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童信子节

殇祭,是对未迄壮年中途而夭者的祭祀。自汉而今,每逢甲子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河北省盐山县千童镇一带的民众都会举行一个特殊的祭祀仪式,遥祭那些随秦朝方士徐福出东海寻仙不归的童男童女。当地民众认为,通过他们60年一次的祭祀活动,那些出海不归的小儿女们一定会循着他们的呼唤找到回家的路,魂安故里。这个以招魂为原初形态的民间祭祀活动,在2000年的文化延续中,渐趋演化成了一个以仪式祭祀、文艺展演以及庙会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地方传统节日——千童信子节。

  

  千童信子节的产生

  

  千童是今天河北省盐山县的一个辖镇,“千童”的得名与秦朝时的一段历史有关。据《史记》记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企盼长生,妄信方士徐福(也作徐市(fú))之言,认为东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3座神山,山中有仙人居住,入海登山可得长生不老之药,遂遣徐福等人多次入海寻仙。几年下来,花费颇巨,但却一无所获。徐福害怕受到秦始皇的惩处,续编谎言,称需要献给海神“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童男、童女和工匠)等人,方能得到仙药。秦始皇又一次相信了徐福等人的诳语,并命徐福督办此事。

  在说服秦始皇后,徐福还真的是煞有其事地开展起出海前的准备工作来。他首先选定饶安邑作为集合待发之地,饶安邑乃今盐山县旧城。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这一带属齐国北部之地,因为“其地丰饶,可以安人”,始名“饶安”,而这也应该是徐福选定饶安作为其出海启航之地的主要原因。确定选址后,徐福则在原有城邑的基础上,拓建饶安邑,并在方圆数百里的范围内征招童男、童女并百工等人。当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之后,公元前209年农历三月二十八这一天,徐福率领着浩大的队伍,沿无棣河(无棣沟)东行,至黄河故道入海口(今河北省黄骅港一带),出海远行。从此,饶安邑也便有了“千童城”、“童子城”的别称。此后,千童或为城、为州、为县、为镇,作为一个地方建置一直延续了下来。

  按《史记》记载,徐福最终“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徐福找到了一个好地方,称王不回来了)。按当时的讯息条件,这一结论不无时人的想象成份。“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徐福带走了3000个家庭的牵挂。时间一久,那些得不到小儿女们信息的家庭知道自己的孩子凶多吉少,于是“悲痛相思,欲为乱者十家而六”。为了安抚这些失去孩子的民众,也为了纪念此次远行,在徐福东渡7年之后,也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以徐福曾率千童男女侨寓此邦,遂于此置千童县”。按《盐山县志》记载,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名曰“信子”的招魂活动开始出现。何谓信子?信子俗称“抬阁”,按照当地人的理解,“信,是尊崇;子,是随徐福出海的童男童女”。

  

  千童信子节的演化

  

  信子最初只是千童民间的一种招魂活动。按照汉族民间传统,每逢小儿突遇昏厥或中途而夭,民间认为那是小儿灵魂出走,需要召唤方能回复躯体。于是,人们多持小儿穿过的衣服,一人登高疾呼小儿名字,一人在下作答“回来了”。早期的信子事实上就是这样一种招魂仪式: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徐福率众出海的这一天,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自发地聚集在千童城东门外的高台上,对着小儿女们出行的东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他们的名字,希望他们的灵魂能够回归故里。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佛教轮回观念的融入,使得这一招魂活动日益铺陈开来,并成为有着固定节期与特定内容的地方传统节日。据方志记载,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千童城内修建了开化寺,寺内立有千童碑,设有千童殿。此后,人们登高之所由早期的土台变成了高高的信子架;祭期则固定在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每年一小祭、60年一大祭;祭祀内容也由直白的呼唤演化为焚香祷告、信子表演等等。

  传统信子节是一项神圣、肃穆的祭祀仪式,因此,信子节的准备工作也有很多的规矩和要求,特别是在信子架的搭建和对参祭者的选择上。所谓信子架,就是童男童女在其上表演的架子,以木杆和铁棍绑制而成,呈竖塔式造型,低者12米,高者17米,顶端用铁棍、木板搭起空中舞台,架子上放有许多石磨盘,以稳定架子和空中舞台,备童男童女在其上表演各种造型动作。信子架的制作工匠必须品行端正,父母双全。制作前,工匠要焚香祭祀,沐浴斋戒;制作中,每天也要焚香祷告。而参祭者的选择更是精挑细选,主祭者一般是由当地德高望重者担当。抬举信子架的壮汉,强调丧妻带孝者、五根不全者不能入选。壮汉们被分成几班,每班36人,大家踏着锣鼓点稳步前进,轮流抬架。参祭童男童女的遴选条件更是十分苛责,年龄一般在15岁以下,要求他们要有胆量、身体好、模样俏,还要父母双全、家庭清白。一般选择十几名,但必须是双数。孩子们要提前一两个月吃斋沐浴,然后再排练各种动作。在当地人的观念中,被选中成为参祭的童男、童女是一件光耀门庭的事情。

  信子节当天,全城清水泼街,黄土铺路。上午辰时一到,祭祀的大幕正式拉开,所有参加祭祀的人在主祭者的率领下,先到开化寺内的千童碑、千童殿前举行开祭仪式。经寺内僧人鸣钟颂经后,身着金童玉女服饰的童男童女持祭香和招魂幡,登上信子架顶端一个窄小的平台上,然后由壮汉们抬起信子架开始游祭。此时,参祭的童男童女或举香祭拜,或手提灯笼,或扬幡呼唤:“归来吧,回家来吧!”童男童女的表演令人瞠目,其动情的呼唤更是让人心生悲怆。随着参加者的不断加入,游祭的队伍越来越大,在游祭经过千童镇的主要街道后,最后集中到千童城的东门外。东门外就是徐福入海经过的无棣沟,据说徐福带领着几千人就是从这里奔向大海的。此时鼓乐齐鸣,人们随着信子架上的童男童女拜天祭地,对着徐福出行的方向一遍一遍地呼唤,凄楚哀鸣之声撼天动地。此时,信子节达到高潮。高潮过后,参祭人员还要回到开化寺举行收祭礼,当地民众称之为“引魂认祖”。至午时,全部祭祀活动结束。

  在后世的延续过程中,信子节招魂祭祀的内容渐趋淡化,俗化成份愈发明显。除了原有的招魂祭祀外,信子节又融入了地方民间歌舞、传统庙会的内容。

  

  千童信子节与日本氏子节

  

  徐福率领着3000童男童女入海之后到底去了哪里?虽然司马迁称其“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但却没有明确他们的去处。一直到五代后周时,济洲(在今山东巨野县境内)开化寺义楚和尚有《义楚六贴》一书,书中提到:“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这才确切地提到了徐福东渡到达了日本。而在日本,徐福则被奉为神,徐福的故事在日本广为传播,徐福堂、徐福庙、徐福墓等文化古迹也多有分布。20世纪90年代,日本首相羽田孜曾公开承认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后裔,承认自己是2000年前率领3000童男童女来日本的徐福随员的后代。更为神奇的是,在日本佐贺县金立山一带竟有一个与千童信子节遥相呼应的节日——氏子节。

  氏子节是日本佐贺县金立山一带的传统节日。所谓氏子,是指奉祀同一氏神的人们。金立山附近的居民普遍认为自己是徐福所领千童的后裔。他们每年4月下旬要举办一次纪念徐福的活动,每50年举办一次徐福大祭。在佐贺金立山的山顶上同时矗立着两座神社,一座被称为上宫,据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社内供有徐福的神像;一座被称为下宫,供有一位被称为阿辰观音的女神。据当地人讲,阿辰是土著人的女儿,相貌美丽,因为爱恋徐福殉情而亡。每逢节期的4月27日,所有氏子们云集于徐福神社前,先把徐福神像抬到下宫阿辰神社内,以示二人相会。到4月28日,由一群童男、童女分别抬着装扮成徐福的童男与装扮成阿辰的童女,齐聚徐福当年登陆的地方,遥望大海,举行祭祀。日本佐贺氏子节和中国千童信子节,节期相近,祭仪相仿,一个登高呼唤,一个临海望乡,这应该不是历史的巧合。

  2006年,千童信子节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信子节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王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