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老街

  十里茶香

  

  作为闻名四方的“茶务都会”,屯溪老街是徽州茶商的大本营。从徽州各县齐聚屯溪的109家茶号,大多开在屯溪老街上。屯溪老街是徽州“屯绿”、“黄山毛峰”、“休宁松罗”、“祁红”、“猴魁”等名茶的集中制作销售地,当年徽州茶业巨贾吴荣寿的事业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吴荣寿是歙县南乡岔口人。在清末民国年间,他来到屯溪,靠一手过硬的制茶本领和诚信灵活的经营作风,在屯溪老街和阳湖等地先后开设了“吴怡和”、“ 吴怡春”、“吴永源”、“华胜”、“公兴”等十几家茶号,制作“抽心珍眉”等“屯绿”品牌名茶。最盛时,吴荣寿茶号年外销“屯绿”两万多担,占外销“屯绿”的半壁江山,是当时徽州最大的外销茶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称其为徽州“茶业大王”。吴荣寿曾任休宁商会会长、徽州茶务总会会长。

  多少年来,徽州名茶从屯溪老街边的巷子码头上船,沿新安江走向全国,走向海外。当年,欧洲的士绅们都把喝“屯绿”当成一种高雅的享受,朋友相聚,在隆重的场合,总要说:哈罗!来一杯“屯溪”!“屯溪”、“屯绿”、“中国茶”,那是美好的、高雅的、尊贵的象征。20世纪50年代,著名文学家老舍走进屯溪老街,对这个“茶务都会”流连忘返,深情地写下了《赞屯溪》诗句:“热爱江南鱼米乡,屯溪古镇更情长。小华山下桃花水,况有茶香与墨香。”

  以屯溪老街为中心的屯溪,是明清以来徽州最大的“屯绿”制作和销售之地,民谣这样唱道:“未见屯溪面,十里闻茶香。踏进茶号门,神怡忘故乡。”每到制茶忙季,各县农村制茶、捡茶的男女临时工大量涌入屯溪老街。为了解决当时“农民工”入城带来的社会问题,屯溪老街的徽商还有设立“屯溪公济局”的慈善之举。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屯溪老街的茶商罗润三、洪其相、邵以堂等发起“仿善堂成规”,成立了屯溪公济局,屯溪老街100多家茶商、木商等踊跃捐资。此后,大茶商吴荣寿以及姚毅全等在输捐、管理方面都出了不少力。新安屯溪公济局经费90%来自茶商。在茶忙季节,公济局给来屯溪的男女茶工送诊送药,还专设“保婴室”,收纳无人抚养的弃婴;设“养疴所”,收纳安身无所的病倒之人。屯溪公济局还有“施棺”义殓、设船义渡等义举。公济局之设,固然是徽商们对劳动力的一种关注,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社区救济”、社会保障措施的一种尝试。徽商们不论是在家乡还是在经商所到之地,都坚持“贾而好儒”,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热心奉献。屯溪公济局之设,徽州各姓商贾共同出力,已逐渐淡化了其慈善义举的封建“宗族”色彩,“公济局”有一整套严格的救济规范程序,也体现了商业日趋近代的新意义。

  

  徽州名片

  

  屯溪老街,是一条繁闹的商业古街,那些深深印在石板街面上的历史足迹,那些深藏在古宅街巷的历史记忆,又使老街成为徽州文化生态最独特的一个立体空间,是徽州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文星璀璨照屯溪。”这是《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先生留赠屯溪的诗句。“文星”指的是屯溪文明史上的两位世界名人:一位是被日本誉为“算神”的明代珠算家、发明家程大位,世界上第一只卷尺的雏型就诞生在他手中;另一位是清代思想家、音韵训诂学家戴震。

  在屯溪老街有一个戴震纪念馆,这是因为这位清中叶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大学者,和屯溪老街有着极深的渊源。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今屯溪)人,是徽州继新安朱熹夫子之后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启蒙先驱,也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学识渊博,对于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都有深刻的研究,精通音韵、文字、训诂学。戴震少年时,据说常随一位民间的“卖姜老人”到屯溪老街,接触社会,开始学习天文算学知识。在老街东头,传说还有戴震为“卖姜老人”立碑的遗址。在老街附近,至今还有据说是戴震亲自设计的珠塘坝遗存。

  戴震故居在隆阜正街一条狭窄幽深的小巷内,是一幢清代民居建筑,濒临横江,对岸翠竹葱笼,远处青山如黛,是一个极好的读书之处。馆内有戴震塑像,藏有戴震手稿、乾隆手稿、戴震用过的红木桌子和参与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古今图书集成》等文物。馆中的20多部戴震著作,均为民国时期版本,这也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戴震著作。四壁悬挂有楚图南、周谷成、王力等当代大师们为纪念馆题写的诗词和楹联。厅堂正面壁上额枋,悬挂端木蕻良撰书的“盖代大师”漆匾。

  至于老街东头不远的程大位故宅,则是明代在珠算上有突出贡献的程大位的故居。

  程大位故居座落在市内前园村,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490年历史。故居楼内陈列有程大位塑像、著作等。程大位自幼喜欢数学,40岁后潜心研究20余年,于公元1598年写成巨著《算法统宗》,这标志着中国算法从筹算到珠算这一转变的完成,从此珠算成为我国主要的计算工具。珠算作为中国的一大优秀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故居为两层,一脊二党三开间,东西厢房列两边,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前堂为客厅,立有程大位画像和悬挂六角宫灯,横梁上程大位故居匾额为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所题。两厢为程大位及家人住房。楼上大厅内陈列有古今中外各式算盘、程大位著作、程氏宗谱及各种珠算资料、图片。故居西侧为宾园,程大位号宾梁,故名。园内回廊小泾,花草山石,景致幽雅。

  除了上面提出的戴震纪念馆和程大位故居外,老街上的程氏三宅,不论是房屋古老的历史,还是它华美绝伦的雕刻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国内所罕见的,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专家傅喜年教授誉为“明代民居之瑰宝”。我国著名古建专家单士元、郑孝燮考察程氏三宅后留下“国之瑰宝”的题词。

  程氏三宅的6号、7号楼相连,28号楼居东。三座楼结构相似,但各有特点。6号楼建于元末明初,距今有600多年,明代房主是唐伯虎的主考官礼部右侍郎程敏政的族家。古宅以砖雕见长,门罩上也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砖雕“双凤戏牡丹”,它采用高浮雕手法,画面清晰异常,一凤一凰,一雌一雄,形态各异。前面院墙呈圆弧状,这在徽派建筑里是很少见的。楼下还有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的契约,东边厢房内还完整保存着明朝的墙纸。7号楼木雕精美,寓意深刻。“瓶插莲叶”意即“平安是福”,喜鹊站在枝头意为“喜上眉梢”,《山海经》里的故事也被请了上去,“太平宝象”、“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鹿回头”……木雕中最为精致的是如意形状的鹅颈轩(具有转移和承载重量的功能),六面镂雕,赋予木头以鲜活的生命。28号楼是官商宅第,门罩独特,工匠用麻石凿成四柱三门门楼,它的石雕保存得最为完好,牌楼式的门楼下,石雕“凤戏牡丹图”栩栩如生,“双狮滚绣球”上的双狮肌肉饱满,绣球镂空,为徽州石雕的代表,绣球上缨穗飘飞,活灵活现。

  屯溪老街一马路,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古旧书店。当时,店里的绩溪店员余光庭发现,许多卖给造纸厂的纸包里,有大量的徽州原始契约文书。于是,他到处奔波,从造纸厂化纸浆的材料堆里翻找,整麻袋称斤买回了这些徽州文书。他油印了一些徽州文书目录,散布到北京、上海、南京古旧书店,使这些面世的徽州契约文书进入了全国18家收藏机构,得以保存。经过余光庭和许多有识之士的努力,抢救出的“徽州文书”,成为当时继“汉晋简帛”、“有字甲骨”、“敦煌文献”、“明清大内档案”之后,中国文化的第五大重大发现。

  屯溪老街屯绿飘香,徽菜味更浓。小巷口油煎毛豆腐的滋味,让南来北往的游人兴味大增。20世纪30年代,陈毅率军到徽州,在驻留屯溪老街东头一客栈后,就曾津津有味地品尝过徽州毛豆腐,据说他当时站在小摊前一直不肯离开。

  老街不长,但当你悠闲地走过时,不觉已是暮色来临。落日余辉把这三江口映照得绚丽多彩,江面上浮金摇银。三江水在此聚合不逝东流而去,洗尽了古镇千年的铅华,泛着的是那幽幽的古韵。

  走到老街东端的出口处,这里有老街人新建的四柱三门的牌坊式门楼一座,衬以铭刻有《屯溪老街志》的影壁,老街的门楼像是隔开了街外的喧嚣,将门里门外分成两个世界。门外是屯溪的现代商业区,暮色里已是灯红酒绿、闪闪烁烁。转身回望,于这苍茫的暮色里,于那晚霞的夕照里,老街就像是一位人情练达的老人,于这灯红酒绿的闹市中心平气和地浅吟低唱过往的歌谣,令人感怀,也令人牵情。

  【责任编辑】赵 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