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末敏弹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4月7日在北京发布的《2010~2011学科发展报告》中披露,近年来,中国智能弹药——末敏弹技术已取得瞩目成果:继自主研制成世界一流的火箭末敏弹武器之后,又取得炮射末敏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主要部件构成

  

  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简称,又称“敏感器引爆弹药”,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探测出目标的存在、并使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现代弹药,是将多种先进技术应用到子母弹药领域中所形成的一种灵巧弹药,它可由多种平台发射,主要用于自主攻击装甲车辆的顶部装甲,在21世纪信息化战场上具有作战距离远、命中概率高、毁伤效果好等优点。

  敏感器被誉为末敏弹的“火眼金睛”,是末敏弹的“核心”,其功能是在复杂的电子环境中探测和识别装甲目标,通常包括红外探测器、毫米波辐射计和毫米波雷达等。为克服单一体制敏感器性能的局限性,提高探测性能,一般采用复杂敏感器系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体制的敏感器结合使用,既可集合两者的优点,又可弥补彼此的缺点。由于末敏弹所对付的装甲车辆都是长宽几米的较大目标,因此可以保证击中目标。

  中央控制器堪称“智慧之脑”。它负责驱动控制、电源管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火力决策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因此,也被称为有“智慧”的大脑。

  “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可完成对目标的最终毁伤。“战斗部”爆炸后,药型罩被压垮变形,形成了一个短粗而密实的穿甲弹丸,其速度可达2000米/秒左右,小于破甲弹射流的速度(8000米/秒左右)。“战斗部”被抛射出去后可在100米距离内穿透80~100毫米厚的装甲,同时其穿透装甲后能崩落大量碎片,以杀伤人员、破坏装备,有良好的作战性能。

  

  炮射末敏弹

  

  炮射末敏弹通常由制式火炮平台发射,其火炮射击诸元和引信装定的操作与普通弹丸相同。末敏弹经无控弹道飞抵目标上空后,延时引信便发挥作用,自动启动抛射装置,并依次抛出末敏子弹。待子弹抛射出去后,充气减速器被充气展开,同时减速旋翼展开,共同对子弹实施减速减旋、定向和稳定,调整姿态。与此同时,热电池启动,开始对电子系统(含微处理器、多模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等电子控制部件)充电启动。

  子弹在减速减旋装置的控制作用下开始大着角下落,在中央控制器的操控下,毫米波雷达开始测距,不断测定子弹到地面的距离。当测定结果达到预定值时,子弹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抛去充气减速器,拉出涡旋武旋转降落伞,在气动力作用下开始工作,带动子弹旋转降落。随后,中央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开始调整探测目标信息,以抑制假目标和外界干扰,获得最大的探测攻击概率。

  同时,毫米波雷达也在持续测定子弹的高度,当达到预定值时,说明弹药已经进入发挥威力有效高度,中央控制器控制各传感器开始进入扫描状态,并解除战斗部最后一道保险。通常,对目标的探测要采用两次扫描判定方式,即第一次扫过目标后,向中央控制器报告目标信息;第二次扫过目标时把目标敏感数据与特定目标的特征值进行比较,做出最后判定。第二次扫描结果如确定目标正确无误,中央控制器便发出攻击指令。如果第二次扫描结果判定为非攻击目标,则子弹继续探测其他目标。如果一直未发现目标,子弹则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上自毁。

  炮射末敏弹不是导弹,不能持续跟踪目标并主动地控制和改变弹道向目标飞行,因此其结构比导弹和末制导弹都要简单,经济性非常突出,而且可以像常规炮弹一样使用,其后勤保障和作战使用都很简单。

  

  世界上较知名的末敏弹

  

  德国SMArt 155毫米末敏弹可以说是当今最先进的炮射末敏弹。它是德国的智能弹药系统公司(GIW5)从1989年开始为德国PzH2000155毫米自行火炮研制的,1994年进行了该弹的首次实弹射击试验。据说该弹药1999年年底正式装备德国军队,首批将装备9000发(18000发子弹)。SMArt末敏弹敏感装置采用了三个不同的信号通道,即红外探测器、94GHz毫米波雷达和毫米波辐射计,从而使它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能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也就是说,即使由于环境条件(如大气条件)使敏感装置的某个通道不能正常工作、SMArt也可根据其他两通道的信号识别目标。例如,在地面有雾的情况下,红外探测器很难接收到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但毫米波在雾中可以照常工作。

  瑞典的博福斯公司和法国的地面武器集团联合研制的“博尼斯”(BONUS)155毫米末敏弹被认为是欧洲的第二号智能炮弹。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博福斯公司就开始了“博尼斯”朱敏弹的研究工作,整个研制过程于1994年年底基本完成,1999年末进行批量生产。“博尼斯”在设计上也有一定的特色,它的稳定装置没有用阻力伞而是用了一个圆盘。子弹被抛出后,位于子弹一侧的圆柱形红外敏感器张开并被锁定在固定的位置上。与此同时,在与敏感器对称的另一侧的稳定圆盘也张开了,从而使子弹在下降的过程中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没有用阻力伞,子弹下降的速度比较快,减少了被敌方干扰的机会,同时,风对子弹的影响也减小了。

  美国XM93或“大黄蜂”反坦克地雷于1987年开始由美国的特克斯特伦(Textron)公司研制,1996年开始试生产。XM93式“大黄蜂”反坦克地雷由母雷体和末敏子雷构成。母雷体实际上是一个安装在弹簧支架上的发射器。母雷体内装有震动及声复合探测器,可以在360°的方向探测、识别和攻击100米范围内的运动装甲目标。探测器接收到信号后,由母雷体的逻辑处理电路对信号进行处理,一旦认为是目标,则母雷体自动旋转至有关的方位并向上方仰起一定的角度。末敏子雷从母雷体内由高压气体以快速旋转的方式射到目标区的上空后,该上方的红外探测器开始对地面进行扫描,捕获目标后,引爆自锻破片战斗部,攻击装甲目标的顶部。

  

  [责任编辑]

  林京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