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之城”——马里杰内

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宝石”的杰内古城,位于马里中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它是撒哈拉通向非洲的大门,也是沙漠人心中的传奇之城。杰内的大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泥土建筑,还有杰内城中的泥土民屋,它们都仿佛来自于另一个世界。
  蜚声西非
  杰内古城建立于公元800年,它毗邻撒哈拉和多雨的苏丹地区,位于游牧地区和固定居住区的切换点上。它建造在尼日尔河流域一个防御性的小岛上,从河边到有贸易往来的游牧人城镇廷巴克图只有500千米。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杰内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杰内古城以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伊斯兰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地区,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从9世纪或10世纪开始,杰内古城在黄金贸易以及苏丹地区其他商品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博博人是杰内的最早居民。随后,诺诺人、索宁人先后来到这里定居。杰内因商贸活动繁盛而闻名。13世纪,随着繁荣的黄金贸易的兴起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建立,杰内迅速发展,极盛时期居民达到5万人,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成为蜚声西非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
  今昔变迁
  从14世纪起,马里帝国、桑海帝国和摩洛哥人先后占领这座城市。1893年,经过数次残酷争夺,法国殖民者最终以沉重的代价占领这座城市。在异族统治时期,当地建筑多次遭到破坏,城市地位逐渐下降,后来几乎销声匿迹。马里独立后,虽然杰内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终不能像昔日那样声威四震。
  杰内古城现有居民1万余人,市区有老城区、卡尼亚纳、托农巴和杰内几个部分,著名的摩尔式建筑散落在市区各处,使整个城市显得别致典雅,古风浓厚。作为马里南部地区的重要商业城市。市内有大型阿拉伯市场,店铺林立,摊点密集,货物丰富,尤以出售当地精美的手工艺品著称。杰内附近地区农牧业发达,是马里南部稻谷、玉米、牲畜、肉类、皮革、水果集散中心。杰内交通依靠公路,城区以杰内清真寺为中心,10多条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通向全国各地。
  杰内之魂
  这座古城需要几天细细品味,笔者在这里充分感受到当地的古风古韵。
  一进入杰内,就会有很多导游涌上来,你只要花上5~10美元,这些导游能给你的游览增添很多乐趣和知识。城内的古建筑约有2000座被完好地保存下来,独具特色的建筑散落在杰内市区各处。杰内的景观主体——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当属无可比拟的大清真寺。
  这座黏土建筑始建于1280年,当时的杰内国王信奉伊斯兰教。而后大清真寺经过重建,占地面积6375 平方米,建筑面积3025 平方米,整个建筑没用一砖一石,全部是用当地的一种黏土建造而成的,是迄今世界上仅存最大的泥土建筑。大清真寺墙壁上往外延伸出的木杆是其结构的一部分,也是每年进行黏土修补时用以攀登和支撑的建筑架子。对看惯了钢筋水泥的游客来说,这给人一种贴近自然、毫不造作的亲和力,或者可以说,它是非洲最具视觉和谐感的建筑。每年雨季到来之前,全城无论男女老幼集体出动,挖来尼日尔河河底的淤泥,对寺院的外壁重新进行涂抹,场面非常壮观。从日出开始,日落结束,当天完成。年复一年,这个传统已逾千年。雨季结束时,专门的泥瓦匠和工艺师傅要率领工人和志愿者对这座大清真寺进行维修。
  领略大清真寺的最佳地点是周边的楼房屋顶,给当地人1000西非法郎就能上去(相当于13元人民币),寺内禁止非穆斯林进入,但如果你对伊斯兰教感兴趣或者尊重穆斯林的习俗,也可以试着交涉。大清真寺内可同时容纳2000多人作祈祷。据当地人介绍,在高达46℃的气温下走进清真寺内会感到格外凉爽。这里也是杰内伊斯兰教育、文化和神学的灵魂所在,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西非伊斯兰教的中心之一,至今仍是马里伊斯兰教的圣地。
  在大清真寺边上有个生机勃勃的周一集市,它曾是古时来自北非的撒哈拉驼队穿越沙漠后,停留和交易的地方,如今的集市依旧热闹非凡。
  杰内古城是撒哈拉沙漠南侧的代表性居民点,民居也颇具特色,用灰泥涂抹捣实的黏土块是这些气候干旱地区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从远处望去,各式民居宛如一块块切削整齐的大泥块,这是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居住其中冬暖夏凉。当地部落首领的住宅也是不能错过的景观。其实最有味道的游览方式是在大街小巷漫步,昔日的繁华不再,却留住了遐想,这才是这座古城最值得品味的所在。
  市井百态
  杰内人非常重视礼节,待客十分热情。只要客人前来,总要请客人喝上一杯清香的薄荷茶。若正赶上家里吃饭,必留你共餐。若遇到无亲投宿者,不管彼此是否相识,也会腾出一席之地,让你住下。即使是过路人走到这里缺了盘缠,他们也会解囊相助。他们在生活上有5种较为特殊的习惯:其一是刷牙不用牙刷,而用柠檬树枝磨牙;其二是吃饭不用刀叉或筷子,而用右手抓食;其三是便后不用手纸,而用左手擦拭后冲洗;其四是一年四季晚上睡觉都不用被子,而用一块布盖在身上;其五是母亲不用双手抱孩子,而用布兜把婴儿背在背后。杰内妇女不仅喜欢佩戴手镯、脚镯、项链,对佩戴的耳环和鼻环也极为讲究。一般她们的耳环又大又重,下边还有两个“洋桃”似的坠儿。由于耳环过沉,她们不得不用一条细绳拴在头上,两端分别与耳环相连,以减轻耳垂的负担。她们的鼻环分两种,小的套在鼻翼处,大的夹在两个鼻孔中间。杰内的女姓一般都习惯染妆,她们常以染足、画手、梁牙龈等染妆方式来修饰自己。
  杰内人注重礼貌,讲究礼节,为人朴实。当地居民见到外国客人,总是主动打招呼,握手致意。杰内巴拉族人遇见相互熟悉的朋友,会立即将自己的右手放在胸前,一边行走一边问候,从身体问到工作,从个人问到家庭,对方的父母亲、兄弟、姐妹、妻儿等近况,几乎都要问一遍,有时双方背对着背已经走出去很远的距离,甚至连对方问候的话音已经听不见了,俩人嘴里仍在不停地说着,这是非洲一种非常奇特的见面问候方式。当然,离开杰内的时候,别忘记带几块土产布料,这可是马里的代表性民族工艺。
  岁月流逝,兴衰交替,杰内充满浓厚宗教色彩的清真寺、独具特色的王宫府第和民居,使这座城市依然显得古香古色、典雅朴实,古城同时也是一幅充满神韵的历史画卷。
  【责任编辑】赵 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