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助的艾滋孤儿

“艾滋孤儿”是指因艾滋病而失去父亲或母亲,或失去双亲的14岁以下的儿童,往往还包括因监护人患病无力承担抚养义务致使儿童被抚养权难以得到保障的儿童。联合国艾滋病计划署把他们称为“艾滋病造成的孤儿”,简称“艾滋孤儿”。艾滋孤儿既含有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患有艾滋病的儿童,也包含尚未感染病毒的儿童。

  大量存在的艾滋孤儿

  艾滋病是人类在新时代面对的共同灾难。当病魔之手伸入小小家庭,对儿童的成长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需要强调的是,艾滋孤儿并不是一个稀有现象,根据相关统计,全球艾滋孤儿数量已达到2500万。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艾滋孤儿,在这之后的10年时间里,艾滋孤儿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随着艾滋病患者的死亡,艾滋孤儿将会逐渐增多。目前,在中国约有50万儿童深受艾滋病影响。尤其是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河南这5个艾滋病重点防治省区,很多艾滋孤儿面临着生存、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困境。仅仅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就有2.5万孤儿失去了父母抚养。尽管如此,专家仍旧表示“数字还是有水分的,实际数字到村里一问还会上涨,因为不断增加的死亡、逃离失踪的父母的增多,孩子到底处于什么状况是变动的”。同时,这一群体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社会保障和安全隐患两个方面。正如负责全球卫生事务的彼得森博士在描述这个群体时所预见的:“数不胜数的儿童生活在被死神缠绕的父母身边,其社会影响超过对孤儿本身的影响,这是前所未有的。”

  生存的困境

  生活状况的恶化是艾滋孤儿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艾滋病的传染性往往使得整个家庭甚至家族都患病,家庭收入锐减,生活陷入极度贫困,儿童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营养不足,生长发育不良。尤其当监护人去世后,成为艾滋孤儿往往意味着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很可能沦为流浪儿、童工、乞丐、童妓,甚至走向犯罪之路。而那些已经感染或患艾滋病的儿童随时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据统计,意外伤害已成为目前中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对艾滋孤儿的抚养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广西自治区的6岁男孩阿龙,父母先后因艾滋病去世,经医院查证,他也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本来打算收养他的一对夫妇得知消息后也放弃了。很长时间内阿龙独自生活,只能与狗相伴,80多岁的祖母只是有时来照顾他,并不与阿龙生活在一起,被人询问得知是因惧怕艾滋病。

  基本的生存需求尚且无法满足,遑论受教育权得到相应的保证呢?在未成年时期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艾滋孤儿在失去父母一方或双方后,继续上学读书的可能性明显减少。辍学的原因不仅源自物质条件的匮乏,还有缺少监护人的管教约束,受到歧视和排挤,对生活失去信心等原因。有些学校明确拒绝接收患有艾滋病的学生,有的暗中作梗,想方设法将艾滋孤儿排挤在学校的大门之外。就算是一些已经得到助学的孤儿,辍学依然屡见不鲜。曾有记者追踪报道了30名孤儿的生存实录,发现智行基金会资助的艾滋孤儿中,因辍学而使资助中断的例子逐年增多,估计在20%左右。辍学打工的孤儿们大多隐于人海,音讯全无。智行基金会的负责人马正洲说:“在目前救助的孩子中,别说考上大学是凤毛麟角,就算坚持读高中的也属罕见,不少艾滋孤儿早早就辍学打工,有的在小学就终止了学业,在200多个被资助的孩子中,少数是被反复劝回来读书的,更多的是拽也拽不回来的。”

  可怕的社会歧视

  深深困扰艾滋孤儿的另一个问题是可怕的社会歧视。当前,社会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属都存在严重的社会歧视——社会公众无法合理认知艾滋病,无法正确对待这一群体。而对于未成年的艾滋孤儿来说,所面临的歧视是来自多方面的。邻居担心被传染,往往对他们避而远之;由于害怕学校环境里的冷眼和嘲弄,在校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于是选择退学;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无法正常进行,造成心理扭曲等等。社会的歧视、冷漠和遗弃,使很多艾滋孤儿生活在恐惧与绝望之中,有的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和行为,可能形成报复社会的心理。心理障碍往往由此产生。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燕宁教授和硕士生丁中华曾采用专业心理学量表,根据助学名单评定了120名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双孤、单亲和双亲家庭的孩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孤家庭的孩子相对于单亲和双亲家庭的孩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等症状。

  未接受救助的孩子呢?

  智行基金会曾在艾滋病高发村的3所学校和一所孤儿院随机选取了25个艾滋孤儿进行深入心理访谈,结果大多数孩子都回答“最近没有开心的事”,“没人愿意和我玩”,“当别人喊爸爸妈妈时,我很难受”。有烦恼时,许多孩子选择“不告诉任何人,没有什么事能让我感觉好些”,“我觉得没有人能帮我”。而一项针对中国250名6岁~14岁艾滋孤儿的调查显示,有89.7%的儿童在父母去世后感觉自己的生活不好,有63.4%的儿童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有55%的儿童在父母去世后产生了剧烈的情绪变化,39%的儿童因思念亲人和恐惧而难以入睡或常做噩梦。

  关注艾滋孤儿

  联合国艾滋病计划署署长皮奥特曾这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可以应付数目如此庞大的孤儿和反社会青年。这将对各国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后果。”无论是从人道关怀还是社会保障层面来看,都应该给予这一边缘性群体充分的重视。目前,在中国尤其是艾滋病疫情比较严重的一些地区,从政府到民间,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行动正在开始。

  对艾滋孤儿的关怀来自国内外的社会救助。在政府部门未顾及的地方,很多民间力量已经组织起来,积极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慈善帮助。

  【责任编辑】林 京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