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趣谈不可当真

互联网上有一部电子书,叫《中学生百科全书地球景观》,其中,第27页有一段讲到所谓“海下海”,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原苏联中亚一带的咸海是一个双层海:地面海和地下海。在地面海海底300~500米以下是地下海,深度达500米左右。地下海的海水与白垩纪沉积混为一体,含有矿物质和盐分。每年,地下海供给地面海4亿~5亿立方米的海水,而不枯竭。这源源不断的海水原来是来自天山山脉,天山山脉有几道暗河直通咸海的地下海。”

  其实,这只不过是前人的一个猜测罢了,前人将“地下海”当作趣谈,没有人去计较它的真假。但是这个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居然被前苏联的决策者当真了,由于咸海的两大入湖河流径流量大,其中阿姆河年径流量达579亿立方米(另一数据为671亿立方米),锡尔河年径流量为352亿立方米(另一数据为372亿立方米),既然咸海还有地下的补给系统,为什么不利用入湖的地表淡水发展农业呢?

  前苏联据此作出了在该湖的入湖河流流域大规模利用河水发展灌溉农业的决策。这一重大决策计划将入湖河流改道,让河水流入农田,灌溉农作物(主要生产棉花和粮食)。1937年,前苏联兴建了全长220千米的大费加拉运河,引锡尔河的水来浇灌棉花田。从1954年开始,前苏联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用10年之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千米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随后又决定从咸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中调水灌溉卡拉库姆沙漠南缘约10万平方千米里的新垦棉田和草场。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分四期工程逐步建成的卡拉库姆列宁运河每年从咸海最大的补给水系阿姆河分流水量约160亿立方米,占阿姆河径流总量(579亿立方米)的27.6%。咸海的另一主要水源——锡尔河上也修建了多个水库将河水截留用于农田灌溉。现在,阿姆河上共有88座水电站,341千米运河;锡尔河上共有198座水电站,225千米运河,结果,入湖径流被两岸的新垦农田“吃干榨尽”。据统计,目前中亚五国共有水浇地10万平方千米,所需用水绝大部分取自阿姆河及锡尔河,有关水文部门测定,锡尔河流域的全部水资源为352亿立方米,已被截流使用323亿立方米,占该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92%;阿姆河流域的全部水资源为579亿立方米,已被截流使用489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85%。至本世纪初,基本上截断了咸海的地表水补给,结果由于水分的蒸发损失,咸海水位急剧下降,在20世纪60年代,每年平均下降0.2米;70年代开始,每年平均下降0.6米,湖面水位由1960:年的海拔53米下降到2005年的海拔33米,并没有出现地下海补给地面海的情况。

  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目前的咸海已经四分五裂,这个原来地球上的第四大湖泊现在已经变成了北咸海、东咸海和西咸海三个小湖泊,水域总面积从上世纪60年代的66460平方千米缩减到目前的不足2.5万平方千米,湖岸线后退了60~70千米,

  由于湖岸线的不断后退,咸海湖底盐碱裸露,遭受风吹日晒,一望无垠的湖底盐碱,在中亚半干旱的气象条件和风力作用下,成为孕育“白风暴”(含白色盐尘的尘暴)的温床。最终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周围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在一份报告中这样评价咸海的生态灾难:“除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受害区外,地球上恐怕再也找不到像咸海周边地区这样生态灾害覆盖面如此之广、涉及人数如此之多的地区了”。

  很多人喜欢猎奇,不少中学的地理老师也经常讲述有趣的地理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些原本错误的观念一旦进入人们的脑海,很可能会长期影响人们的思维,甚至导致其在工作中作出错误的决策,尤其是某些决策者有了类似的错误观念,更将贻害无穷。卡拉库姆列宁运河的建设就是实践伟人列宁的宏伟构想而建设的一个贻害无穷的改造自然工程。至于列宁是否受到上述错误的“海中海”趣谈的影响,现无从考证。

  

  [责任编辑] 赵 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