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正道行:求索海外的华夏先民

3000年前,华夏先民远赴异域,勇闯世界。商周之际,“殷末三仁”之一、贵为帝胄的箕子,率众千人东徙朝鲜;汉代使节张骞穿越西域,出使中亚,开创中外关系之先河;明代使臣郑和劈波斩浪,七下西洋,完成国人环游之壮举。睁眼看世界的先驱经历重重磨难,披荆斩棘,将万邦文明引入中土,将华夏文明播撒寰宇,在中外关系史上谱写出绚丽篇章,留下千古佳话。
  
  涉足异邦
  舒展历史长卷,最早迈出国门的人可追溯至3000年前的箕子。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道,以叔父自居的箕子苦谏无济,愤懑至极,无奈披发佯狂,拒与纣王合作,幽禁于囚。周灭商后,箕子自恃殷商贵胄,不食周粟,率众五千,沿淇水边出发,经胶东半岛,逾越渤海,避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唤为“箕子王朝”。此为有史记载以来,国人第一次大规模迁徙海外,肇启东进航线。中国的桑蚕、缫丝、种茶等技术播迁入朝,汉文化根植于三千里锦绣江山。箕子入朝后,以礼义教化于民,以忠孝善治天下。今日朝鲜族人民喜爱白色服装的传统,便是缘于“殷人其服尚白”。
  箕子治国有方,国势遍及大同江两岸。衰微后,旋即被另一移民燕人卫满所灭。西汉初年,燕国后裔卫满趁乱率部众千余人遁逸至朝鲜,投靠箕子第四十代孙箕准王,封邑于安东一带,戍卫边境。公元前194年,羽翼丰满的卫满诈称汉军奇袭,奏请驰援勤王,却一举反戈,攻入国都王俭城(今朝鲜平壤),驱逐箕准王,建立“卫满朝鲜”。
  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暴戾恣睢,擅用严刑峻法,致使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山东琅琊人徐福本为方士,早年师从鬼谷子。徐福为躲避秦朝苛政,以始皇广求长生不老为名,入海求仙,东奔扶桑,历经千难万阻,穿越对马海峡,最终抵达日本北九州。民间传言,徐福当时在纪州熊野的新宫(今和歌山县新宫市)登陆。如今,当地还屹立有徐福墓与徐福神社,并于每年11月28日祭祀徐福。徐福带去了童男童女、百工、谷种、农具、药物、生产技术和医术等,东瀛百姓广为受益,尊奉其为“司农耕神”与“司药神”。不仅如此,徐福传播中华文明,使日本从刀耕火耨的绳文时代,迈向了农耕文明的弥生时代。
  华夏先民在东奔外洋之时,还远赴西域。周穆王本名姬满,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帝王。相传,周穆王将丝绸作为国礼馈赠西域藩国,并驾八骏之乘,遨游九万里,行走于“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的无垠戈壁。穆王经乐都、积石,穿越柴达木盆地的西夏氏,向西抵达珠作氏,后直抵舂山、珠泽一带,以及“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山脉。记载周穆王巡幸西域的《穆天子传》,糅合有神话传说,成为最早载有丝路的文献。
  西汉杰出外交家张骞,作为朝廷使臣出使西域。张骞早年因军功卓著官至博望侯,汉武帝即位后,张骞出任侍从官。当时,雄踞北方的匈奴时常侵扰中原。为抵御凶悍的匈奴,张骞肩负武帝寻找大月氏、合围匈奴之皇命,在甘父的指引下,率众100余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直奔西域,然而,中途却被匈奴羁押长达10年。但张骞不失汉节,遁逸后继续西行。他夙夜兼程,风餐露宿,穿过万里黄沙,越过茫茫戈壁,经过姑师(今新疆吐鲁番)踏入塔里木盆地,沿天山南麓至焉耆(今新疆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后抵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跨越葱岭后,西行数十日至西域古国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再抵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最后抵达大月氏领地(今阿姆河流域),停留1年后返汉。归途中,张骞再次被匈奴生擒,后趁乱逃回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此后,往来丝路的廛旅、商贾,将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贩运至西域,同时也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珍馐带回中原。
  
  继张骞之后,东汉外交家班超再次出使西域。西汉末年,匈奴势力日炽,卷土重来,再次奴役西域各国,丝路沿途民众深受牵连。明帝时,东汉国力强盛,遂决心效仿武帝,击匈奴、通西域。年逾42岁的刀笔吏班超毅然弃笔从戎,远走西域,出使鄯善(今新疆若羌),秉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气节,一面安抚于阗(今新疆和田),稳住疏勒,击败龟兹、莎车联军,降服车师;一面北逐匈奴,西退大月氏,重开丝路。为了稳固丝路,朝廷敕封班超为西域都护,苦心经略30余年,终于恢复了玉门关外牛羊遍野、商旅不绝的往日繁华。班超还委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逾葱岭,奔波斯,抵达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入海口——条支古国(今伊拉克境内),却因受波斯湾阻隔,无法渡海。甘英虽未抵达大秦,但却是第一位出访中东的使臣。
  弘毅佛法
  丝绸之路不仅是廛旅商途,也弘毅佛法、传承文化。三国时,颍川人朱士行在洛阳白马寺受戒,法号八戒。他从雍州(今陕西长安)出发,越流沙,抵于阗,获《大品经》梵语本;抄录经书60余万字,派弟子将抄本经书带回洛阳,自己却长眠于西域。
  紧随朱士行的步伐,法显、玄奘和义净等高僧亦往天竺(今印度)寻求佛法。东晋名僧法显,乃中土求佛第一人。为寻迹原版佛经,法显罔顾65岁高龄,跋山涉水、栉风沐雨13载,陆去海回,西去天竺。法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拓荒者,所著《佛国记》详载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为后世留下了瑰宝。归国途中,法显漂流至万里之遥的“耶提婆国”,学界认为此地便是美洲大陆。
  
  “显法师创开荒途,奘法师中开王路。”唐代高僧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玄奘,法号三藏,是一位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为求解佛经中真伪难辨之奥秘,遂独自前往佛教中心——印度那烂陀寺求取真经。他拜主持戒贤为师,钻研佛法,后被擢升为那烂陀寺副主讲。643年,玄奘应邀至曲女城讲经18天,听者有来自印度的18位亲王,以及熟悉经文的僧侣3000余众。玄奘一时声名大噪,后返中土,创制法相宗。义净法师,河北涿县人,年15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20岁受具足戒。671年,义净由广州始发,取海路经室利弗逝(今苏门答腊岛)至印度,开辟了海上佛路。他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并前往那烂陀寺勤学10载,至苏门答腊岛游学7年,游历30余国。返唐时,义净携梵本经论400部、舍利300粒,则天皇帝亲临东门奉迎,敕住佛授记寺,成为举世闻名的四大译经家之一。
  唐代扬州人鉴真,早年在大明寺受戒讲律。日本孝德天皇大化革新,幕府派出一批批学问僧前往中国留学,并盛邀中华高僧东渡日本传法,他们相中了德高品贵、驰誉江南的鉴真。尽管鉴真于742年就应允赴日,但直至753年才渡海成功,中间几番曲折,令人叹惋。鉴真前4次出海都无功而返,第5次甚为悲壮。年逾60的鉴真随船队从扬州港始发,过狼山(今江苏南通),渡舟山,连遭狂风巨浪,迷航中漂泊至琼崖振州(今海南三亚)。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操劳过度,致使双眼失明。尽管如此,鉴真东渡扶桑的毅念仍未泯灭。753年,他在日本遣唐使的协助下,终于成功抵达日本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儿岛秋目浦)。“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虚。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在日本期间大力弘扬佛学,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师,并将唐代社会文化传入日本。由其亲自设计并主持的唐招提寺,融汇盛唐建筑与造像艺术,堪称日本国宝。
  王玄策是最早以官员身份出访印度的使节。643年,擢升为朝散大夫的王玄策,以唐廷副使节的身份出访印度;其所选之路乃新开通的吐蕃(今西藏)、泥婆罗(今尼泊尔)之车道。4年后,王玄策作为正使再次出访印度。恰逢戒日王逝世,国中大乱,叛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派兵伏击唐使团。王玄策趁机逃脱,策马扬鞭至吐蕃,向松赞干布借兵1000人,并随泥婆罗骑兵7000人西进,摆出火牛阵,大破天竺象军,生擒阿罗那顺,献于太宗阙下,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658年,王玄策为护送袈裟至摩诃菩提寺,再次踏访印度,在中印两国交流史上树立了丰碑。
  
  唐代京兆人杜环是第一个成功抵达非洲、且留有遗著的中国人。杜环乃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之族裔,曾在高仙芝幕僚内担任书记官,抵达了怛逻斯城(又名呾逻私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在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时被俘,流亡大食长达12年,后遍游中东、北非全境。杜环西行路线,大致从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横渡真珠河(今锡尔河),抵达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并渡阿姆河抵达末禄(今土库曼斯坦境内),再沿伊朗北部抵达大食阿巴斯王朝首都亚俱罗(今伊拉克库法)。杜环在亚俱罗受到盛情款待,并随大食国使团周游亚非。杜环经过埃及、苏丹,抵达埃塞俄比亚的摩邻国,成为第一个出访非洲的国人。杜环撰有《经行记》,书中记载了阿拉伯世界的概貌,并提及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拂菻国(拜占庭帝国),此为史册中有关东欧最早的记载。
  识途海外
  两宋之际,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强大,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海上丝绸之路占据主流。两宋政府为了增加赋税,鼓励商民对外贸易:一方面在北方边境设有榷场;另一方面在东南海疆设有市舶司。不少中国商民远徙海外,出海谋生。蒙古帝国兴起后,昔日一度断绝的丝路焕发了新的生机。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一直仰慕丘处机之才学,遂亲笔致函盛邀丘处机北上。76岁高龄的丘处机带着18位弟子,从山东掖县启程,沿着荒凉的塞北高原径直北行。他们逾越高耸入云的阿尔泰山,穿过阴风习习的白骨甸,经过原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罕,渡过阿姆河,抵达塔里寒(今阿富汗东北部塔利甘),与成吉思汗相逢于雪山之巅(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
  元代疆域辽阔,广袤千里,仅通过海上丝路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多达200余个。元代航海家南昌人汪大渊,年仅20岁就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帆远航,历经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印度、波斯、埃及后,横渡地中海抵达摩洛哥;返程时,折回埃及,出红海,抵达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至锡兰,沿加里曼丹、吕宋返回泉州,前后历时长达5年。26岁时,汪大渊再度从泉州出航,经阿拉伯海、波斯湾、地中海,抵达莫桑比克海峡,返程时寓留澳洲,并于3年后折返泉州。汪大渊一生共航海两次,被誉为“东方的马可·波罗”。汪大渊所撰《岛夷志略》,详细记载了所抵达的地点共计220个,均系亲身见闻。此书上承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和赵汝适的《诸蕃志》,下启明初马欢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史料价值的海外地理专著之一。
  元代除了《岛夷志略》这类庞博名著外,还出现记载有东南亚的专著,譬如周达观所撰《真腊风土记》。事实上,周达观并非第一个抵达柬埔寨的使臣。早在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就委派朱应、康泰出使扶南。二人归来后,将其所见所闻纂录成册,撰有《扶南异物志》和《吴时外国传》。尽管如此,周达观却是第一位亲眼目睹吴哥文明繁荣的使者。仅隔数十年,真腊与暹罗(今泰国)发生战争,吴哥文化湮没于史乘,直至19世纪时才重见天日。世间惟有《真腊风土记》,详细记载过吴哥窟之概貌。
  明承元续,对外交往盛况空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明代,专述海外的志书就达115种之多。朝贡贸易的繁盛开启了海外出访的盛况,赵轶出使日本临危不辱使命,陈诚三使中亚留下佳话。最为空前绝后、震古烁今的当属郑和七下西洋,鸣奏出中国古人航行世界的绝唱。
  【责任编辑】王 凯
沧桑正道行:求索海外的华夏先民
沧桑正道行:求索海外的华夏先民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