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堪忧的伊朗核问题

2006年2月4日,伊朗核问题被欧盟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据权威分析,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有可能导致对伊朗的经济和政治制裁。伊朗很快做出强烈反应,毫不犹豫地宣布伊朗将全面恢复铀浓缩活动。这标志着伊朗核问题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危机的进一步激化使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发展前景感到万分担忧。

  从目前各方战略博弈和形势发展来看,伊朗核问题的前景不外乎5种可能性:

  第一,伊朗在美国和欧盟的压力下,在国际各方的调停努力下,伊朗与西方国家达成妥协,放弃发展核武器的计划和追求,换取西方的政治经济补偿。

  从事态的发展和各自的战略着眼点来看,这种情形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双方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无论是对于伊朗还是对于美国来说,核问题涉及到各自的核心利益,双方都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对伊朗来说,发展核技术乃至核武器,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或者鲁莽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确定的国家战略并且已经搞了几十年,在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轻易放弃不符合伊朗的国家利益,同时也无法得到伊朗多数民众的支持。从美国和西方来讲,担忧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一旦拥有核武器,会给西方世界带来更大的不安全,因此必欲彻底根除伊朗研制核武的可能而后快,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第二,美国通过安理会授权(可能性很小)或者干脆绕过安理会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甚至发动全面进攻,战争的后果不可预料。

  面对越来越僵的伊朗核问题,布什政府一直声称不排除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可能,美国的很多国会议员也表现出空前的强硬态度,发动战争的叫嚣不绝于耳。美国著名杂志《大西洋月刊》在2005年11月透露,美国国防部和情报部门已经制定了攻击伊朗的战争计划。

  尽管如此,在冷静的战略家看来,美国的战争恐吓还只是一种“战争边缘”政策,希望在强大的压力下使伊朗屈服。起码在短期来看,军事打击还不是美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从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发展和力量对比来说,要发动一场对伊朗的战争,美国需要对战争的借口、时机、步骤和后果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估。

  首先,伊朗不是伊拉克,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伊拉克不堪一击的原因,一是两国在军事技术和能力上的巨大差距,二是因为萨达姆独裁政权不得人心,与其说是美国兵厉害,毋宁说伊拉克人民和军队抛弃了萨达姆,可以说伊拉克战争只是美国对萨达姆一个人的战争。现在的伊朗与萨达姆政权则完全不同。它不仅综合国力远强于伊拉克,而且其社会、宗教和民族成分也不像后者那样复杂和分化。伊朗内贾德政府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得到绝大多数伊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军民团结一心,武力不但不会引发革命,反而会激发伊朗人民更大的爱国热情。在军事能力上,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拥有现代化的导弹和空军,有封锁或者破坏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能力,如果被逼急了有能力破坏中东地区所有的油井和石油管线,并最终毁灭性地打击以色列。

  其次,布什政府深陷“伊拉克后遗症”,自身的困境使其难以在伊朗问题上施展拳脚。一是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塑造美式民主的战略目标还没有完成,不仅在国际上落得个出师无名,而且在伊阿两国泥潭深陷,麻烦不断。二是出于反恐战争和国内安全的考虑,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民众的自由,“情报门”、“特工门”、“窃听门”等政治丑闻连连,引起美国自由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国内政界争吵不休。

  再次,如果美国发动对伊朗的战争,必将激发全球穆斯林又一波反美浪潮,伊斯兰世界对美国日益增长的仇恨肯定会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反美行动。战争很可能迫使穆斯林温和派与激进派团结起来一致反美。如果全球的穆斯林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大规模的“非对称性”进攻,西方如何应对?伊朗有可能在伊拉克积极行动,与反对以色列和美国的伊斯兰组织和运动进行合作,伊拉克的局势会更加糟糕。伊拉克60%的居民是什叶派,而伊朗是以穆斯林什叶派为主体的国家,它对伊拉克什叶派有很大影响。伊拉克刚选出的民主政府是以什叶派为主体的政权,战争将使伊拉克政府的对美态度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在伊拉克的胜果肯定要大打折扣。这个结果恐怕是稍有点战略头脑的美国人都想极力避免的。

  最后,对伊朗的战争很可能引发世界能源危机,世界经济将面临灾难性后果。历史一再证明,中东地区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惊扰全球经济。伊朗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每天生产400万桶原油。据权威人士估计,一旦伊朗停止原油出口,国际原油价格有可能会暴涨到每桶100美元以上。虽然理论上讲其他的产油国可以增产抵消伊朗石油的空缺,但是大部分石油出口国都是穆斯林国家,且不说它们的政府会不会压制国内的反美情绪遵从西方的意志增加出口,就是从借战争之机大捞一把的心理也会让整个世界心惊胆战。这将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噩梦。

  当然,这只是一种客观冷静的战略分析,至于好大喜功、偏爱武力解决问题的布什政府是否会不顾客观条件限制而发动又一场战争,谁也不能打保票,目前只能说这种可能性不大。

  第三,以色列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

  以色列对伊朗核问题历来神经过敏,从政府到百姓,都把伊朗核计划当作“心腹大患”。以色列的一些强硬派人士也主张不惜采用军事手段摧毁伊朗核设施。但分析人士注意到,虽然以政府和领导人在反对伊朗核计划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对是否决心使用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却是一贯既不完全承认,也不彻底否认,以色列的这种做法给自己留出了很大的战略回旋空间。以色列明白,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几乎等于自杀,不仅将招致伊朗的大规模报复性打击,而且很可能面临伊斯兰国家的群体围攻。国土狭小、被伊斯兰国家团团包围的以色列需要在中东地区生存下去,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做这种鱼死网破的选择的。

  第四,伊朗顶住压力坚持发展自己的核能力,而西方国家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或者不经过安理会授权对伊朗进行全面的政治、经济制裁。这种可能性最大。这必然对与伊朗有比较密切的经济联系的众多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和中国的利益造成很大的冲击,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带来的挑战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一旦通过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伊朗很可能宣布退出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核不扩散条约以及补充文件,全面恢复核研究和铀浓缩活动,全民总动员迎接新威胁。不受任何法律和政治约束的伊朗核问题对于国际社会将是一个可怕的挑战。

  如果安理会或者西方国家决定进行经济制裁,对伊朗来说可能会面临一些经济困难。虽然伊朗把石油作为一张外交牌和斗争武器,但是石油武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会伤害到世界经济,另一方面,会严重伤害到伊朗自己的经济,伊朗是一个严重依赖石油的国家,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出口总收入的90%,政府预算收入的50%。

  但是伊朗核问题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同样,经济制裁的手段注定也不可能解决问题,甚至可以说意义不大。一是伊朗已经历长期的国际孤立状态,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二是从历史经验来看,国际社会鲜有用制裁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的成功先例。三是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国家的规模和实力、民族性格以及特殊的政教合一的政体,决定了制裁起不了多大作用。自豪感极强的波斯民族把发展核能视为关系到国家兴衰的象征,西方的制裁反而可能促使伊朗政府和人民坚定核开发的决心。四是伊朗地缘位置重要,不仅扼守霍尔木兹海峡,控制着波斯湾石油的出口,而且还对伊拉克、阿富汗政局有很大影响力。因此,即使制裁伊朗的法案在联合国获得通过,制裁结果将是两败俱伤。因此通过联合国制裁伊朗,虽然是个办法,但绝不是好办法。

事实上,伊朗已经做好了迎接国际制裁的各种准备。包括:转移海外资产,以防止被西方国家冻结;积极进行军事准备,汲取1981年伊拉克遭袭的前车之鉴,将核活动散布到全国各地300多处地点,而且还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进口先进导弹,增强军事还击能力;为应对各种制裁,伊朗储备了大量食物、药品和其他物资,等等。

  第五,从长远来看,虽然可能性非常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经过长期的制裁与反制裁斗争以后,在谈判解决不可能、军事解决不现实的情况下,国际社会不得不面对伊朗拥有核武器的现实,承认其核国家地位,就如同几年前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月18日报道,在一些西方的专家看来,最好的方法是承认伊朗可能终将研制出核武器,并让该地区和全世界为此做好准备。在伊朗核问题上,西方应该也许正在寻求B计划,即备份计划:减少对伊朗石油的依赖;承认其核国家地位;华盛顿与德黑兰进行大量“尼克松对中国”式的协商。也就是说,在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建立一种核威慑下的恐怖平衡可能有朝一日会出现。

  当然,伊朗核问题错综复杂,其中的利害不仅涉及地区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大国的利益和关系互动。伊朗核危机的发展前景,不可能取决于某些人的主观意志,而是要看未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各方的战略意志以及伊朗核技术的发展状况。一旦伊朗核开发出现突破性进展,伊朗核问题将面临最终摊牌。

  

  相关链接: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1968年1月7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1970年3月正式生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根据规定,该条约有效期为25年,其间每5年举行一次会议,审议条约的执行情况。1995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审议和延长该条约大会上,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

  2000年以来,还有两个国家加入了《条约》:古巴(2002年)和东帝汶(2003年)。印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选择不加入《条约》。2003年1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布退出《条约》。

  

  伊朗的军事能力

  除了伊朗核武器和化学武器这些非常规武器外,西方对伊朗的常规武器实力比较清楚,只是在个别武器数量上没有掌握确切数据。其中,美国和以色列公认比较头疼的是伊朗的导弹部队。伊朗也一直加紧研制具有威慑能力的导弹,希望使之成为抗御美国的“杀手锏”。其实追根溯源,伊朗导弹研发能力还是美国扶持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开始向伊朗出售“响尾蛇”、“陶”式、“霍克”等型号的导弹,伊朗才逐步具备了导弹修理能力。目前,伊朗的导弹已经建立起一套研发、生产的完备体系。其中,对美国和以色列以及周边国家最具威慑的当属“流星”、“飞毛腿”、“征服者”系列导弹和数种不详的反舰巡航导弹,这也是伊朗真正的法宝。 目前,伊朗装备“飞毛腿B”300多枚,“飞毛腿C”60多枚。前者射程为325千米,后者为550千米。

  伊朗陆军力量在三军中当属最强,但由于美军已经将战争提升到非接触的现代战争,因此陆军在最重要的战争初期不会发挥重大作用。而伊朗海军则可能是与美军最早短兵相接的部队,它也将成为海湾美军航母一大心病。因为伊朗拥有极具战斗力的导弹快艇部队。伊朗总共拥有20艘导弹快艇,其中,10艘部署海军,另外10艘部署革命卫队海上力量。伊朗海军总兵力大约2万,虽然配备了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等作战舰只,然而,驱逐机和护卫舰严重老化,不堪重用;基洛级潜艇比较先进,但只有3艘。因此,伊朗主要海上作战力量还是配备了先进导弹的快艇部队。随着局势的紧张,美国海军在海湾及其附近海域游弋的航母作战群,十分担心伊朗导弹快艇偷袭作战。美国海军清楚地记得,1967年10月21日,埃及用只有75吨的导弹快艇,使用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最大的驱逐舰,创造了小快艇使用导弹击沉大型战舰的世界海战神话。

  【责任编辑】林京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