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一种可防治的慢性病

数十年来,我们只是提高了早期癌症的治疗效果,癌症的机理,也只是显示了冰山一角。但是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四分之一”的启示

  

  早在80年代末,美国有医学专家报告说,在80岁上下老年人的尸解中,1/4左右身体内患有肿瘤,但这些老人生前都无与癌症有关的任何症状。而他们的死亡,也是由于其他疾病或原因。换句话说,在老年人体内,出现肿瘤是十分自然之事。

  近有海归学者黄又彭教授,在欧洲从事免疫学研究,自诉曾每年解剖近200例尸体,80岁左右老人100%地体内存在隐匿性的、无任何症状的肿瘤。他预计如人的平均寿命达到100~120岁,每个个体体内的肿瘤将达到3~4个。但多数情况下,这些肿瘤并不一定威胁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甚或一定条件下不影响他们的生存期限。

  以上海地区和美国为例,每年新发癌症患者比例都约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三,如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以80岁计,约1/4的人在一生中会因癌症而求治。这再清晰不过地表明了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是一种伴随着衰老而出现的常见疾病。

  最近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预测,假定美国公民期望寿命达到90岁,那么,将有47%的男性和32%的女性死于癌症!

  人类还不可能攻克癌症,只能预防某些癌症的发生或减缓、延迟其发生的时间,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带癌生存的时间。从本质上说,多数上了年龄的老人所发生的肿瘤,是一种伴随着机体的衰老过程而难以避免的生理偏差,就像老人会患骨质疏松、脑组织会变性(早老性痴呆)一样。

  众所周知,癌细胞是细胞(主要是干细胞)的分化障碍,也就是说细胞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生物学现象。正因为有这种偏差,生物才会进化或衰亡。越到老年,细胞复制的次数越多,出偏差的概率就越高。因此,老年人好发肿瘤。当然,这时,老年人自身的免疫监视、识别、清理系统等的功能,也随着衰老日渐弱化,偏差增多。故异常分化的癌细胞难以及时被识别和清除,也促成了癌变。

  研究表明,如今临床上80%的癌症发生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努力纠正诸如酗酒、抽烟、过食肥甘等不良生活方式,至少可以减少30%-40%肿瘤的发生,延缓许多肿瘤出现的时间。这等于是抗击了肿瘤,延长了生命。此外,中老年后,适当用些调整制剂,特别是有明确的调节免疫、诱导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的中成药,是有积极的防范或延缓癌症发生功效的。

  

  对付癌症的六字方针

  

  肿瘤是种难治性的慢性病。人类对付肿瘤,应打“组合拳”,强调综合措施。在过去的20多年实践基础上,医生们总结出了医、药、知、心、食、体的六字方针,作为“组合拳”的核心内容,实施10多年来,收效显著。

  所谓“医”,就是医师、各种医疗措施。除人们熟知的手术、化放疗外,还强调肿瘤科医师给予病人的,绝不仅仅是医疗中与治疗肿瘤有关的东西,还可以给得更多。许多老病人常半月、一月或三五个月来到医院一次,或为了改改方,听听建议和鼓励;有的说白了,就想来感受一下圆桌诊疗氛围,听听医生的说法,给自己来打打气,“充充电”,回去就心里坦荡踏实多了。

  所谓“药”,就是医院所给予的中西药物,也是治疗中“组合拳”的主体。当然,是以中药为主,汤方、片剂等都有。医院不时还建议配合一些必要的西药,这须以病人确有需求,且代价最小,利益最大为宗旨。

  所谓“知”,是认知、知识、态度。关于癌症,人们普遍存在着认识偏差,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精神心理问题。而这些又是促使人们对癌症高度恐惧的根本原因,也是肿瘤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祸根之一。认知疗法认为,只有改变了认识问题,才能形成正确的知识和相应合理的应对过程,也才会有正确的态度。医师给病人的首先应该是关于癌症的正确认识。

  所谓“心”,就是精神心理。心理治疗绝不是一句空话或一种点缀!它既实实在在存在着,又实实在在地有效。这其中充满了伦理、智慧、方法与技巧。

  所谓“食”,就是饮食问题。癌症患者通过良好的营养维持,能够提高和巩固疗效。可根据不同病情、年龄、体质、嗜好等的特点综合调配,忌口不宜过多,应掌握新鲜、营养、清淡、对味、少食、多餐的原则。

  所谓“体”就是体能锻炼问题。关于体能锻炼,各地癌症康复乐园组织了心身锻炼功,如新郭林气功,均已形成惯例和制度,肿瘤学员们普遍反映效果很好,可分别寻求相近之处的相关组织支持。

  

  分别对待癌症

  

  临床上,癌症异常复杂,即便是同一种类型的癌症,也常常千差万别。对此,应对方略应早期、中期、晚期有别。治疗的短线效果与长期利益兼顾。

  对于早期癌症,一般比较好应对。这些患者大多是体检中偶而发现的,若整体身体状态许可,应强调先以手术、放疗、化疗等措施为主。先求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消除可能的隐患。与此同时,中医药零毒抑瘤可积极配合,既能对这些创伤性治疗措施起到“减毒增效”之功,又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整其免疫力,同时积极防范复发与转移。手术等治疗方法着重于短线效果,调整免疫和防范复发转移则是着重于长期利益。

  对于中晚期患者,情况比较复杂,需区别对待。首先,中晚期,特别是晚期患者,若仅仅追求短线的杀死所有癌细胞,完全清除癌症,既不现实,又无可能,且代价巨大,每每得不偿失。因此,短线治疗的目标应定位为首先消解症状,改善或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尽可能控制癌症的进一步发展,能稳定下来就算上策。能稳定的同时癌症明显缩小或有所消失,更是上上策。即便暂时不能稳定,但发展趋势明显减缓,也是值得庆幸的。再加一把力,很可能就稳定住了。

  而长线所追求的,当然是进一步控制或减缓癌症的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用中医药零毒抑瘤为主,如3~4月内发展变缓,5~6个月内癌症发展有所控制,后续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因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长期控制肿瘤的疗效大大优于短期疗效。这可能是中医药对内环境、微环境的调整,以及诱导癌细胞分化,并诱导其凋亡大都是一个需要慢火细熬、假以时日的“细活”,3个月内发展变缓,就有可能6个月内稳定,1~2年后甚至逐步缩小、消失。

  癌症治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越到中晚期,患者的求生欲望越强烈,越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尝试各种治疗方法。我们尊重患者对生的渴求,但决不轻易“纵容”他们的治疗要求。因为,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在过度治疗之后,不仅没能延长生命,剩下的日子反而过得十分痛苦。更为沉重的是,为了挽救生命,有的患者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倾家荡产,最终患者带着负罪感离去,给亲人留下生的负担。治病是为了救人,如果患者的生活质量非但没有因“治病”得到有效改善,反而恶化:生存期也没因治病得到延长,那么,病人又何苦为“治病”最后落得人财两空呢?

  中晚期老年癌症患者的治疗重点应该放在调动患者本身的积极因素,抑制肿瘤发展,改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上。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争取其良好康复。“带癌生存”的目标追求也属很有价值的聪明选择。饮食起居同于常人,病情稳定,5~10年长期生存,人瘤“和平共处”,甚至逐渐康复,未尚不是病人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 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