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印”的足迹

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的中国心》曾广为传唱,其中有一句歌词就是“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可见印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而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仍然是一枚中国印,它将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带向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并认识我们的中国印。

  印章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初是一种征信工具,以后因文人的介入和印钮、 印材的多样化逐渐衍变成一种具有综合价值的艺术品。

  中国印章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在帝尧时期,我国先民就用一种刻有图形的陶拍,来拍打制成的陶坯,以形成各种美丽的花纹。这陶拍应是中国印章的雏形。据史书记载,黄帝和尧帝曾有过印章,印文分别为“天王符玺”和“天赤帝符玺”。

  印章在我国古时称“印”和“玺”,之后又有章、阻章、图书、记、图记、铭记、宝、戳子、关防等别称。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印,执政所执信也,从爪,会意。爪持节,以表信也。”说明了印的用途之一。而《周礼·地官·司市》中的“凡通货以玺节出入”则是说从事贸易的人,必须持有管理市场的官员所颁发的玺节,因此也有“货贿用玺节”的说法。古玺除了标记、凭证作用外,还有“检封”的用途,称“固封玺”,也称“封泥印”。 看来玺在古代有很多实用价值。

  据说,“乘舆六玺”和“传国玺”是秦始皇拥有的7枚玺,玺文分别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和“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前6枚称“乘舆六玺”,后1枚为“传国玺”。其中,“皇帝信玺”凡事皆用之,“天子信玺”用以拜封王侯,而“天子行玺”用以发兵。可见,“乘舆六玺”皆为国家公章,只有“传国玺”是历代国家最高权力的凭信,是皇帝身份的凭证。

  汉代玺印和私章特点突出。除了皇帝可以用玉玺之外,还扩延到了皇太后和皇后;此外,各诸侯王用的也称玺,如“淮阳玉玺”、“广陵玉玺”等,但却不能用玉琢制,是用黄金铸凿而成。汉代还以印章的材质、称谓、钮雕、绶带等区别官位大小。皇太子之印称章,用黄金铸凿,龟钮;诸侯王,金玺绿绶;彻侯,金印紫绶;相国丞相,也是金印紫绶。文官之印多为铸成,武官之印多锤凿而就,字不足叫者以“之”、“章”字凑足。

  魏晋至唐的印章变化明显。因为纸张、布帛的使用,公文、书信等的篇幅开始变得较大,所以自南北朝起,印章的形制也愈来愈大,“几乎大过汉魏印之半”。至唐代,武则天认为“玺”与“死”谐音,故改玺为宝。“八玺”改称“八宝”。天子八宝,一曰神宝,二 曰受命宝,三曰皇帝行宝,四曰皇帝之宝,五曰皇帝信宝,六曰天子行宝,七曰天子之宝,八曰天子信宝。

  为便于用在布告或公文上以醒人目,官印则放大尺寸,印文由官职名改为官府衙门名。 由于印章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加,不便于佩带,改盛之于匣。印背铸鼻钮,以便把持钤印。钤,即盖章、盖印,如,钤印弥封就是指盖了印的密封文书。同时,还刻制官名和铸印年月,以防伪造。

  宋元时期印章的代表是官印和文人印章。御宝增至16.3厘米见方,厚5厘米,并一改螭虎钮的惯例为盘龙钮。入印文字多为篆体,但元朝元工时为八思巴文(即蒙古新字)与篆书并用。有趣的是,官印的入印文体已全然为屈曲折叠、故作繁褥的“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其实,“九叠篆”不尽九叠,如“勾当公事印用七叠;受差委吏印仅六叠;都统印、万户之印,乃有十叠。”又如,“行军都统之印等,则叠数不等。叠数多寡,表现官级的尊卑。”

  文人印章始于唐代。唐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曾掀起“斋室印”的私人“闲印”热,常将印钤盖在书面、版本和信札上。至宋代文人印章更为盛行。如苏轼的“雪堂”印、米芾的“宝晋斋”印等。

  到元代,文人自己摹写印文,然后交付印工镌刻,开辟了文人介入印章艺术的先河, 印章艺术得到迅速发展。王冕用花乳石作为印材之后,由于花乳石柔而易攻,文人不但摹写印文,而且大多可以自己操刀镌刻,更大大发展了“斋室印”。此外,还有别号印、花 押印、成语印等,成为印苑中的一朵朵新葩。

  明清时期,由于印材的改变和文人的参与,印文的撰写与镌刻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 即篆刻艺术。这是继秦汉时期以皇玺和官印为主的印章的第一次高潮之后的又一次高潮,其间不断产生出一些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主要有文彭的吴门派、何震的皖派、丁敬的浙派、程邃的歙派、黄士陵的黟山派、邓石如的邓派、赵之谦的赵派、吴昌硕的吴派等。

  到了现代,虽然印已淡出历史舞台,但出于习惯,在正式文件、信函、证明材料等的签署处仍需要盖印。激光 雕刻等新的制印技术也随之出现,但却少了几许传统中国印的古朴与艺术感。

  尽管如今在现代人生活中已很难找到印的痕迹,但这并不能磨灭它曾传承中国悠久文化的伟大功劳。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难道不更应该珍惜这位渐渐模糊了的历史老者——中国印吗?

  

  相关链接一:

  

  印章的形制

  印章的形制按印面形状可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和异形等多种。而从印章立体形制分,还有多面印、连珠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其中:多面印有2~8面印;连珠印始于周秦,有三连珠、四连珠等,而二连珠印始于唐代;子母印兴于汉,盛于六朝,有 2套、3套、4套,甚至更多者;带钩印多秦汉之物,分颈、身、鼻三部分,印面置于鼻部。

  1.正方形章:简称方章,是古今印章的基本样式,给人以肃穆、稳重、大度之感。长超过宽者统称长方章,长为宽2倍者称半通印、日字章,少数宽超过长者为扁方章。

  2.圆形章: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古代基本用于私印、画印,现代多用于公印。

  3.椭圆形章:最早见于春秋鱼纹图像印,多为私印、画印,近现代也见横椭圆形印。

  4.随形章:制作者利用石材边角料随形打磨而成,呈不规则形状,感觉自然、活泼,可供刻制闲章。

  5.异形章:是形状特殊、奇异的一类印章。在周秦古印中则有拐形章、菱形章、币形章等;至宋元,形制更繁多,有花朵形、斧形、八角形、琴形、鼎形、葫芦形、角形等。此类印章“以新奇相矜”,格调不高,故一向不受重视。

  

  相关链接二:

  

  钮雕

  钮雕专指印章上部钮饰的雕刻,属于圆雕的范畴,具有丰富的立体感,但它和圆雕相比,具有3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物像小,限于印章的规模,一般都在10立方厘米以下;二是只表现物像的上方,而不像圆雕那样,需要全方位表现;此外,钮雕的表现内容多是动物,特别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因此,钮雕也称为“兽钮”。

  钮雕的历史是和印章连在一起的,有印才有钮。最初的印钮十分简单、纯朴,只在印钮上方钻1孔,用来穿绳系结以便携带,因此印钮也称“印鼻子”。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 印章在材料和钮饰上,根据使用者不同的权位和官衔,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代王朝, 上至君王下至各品官员所用印钮,以职位高低,多为螭、狮、龙、凤、虎、辟邪、饕餮、麒麟、驼、龟、熊、蝙蝠以及十二生肖中的其他动物。

  【责任编辑】王亚娜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