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金刚

和韦陀一样,金刚在常识中是被当作佛教的护法神来对待的。我们去佛寺游览、敬香,跨过山门之后,进入第一个殿山门殿(也称三门殿),通常就可以看到有四大金刚的神像。他们常常是横眉怒目,威武狰狞,手持法器,两两相对,高高矗立在两侧,给人以威严震悚之感。其实在佛教中,“金刚”一词具有丰富的涵义,常说的“四大金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与金刚相关的事项

  金刚一词,梵语作vajra,巴利语为vajira,音译作伐阇罗、跋阇罗、跋日罗等等,意思是金中最刚。佛教从这一点出发,经常用金刚来形容、称名有关事项。这些事项通常都具有至刚至坚、威力巨大的属性。我们通常比较熟悉的有金刚座、金刚不坏之身、金刚杵等等。

  金刚座指佛陀成道时所坐之座,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之菩提树下,因为其坚固不坏犹如金刚,所以叫“金刚座”。金刚不坏之身,起初指的是佛身,因为佛超脱生死,不生不灭,其法身常住不坏,所以称为“金刚不坏之身”。

  金刚杵原为古代印度的武器。因为其质地坚固,能击破它物,所以称名。佛教中,金刚杵常为密迹力士所持,属于能断烦恼、伏恶魔的神器。因为密迹力士常持金刚杵,故又称“金刚力士、持金刚、金刚手菩萨、执金刚神”,简称“金刚”。他常跟随佛祖左右,以手中的金刚杵降妖伏魔、护持佛法,是佛教中常见的护法神。

  作为护法神的金刚原来是印度大神毗纽天的侍从,后来被佛教收编成为护法神。中土较早传入其名的或在西晋(265~316年)时期。当时高僧竺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中说到光世音菩萨(即民间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巡游大千世界,为开化众生而示现无穷,其中就曾变化为“金刚神”。

  四大金刚的历史渊源

  佛教中金刚神是泛名,之下还可有很多名目。像唐代僧人实叉难陀(652~710年)翻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就说佛世界中有“微尘数执金刚神”,微尘数意思就是多如微尘、无法数清。其名称也是纷繁多样,有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日轮速疾幢执金刚神、须弥华光执金刚神等等。

  名目繁多的金刚神中,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四大金刚。不过民间现在常认为的四大金刚的本来面目其实是四大天王,民间把天王当作金刚,这是一种“误会”。但这种“误会”相传已久,也就约定成俗了。

  民间的四大金刚即佛教的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他们是在欲界护持佛法的四位天王,居住在须弥山腰的四方,各率部属守护佛土,护持佛法。四大天王及其属神的年寿为五百岁,其一昼夜相当人间五十年。其身高有半由旬,一由旬一般指四十里。身穿的天衣长一由旬,宽半由旬,却只重半两。

  四大天王的名目传入中土紧随金刚神之后。佛教专门有《四天王经》,这是南朝刘宋时僧人智严(350~427年)、宝云(376~449年)合译的。内容讲的是四大天王于每月六斋日,即农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等六日,奉帝释天之命,巡行四天下,考查众生的善恶,再上报帝释天。这一点有点像后来民间信奉的灶君,对他们的颂扬、崇奉都有禁止劝勉的意旨在里面。

  四大天王各有其疆域和部众。一般认为,持国天王住贤上城,率领乾闼婆、富单那二部鬼众守护东洲兼及余洲;增长天王住善见城,率鸠盘荼、薛荔多二部鬼众守护南洲兼及余洲;广目天王住周罗善见城,率龙、毗舍阇二部鬼众守护西洲兼及余洲;多闻天王又作毗沙门天王,有可畏、天敬、众归三城,率夜叉、罗刹二部鬼众守护北洲兼及余洲。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从唐朝起脱颖而出,又被视为军旅保护神,后来进一步演变为民间熟知的托塔李天王。

  北魏(386~557年)时期的僧人慧觉等翻译的《贤愚经》卷六中说到佛祖出行,有“八金刚神,住于八面。时四天王,在前导道”的说法,显然其时佛教观念中天王和金刚神并非一事。从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以至宋元时期的佛窟寺庙中,天王和金刚力士的神像一般都是分开塑造的。

  那么四大天王何时演变为民间所谓的四大金刚的呢?其开端已不可知晓。较早提到四大金刚的是唐代僧人不空翻译的《法华曼荼罗威仪形色法经》,但这里的四大金刚究竟是什么已无法判断。可以确定的是,到了明代,这种演变应该已经完成了。这一转变在明代许仲琳所写的著名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有充分的反映。

  四大天王在中国寺庙里不但形象被彻底汉化,皆为中国古代虎将打扮,而且将四神赋予了更多的中国式寓意。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佳梦关魔家四将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为四大天王,要他们“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辅弼西方教典”还是视他们为佛教的护法神,“护国安民”等则是把他们当作人间的守护神了,即保佑人间风调雨顺,太平安顺。

  《封神演义》中的四大天王职掌是: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 广目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琶一面 ,职调;多闻天王魔礼海掌管混元珍珠伞,职雨;持国天王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其中,广目天王与持国天王持有的法宝在通行的说法中正好对换过来。

  明清两代佛教寺院山门以内多设四大金刚的神像。清代钱泳(1759~1844年)《履园丛话》中就说:“今寺院门首必设四金刚,即佛家所谓四大天王也。”钱泳作为学识渊博的学者自然明白四大金刚其实是来源于四大天王。到了此时,金刚不仅是佛教的护法神,他们更是民间安乐生活的守护神,宗教情感和世俗愿望在四大金刚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

  四大天王的神像在中土主要是存在着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汉传佛教寺院中的四大金刚造像一般是:持国天王,身作白色,持琵琶;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宝剑;广目天王,身赤色,手缠绕一龙;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而藏传佛教寺院中,一般是持国天王,身作白色,持琵琶;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刀剑;广目天王,身赤色,左手执蛇,右手持佛塔;多闻天王,身黄色,左手执食蛇鼠,右手持幢幡。

  有关金刚的其他说法

  除了四大金刚之外,还有八大金刚、十六执金刚、十九执金刚的说法。八大金刚指东方青除灾金刚、西方黄随求金刚、南方赤声火金刚、北方白净水金刚、紫贤金刚、辟毒金刚、定持灾金刚、大神金刚。

  佛教面向俗众的法事以及民间的一些信仰活动中,经常有请佛的仪式,八大金刚也是他们奉请的对象。请八大金刚而非四大金刚,这或许是因为民间观念上“八”比“四”要吉利。奉请八大金刚的缘由,大致在于他们能帮助大家消灾免殃,祈求福佑,趋向解脱。如青除灾金刚,能除一切宿灾殃咎;辟毒金刚,能除一切热毒病苦;黄随求金刚,能令众生得偿所愿;而紫贤金刚,能令众生开悟,生起菩提心。

  十六执金刚则为佛教密宗所宣称的十六尊护法神,其名称有虚空无垢金刚、苏喇多金刚、虚空无边游步金刚等等。十九执金刚也为密宗所宣扬,是大日如来属下十九位金刚神,有虚空无垢、虚空游步、无垢眼等十八执金刚与金刚手秘密主组成。这些金刚神,一般民众知道的就相对要少些了。

  在旧时的民间,也常用“四大金刚”、“八大金刚”来称某一群体,特别是团体中的那些勇武出众的中坚分子。像武昌起义后,军政府设立总稽查处,高振霄与蔡济民、牟鸿勋、谢石钦、成章、梅宝玑、陈宏诰、钱守范等被拥为总稽查,时称“八大金刚”。后来上海滩青帮头目杜月笙的手下也有“四大金刚”的说法。

  另外,有时候进了佛寺山门之后,两侧会各有一尊神像,也是睁眼鼓鼻、裸露上身、手持武器、威武勇猛的模样,俗称为“哼哈二将”。他们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中土“出产”的金刚神,其称名也来源于《封神演义》。《封神演义》中有郑伦、陈奇二将,都是商朝的督粮官。郑伦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其绝招是遇到敌人鼻子一哼,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陈奇也受异人传授,遇敌时张嘴一哈,喷出一道黄气,见者魂魄自散。周灭商后,姜子牙封神,敕封二人为镇守佛寺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的哼哈二将之神。

  从四大金刚到哼哈二将,体现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本土化、民间化的一步步的加强,它和中土社会老百姓的生活的联系、融合也是越来越密不可分。

   【责任编辑】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