升高比其他地区更快。在21世纪前10年(2000~2009年)的最后3年,北极海冰的融化速度超过了以前。在此期间,格陵兰巨大的冰盖每年有3%融为海水。在每年的夏天,北极的融化达到了最深的北极永冻层,造成了另一种威胁——可能让大量的甲烷(另一种温室气体)释放出来。

  WM0的统计数字也表明,2009年的1月~10月,全球海面和陆地表面的平均温度比1961年~1990年每年平均的14摄氏度高出0.44摄氏度,误差在正负0.11摄氏度之间。

  另外,中国公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过去50年,中国平均气温升高幅度为1.1摄氏度,比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升温的速度都要快。如此下去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3℃~2.1℃;2050年将升高2.3℃~3.3℃。

  

  对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人、生物和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总体而言,全球变暖可导致水资源短缺、荒漠化;粮食减产;海平面上升,海岛和沿海城市会被淹没;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公众健康受到威胁。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会议开幕之时,提供了美国专家多年来多方面研究得出的一个结论:来自汽车、发电厂和工厂的温室气体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污染源,而且对人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温室气体并非只是二氧化碳,还包括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生物和环境的危害更大。迄今可以明确的是,二氧化碳威胁人类的健康,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可导致莱姆病,可增加过敏症的发生,二氧化碳污染空气后诱发和增加哮喘,同时造成肺病,当然也有可能增加肺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病。

  一般人也许不在乎过敏这样的普通疾病,但是,对于过敏体质者,如果处理不当和不及时,过敏也会危及其命,即使不致命,生活也会不胜其扰。而温室气体则是促发过敏和增加过敏的重要原因。温室气体增多,全球气温上升,这不仅让每年的花期提前来临,并且让花粉生成量增加,这些过敏原刺激人体,必然造成过敏的增多。

  气候变暖造成的环境危害导致洪涝、淹没海岛和近海国家,如马尔代夫、图瓦卢等。研究人员早就预测,如果按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50年内图瓦卢会被淹没,100年内马尔代夫会被淹没。

  当然,全球变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有一些也是不确定的,无法说是好还是坏。因为适者更能生存。全球变暖让春天提前来临,由于植物提早进入繁茂期,按照常规迁徙的动物可能会得不到食物。这最终可能改变整个种群的基因面貌。另外,全球变暖也会让一些生物的外壳变厚,因为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可让海水的酸度增加。这会使得一些海洋生物难以形成保护性外壳,但是也让一些有壳生物把外壳构筑得更厚,因此对不同的动物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

  全球交暖广泛地威胁到人类及其他物种的生存。新的研究表明,一些我们知之甚少的物种正受到全球变暖的威胁。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选在哥本哈根大会举行期间公布了一份因气候变暖而受到伤害的动物名单。选择这个时候公布这份名单的目的也是要使各国领导人在哥本哈根了解,不断发生的事实继续在证明,全球变暖是实实在在的。

  新发现的受到全球变暖影响的动物有下面一些。

  火烈鸟:火烈鸟的群体数量在剧烈下降,它们生活的世界各地的湿地的生态质量也在下降,如加勒比地区、南美、亚洲和非洲。

  玳瑁:这种类似乌龟的动物属于海洋爬行动物,它们极大地依赖环境的温度而生存。如果海洋变得更温暖,雌性玳瑁的出生就比雄性多,失衡的性别比例会危及这一物种的繁衍。

  麦哲伦企鹅:这些企鹅在繁殖季节孵蛋,同时游离其巢穴很远的地方觅食。由于气温上升的影响,20年来南美巴塔哥尼亚最大的麦哲伦企鹅群已经减少了20%。

  麝牛:这是一种生活在北极冻原的牛类。当北极变得更为温暖时,北极熊和其他熊类会向北极冻原移居,它们会捕食麝牛为生,麝牛的生存因此而受威胁。

  白唇猪:这种哺乳动物生活在中南美,在干旱的季节它们在浅池塘中生活。但是,气候变暖正在让池塘干涸,导致这类动物的种群在减少。

  其他受到气候变暖威胁的动物还有,北美画眉、中国西藏的藏羚羊、伊洛瓦底江(缅甸)河豚、多种灵长类动物、珊瑚、旅鼠、鳟鱼、北极露脊鲸和生活在北半球寒冷气候中的狼獾等。

  

  各国需要采取什么行动?

  

  尽管IPCC主席帕乔里表示要对“气候门”进行调查,但他却认为IPCC过去关于全球变暖的结论是权威的,可信的。因为,这是全球2500名气候科学家的工作成果,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贾劳德也认为,如果因为怀疑而不做任何事,那么本世纪末全球的气温上升就决不仅仅是2℃。

  根据1997年的东京协议,37个发达国家在2012年时二氧化碳的减排要在1990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姑且不论2012年时发达国家的减排能否达到目标,这次的哥本哈根会议为2050年的长远减排规划已经失败。哥本哈根会议的争议首先在于丹麦提出了一个最后协议草案。该草案将现有的发展中国家再细分为发展中国家和最脆弱国家,最脆弱国家仍无约束性减排目标,但发展中国家将有强制减排目标。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人均温室气体年排放量限制为1.44吨,而发达国家人均年排放量限制为2.67吨,这使得2050年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大约2倍于发展中国家。

  对此,77国集团与中国小组表示强烈反对,该小组主席迪阿平12月9日在哥本哈根表示,这显然对发展中国家相当不公平,因此77国集团与中国坚决反对丹麦提出的协议草案。这一协议的文本内容是极其危险的。它完全违反了透明与公开的原则,破坏了有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平衡的原则,以及《京都议定书》有关“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发达国家应该为过去200年里气候的变化情况负历史责任。

  抛开全球各国的具体减排任务不论,世界未来应当如何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呢?

  根据IPCC此前的估算,2050年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0年削减一半,届时气温可能上升2℃,并将造成各种灾难。

  国际绿十字会创始主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现任主席亚历山大·利霍塔尔提出了一些设想。他们认为,首先,减排行动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各国都应该有一个框架性的政治承诺,这包括总体目标,机构性框架和初期行动的具体步骤及资金来源。相关的宣言必须在2010年以法律的形式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确立下来。第二步是2015年召开一次回顾检讨会议,进一步调整目标计划,使其更具有可行性。

  其次,要打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僵局。气候问题的产生是不公平的,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背负着巨额的包袱,富国必须援助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国家需要提供确实的财政援助,特别是初期启动资金的提供,对最穷国提供至少200亿美元的援助。这样才能换取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回应和承诺,赢得他们一直缺失的信任。

  最后是把减排任务定得更高,因为其中还有管理风险。全球在2050年之时应该将二氧化碳控制在350ppm之内,而不是目前的450~500ppm之间。这就需要发达国家在2020年将碳排放减少45%~50%,到2050年几乎完成脱碳目标。但是,哥本哈根会议讨论的是,到2020年减少15%~25%和到2050年减少60%~80%的目标。现在的这种标准较低,并不利于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以及让全球的生态转为良性。

  如果要达成目标,发达国家应当先行一步而不是宽以待己严以律人,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做出承诺,采取适当的减排行动方案。

  哥本哈根会议的最终结果显然让全球失望。这次会议没有达成各国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但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他将尽力推动在2010年实现达成各国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不过哥本哈根会议也达成了一些共识。例如,达成了一个协议文本。该文本规定,确保全球平均温度的升幅在2050年前不超过2℃。而且。协议文本也规定了发达国家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资金。在2010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此外,发达国家将在2020年起,向发展中国家及小岛国提供1000亿美元以应对气候变化。

  

  责任编辑 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