淌过沧海的河流

有一次和朋友徜徉在日本横滨的海滨,看着那莽沧沧的海浪,我突然想起屈原《渔夫》中的诗句,不禁低声吟诵起来。

  朋友是海洋大学的教授,听了我的背诵,说了一句极富哲理的话:“我们今日所见横滨海边的沧浪之水,可能是数十日前自菲律宾淌过沧海蛇行而来。”

  “怎么说?”我脱口问道。

  “因为黑潮。”

  我恍然大悟:可不是吗!西北太平洋的海流——黑潮正是从菲律宾东部海中发端,沿着台湾东海岸,经过东海和日本列岛东岸北上的。诸如此类的海中洋流和海底河流,不正是淌过沧海奔流而来的吗?

  

  从《山海经》到《圣经》

  

  世上关于海中洋流的最早确切记载,当推《山海经》。

  《山海经·海内西经》里说:“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意思是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的东北角,往北流去,折向西南,再流入渤海,然后往外海流,先向西后向北,汇入大禹所疏导过的积石山沿岸。这里所说的“积石山”,应为山东无棣县或河北秦皇岛外的竭石。而“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的一段流程均在海中,实则当今的渤海环流。可见,4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发现海流了。

  对于海流,西方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圣经·诗篇》中的只言片语。诗篇8第8节在歌颂耶和华时说:

  “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西方人断章取义掐了前头的18个字,剩下“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便据此认为《圣经》启示了海流的存在,实在有些牵强。

  不过,美国海洋学家马太·毛瑞关于航道的发现受此启发,却是真实的。毛瑞年青时加入美国海军,参加了环球航行。1839年,他不幸因车祸使腿部受伤。卧床休养期间,每天由他的儿子给他读《圣经》。有一晚听到诗篇8第8节,毛瑞感慨地说:既然《圣经》说海里有海道,我病愈后就要把它找到。尔后,经过对大量航海志的潜心研究,毛瑞归纳出横渡大西洋的理想航道,这一航道也成为国际公认的大西洋航道的基础。在毛瑞所著的《海洋物理学》中,首次指出:由于季风和洋流的相互作用,海洋才循环不息。

  毛瑞去世以后,弗吉尼亚州于1923年在其任教的美国海军学院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文中明确记载着,毛瑞研究航道的灵感来自《圣经》。

  其实,无关耶和华什么事,真正通过实验证实洋流存在的,是德国科学家德凡特,阿尔伯特及“流星号”调查船的同事伍斯特和迪特里希。他们共同完成了大环流的测量,证实了赤道逆流的存在。

  

  海中洋流

  

  我们现在知道,沧海中的洋流如同人的动脉,无时无刻不在奔流着。比如:

  环绕南极大陆自西向东奔流的海流是南极环流,它向北扩展至南纬40°。南极环流每遇到北面的一块大陆,就把大量的冷水沿着该大陆的西岸向北派生出一条支流。于是就形成了沿着南美洲西岸向北流动的秘鲁海流、沿着非洲西岸向北流动的本格拉海流以及沿着澳大利亚西岸向北流动的西澳大利亚海流。

  南极环流是在盛行西风的吹送下,海水自西向东大规模流动。因而,南极环流是强大的西风漂流之一,而且是寒流。

  所谓漂流,是指海洋表、上层的海流。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偏向力,地球上南北纬40°~60°间西风盛行。西风漂流就成为南北西风带海域广泛存在且强劲的洋流。南赤道海流在太平洋西侧转南,然后在南纬40°附近转而向东,成为西风漂流的一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北部暖流的一部分也是西风漂流。美国作家、“马背上的水手”杰克·伦敦在《西航记》中就生动描写了“飞剪”号快帆船在西风中绕过合恩角的艰难。

  然而,在印度洋北部,由于三面被亚洲大陆包围,风向随季节而变的季风代替了长年稳定的信风,便吹起了季风漂流。季风漂流随风向改变,冬季向西流、夏季向东流。

  与西风漂流和季风漂流衔接的则是大洋环流。在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南半部,分别有一个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它们也可说是一些巨大无比的旋涡,因而又常被人们称为涡流。与南半球不同,北半球的大部分环流顺时针流动,成为顺时针大洋环流。

  太平洋、大西洋北部大洋环流的西北段,又构成了两大暖流。

  北赤道海流的一部分进入加勒比海,在那里和部分南赤道海流汇合,然后进入大西洋和安德列斯海流汇合。从哈德拉斯角到纽芬兰大浅滩以南的一段即墨西哥湾流。墨西哥湾流既雄伟又温暖,其最大流量竟达每秒7500~9000万立方米,携带的能量比全球年燃煤所产生的热量还多!这一湾流随后先转东后向东北直至北冰洋。在流经西北欧时至少使那里的气温提高了10℃以上。

  北赤道海流在菲律宾群岛外面分开,一部分转向太平洋北,形成黑潮。从海面上方看,这一海流呈明显的蓝黑色,故名“黑潮”。黑潮是一股强暖流,带给太平洋西岸不少温暖。黑潮还是北太平洋环流的一段。北太平洋环流的一部分转向北后即成为阿拉斯加海流。

  从北极地区向南流动的寒流,一股进入大西洋,一股进入太平洋。最后在大约北纬45°处,主流分别汇入大西洋和太平洋环流。

  以上提到的仅仅是最强劲的海流。其实,大大小小的海流纵横交错在地球所有的海洋里。

  

  海底河流

  

  淌过沧海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海流外,还有海底河流。在每股强劲洋流的下面,总有一股反方向流动的强大逆流。这些逆流是全球环流系统的一部分。比如,湾流下面就有一股逆流,它在大西洋西部从北向南流动;北赤道海流有一部分先转南后转东,形成夹在南北赤道海流之间的赤道逆流。声纳扫描显示,这些逆流的深度各不相同。有不少会“沉”到海底成为海底河流。

  最早提及海底河流的是毛瑞。1856年,在《海洋自然地理》一书中,他明确写道:“在海洋里有河流。它在最干旱之时也不干涸,在最大洪水中也不溢岸。其河岸和河床由冷水构成。源头在墨西哥……其流量比密西西比河或亚马孙河要大千倍!”显然,他指的是墨西哥湾流,毛瑞在这里并没有区分海流和海底河流。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已经拍摄到深海涟漪、海底被冲刷的迹象以及沉积物的图像。这就进一步说明,海底可能确实存在着河流。

  2010年,英国科学家在黑海海底约350米深处的海床上,终于发现了真实的海底河流。其流量是泰晤士河的350倍,流程约2500千米,流速约每小时6.4千米,宽数公里。足以让泰晤士河相形见绌。该河也拥有河道、支流、冲积平原、急流甚至瀑布。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用海底机器人扫描了该处海底,发现河道蜿蜒曲折,河水的盐度明显高于海水的盐度,含有大量泥沙。这条河让高盐度的地中海水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流向低盐度的黑海,盐水飞溅。而且因河水冲刷侵蚀底部的淤泥并使其堆积,竟形成了高高的堤岸。

  令人惊异的是:这条海底河流的水在弯道四周流动,而且呈螺旋状前进,比陆地上的河流复杂多了。其诸多奥秘尚待科学家研究破译。

  毫无疑问,海底河流是沧海之水纵横轮回的又一重要环节,它的发现具有极重要的科学意义。它和海流同样,对于海水中氧和营养盐的输送、海洋生物的繁衍、地球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的调节贡献卓著。

  

  随缘轮回

  

  如此说来,如果有一滴水自南极冰山融化,进入德雷克海峡,它能否经过漫长的循环,再回到南极呢?根据美国海洋学家斯通梅尔的理论,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1958年,他提出了“海洋深层大循环”理论。按照该理论,南极冰山融化后,由于其水温、盐度的差异,会自然沉入千米以下的深海,形成一个在海洋深层缓慢流动的深层流。该深层流离开德雷克海峡,将耗费1000~1500余年,沿南印度洋或南太平洋缓慢流向北太平洋。在这一过程中,水温逐渐上升,随后在北太平洋阿拉斯加南部海域浮起,再与北极的融冰汇合。降温后将再次沉入深海,进入格陵兰海。然后以每秒30007Y,'&的流量、再用1500年的时光经太平洋、印度洋纵贯大西洋,最终与南极的溶冰水重逢。

  也就是说,这种“深层水大循环”需要3000~5000年的漫长岁月,历经冰-融化-沉入深海-逐渐升温-涌升-中表层水-冰的跌宕循环,才能盼到归期。

  然而,在这数千年间,谁知道这一滴水会历经何种劫难、又将遇到什么契机?也许还没来得及汇入北太平洋,就从旁门左道流到了爪哇国!也许不幸落入鱼口,又不知道流到哪儿去了!也许在赤道瞬间蒸发在大气里!要知道海洋的年蒸发量有41.9万立方千米啊!

  所以,这一滴水想要淌过沧海回到故乡南极,实在是难上加难,只能随机随缘了!

  不过就宏观而言,沧海之水的纵横轮回却是永恒不息的!无论海中洋流还是海底河流,都是这种纵横轮回的渠道而已。它们淌过沧海,实在是地球人的福分!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