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的三种解读

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它既描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起始,也揭示了中国食品和药物科学研究的源头,至少阐明了中国的先民经历过一个药食同源的阶段。尽管有不少人怀疑神农尝百草的真实性,但今天看来,神农尝百草可以有三种角度的解释,这三种角度也是神农尝百草的多方面证明。第一种角度是史学的解释,第二种角度是民间文化的解释,第三种就是今天分子生物学的解读。

  

  史学的解读

  

  神农与本草(药物)发生关系是因为中国有一部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这个经典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标志之一,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中药理论由此发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药物之前,中国的先民首先看重的是食物,因为食物比药物更为重要。没有食物会饿死,没有药物最大的可能只是病死,但不会比饿死的人多。所以,神农与食物的关系更为密切。

  史料记载,炎帝被称为“神农”。不少史料都有记载,三皇中的神农是最早的农业专家并教人稼穑。《汉书·艺文志·农家类》叙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时、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这种解释既把神农与古代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还说明了为何把炎帝尊为神农。

  这表明了两个事实。一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古人单靠狩猎和采集已经不足于填饱肚子和传宗接代,因此必须进行农业生产以扩充粮食来源。神农就是当时带领人民从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和生存方式的带头人。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没有农耕,中国人不可能发展到今天,中国和人类的文明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

  由于中国早期的先民是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因而确实经历过一段尝百草的阶段。因为在科学尚没有产生的时代,首先要靠人来品尝和鉴别各种植物,才能知道这些植物是否无毒和可以食用。其次,人患病后,也需要尝各种草药来治病。这种尝试有几种任务,一是尝百草有无疗效,二是什么样的植物对什么样的病有疗效,三是人可以接受的最大药物浓度是多少,因为对疾病有药效的植物一般都是有毒的。

  《四库备要·子部·淮南子·修务训》里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蛂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润,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按此理解,在先民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时代,疾病较多,于是一方面神农发明农耕工具耒耜,让人们开始进行农耕以增加食物来养活自己,这也可以避免更多的因采集野生食物而中毒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在当时采集食物和狩猎过程中先民生病较多,神农也不得不带领先民尝百草来治病。

  所以,神农尝百草是与采集食物混合在一起,也就有了药食同源的经历。不过,《神农本草经》以前历来简称为《本草经》,后来冠之以“神农”,是因为在西汉及其此前,“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讬之神农、黄帝而后始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后来,《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神农,以赭鞭(鞭通‘辨’)草本,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所以,后世便将本草和医药创始之功归之于神农。

  从史学的角度可以得知,神农可能有其人,只不过可能并非只是一人,而是多人,而且,他们在药食同源和从狩猎采集向农耕进化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

  

  文化的解读

  

  民间传说对神农既有神化的作用,也有娱乐和教化的作用。关于神农的故事,民间有不少版本。但是,一些与史实更为接近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史料的不足,而且也拓宽了人们对神农的理解,并通过这样的故事让神农的形象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记忆之中。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炎帝神农氏是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远古的时候,人们吃野草,喝生水,食用树上的野果,吃地上爬行的小虫子,所以常常生病、中毒或是受伤。那时,具有超凡能力的神农站了出来,为民解难。神农长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

  另一方面,神农又是天神,长着牛头、人身,力大无穷。他像牛一样经常帮助穷苦人家耕种。在神农的帮助下,中国的先民跟神农学会了种地,有了足够的粮食,从此不再挨饿,而且,也由于人们学会了农耕,从田地里获取食物,食品安全得到了保证,人们也就少生病,而且寿命也延长了。

  当然,民间传说的神农尝百草不仅出现在先民们的狩猎采集时代,也出现在人们转为农耕之后的相对温饱的生活之时。由于人们学会了农耕,粮食多了起来,人们吃饱饭之后也常常会生病。而且很多患病的人不治而亡。于是,神农也想尽方法,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治疗人的疾病。神农当然与人们进行探讨,也采用过各种方法,如火烤、水浇、日晒、冷冻等等,虽然能使一些患病者的症状有缓解,但还是不能根治疾病。

  有一天,神农来到山西太原一带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他将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吃,这人的咳嗽立刻减轻不少;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有病的人吃,这人的肚子就不疼了。通过实践,神农知道了很多种植物的功能。例如,甘草可以治疗咳嗽,大黄可以治疗便秘,黄连可以消肿等等。

  神农所发现的有治病功效的草木却有限。为了找到更多治疗疾病的草药,神农不停地去品尝更多的草木。有一次,神农在成阳山发现了一种攀援在石缝中开小黄花的藤状植物,就把花和茎吃到肚子里。顷刻,神农感到肚子钻心地痛,来不及用他自制的茶解毒,肠已寸断,最后倒地而亡。神农用他的生命发现了一种含有剧毒的草,人们给它起名叫断肠草,而成阳山也被称为药草山、神农山。

  

  基因的解读

  

  虽然史书和民间传说都在证明神农尝百草的真实性,但还是有很多人怀疑神农尝百草是否真实。不过,现代基因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神农尝百草。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李辉的研究小组通过基因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初步证明了中国历史上尽管神农可能只是一个神话人物的名字,而且《神农本草经》是一部集结前人各种医药经验的图书,但是神农尝百草的事情可能是中国先民生存的一种真实情况。

  在对中国人的DNA检测分析后,李辉等人发现,中国人体内有一种苦味基因,称为TAS2R16。而这种味觉基因与嗅觉基因相似。人之所以有嗅觉是因为人体内有一个大的基因家族,由约1000个不同的基因组成(占人类基因的3%),这些基因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GPCR),可编码产生相同数量的嗅觉受体,而这些受体位于嗅觉受体细胞(鼻黏膜)上,它们使得人类能嗅闻到吸入的各种气味分子,从而产生嗅觉和味觉。

  同样,人的舌头上的味蕾也拥有一个称为GPCR的基因家族,它们与人的味觉息息相关。人通过味蕾来辨别的味觉大致可以分为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为酸味、甜味、咸味、鲜味受体(有味觉受体才能感知味觉)编码的都只有几个基因,但为苦味编码的基因则很特殊,拥有几十个基因。基因不同,对苦味的辨别和感受就不同。在几十个苦味基因中,TAS2R16基因是最重要的一个,它能辨识出哪些苦味的植物是有毒的。

  李辉等人利用DNA技术对基因片段进行分析,推测出中国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受到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而且功能很强。既然人类的基因是相同的,为何中国人就具有这种功能特别强的基因呢?

从基因来看,所有人都有TAS2R16基因,它位于人的7号染色体的长臂上,其碱基约有1.2亿对。TAS2R16基因编码的苦味受体专门针对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该基因功能不强的人很难尝出这类毒素。世界上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在吃西兰花或者孢子甘蓝的时候,不会觉察出这种食物特有的苦涩味道(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而另一部分人群则对这种苦味十分敏感。

  人的功能独特且有多种变体的基因一般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受到自然选择后会在基因组中留下痕迹。被选择的基因的弱势类型容易被淘汰,但强势类型会被保留,但也是少数。被自然选择的强势基因附近的邻居基因,也会连带着只有少数类型被保留下来,称为“搭车效应”。“搭车”的基因越多、功能越强,意味着自然选择的历史越短。因为,自然选择发生的时间越早,从“车”上掉下来的基因片段就越多,“搭车”的基因就越少,功能也不太强。

  李辉等人发现,中国人中苦味基因TAS2R16的增强功能基因变体有比较长的“搭车”区段,应该是在1万年内受到过自然选择。研究人员检测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群的样本,只在中国人的基因组中发现了有很强功能的苦味基因,即“搭车效应”很强。研究也发现,非洲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曾经在数万年前受到过自然选择,时间比中国人的苦味基因的自然选择要早很多,因而“搭车效应”不强,即苦味基因变体的功能不太强,而且基因种类不多。所以,非洲人和欧美人苦味基因TAS2R16不如中国人的苦味基因功能强。

  在5000~6000年前,中国正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期。这一时期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靠狩猎和采集已不能满足人口对食物的需求。所以,一方面人们必须从森林中走出,从狩猎和采集转为农耕,这也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的历史根据;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大量采集食物,这又是“神农尝百草”的历史根据。而面对各种可能充饥的植物,人们不能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是否有毒,只能靠口尝。当然,尝百草并非只是尝食物,而是既鉴别食物,也识别药物。对于前者要鉴别其是否安全可食用,对于后者要鉴别其是否安全和有疗效。在尝百草的这个时期,苦味感灵敏和强烈的人会生存下来,而苦味感不灵敏和强烈的人则会被毒死,就像神农吃了断肠草一样。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神农尝百草并非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中国先民许多人和一代又一代人的行为。在尝百草中生存下来的群体就会保留功能强大的辨识苦味的灵敏TAS2R16基因,并遗传下去。因此,从基因角度可以解释为何神农尝百草是中国先民一段可信的生活方式和特殊的生存阶段。

  【责任编辑】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