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助阵残奥会

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运动员个人的天赋、教练的经验和长期艰苦训练来提高运动成绩。但自20世纪50年代起,科学理论的指导和高新科技所发挥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残奥会的科技含量可能还更高。你看,“无腿飞人”奥斯卡·皮斯托留斯不仅能够和健全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还能够把他们中的大多数甩到后面。如果没有高科技工程学、材料学的长足进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从1960年首届残奥会起,科技逐渐活跃在残奥会舞台上,尤其是近几年,残奥会科技更可谓日新月异,在诸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威力:无论是与提高比赛成绩直接相关的比赛器具、训练方式、数据统计等方面,还是与残疾人运动员比赛息息相关的比赛场馆、奥运村、交通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方面;无论是与残疾人日常生活有切身关系的无障碍用品用具、知名旅游景点无障碍设施的改造等方面,还是残奥会门票等细小环节方面,处处可见科技的威力,处处可见科技给残疾人运动员带来的一种悉心关怀与照料。科技在最大限度地保证残疾人运动员发挥体育潜能、展现体育才华的同时,也让残奥会更好地成为增进友谊、传递关爱、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盛会。

  

  高科技值生“刀锋腿”

  

  高科技通过装备残疾人运动员的比赛器具、训练方式和数据统计等方面,使其极大地发挥了潜在的体育才华,而运动成绩也得以大幅度提高。正是得益于精良的高科技装备,一些残疾人运动员开始与健全运动员同场竞技,他们取得的成绩也让许多健全人难以望其项背。

  2004年雅典残奥会200米金牌和100米铜牌获得者奥斯卡·皮斯托留斯,一生下来在膝盖与脚踝间就没有腓骨连接,年仅11个月时即自膝盖以下截肢。不过他天生运动神经发达,曾打过橄榄球及水球。正是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皮斯托留斯这一优势,在安装上高科技假肢后,凭借自己在运动方面的潜能,皮斯托留斯最终成为一名“无腿飞人”。他的一对假肢名为“印度豹”,因为参照了猎豹腿的特点,更有利于奔跑。整个假肢看起来就像两把弯曲的刀锋,奔跑时“刀锋”与地面接触面积只有几个平方厘米,由此他赢得了“刀锋战士”的美名。

  正是凭借“刀锋腿”,2007年7月14日的国际田联黄金联赛罗马站400米小组赛上,在与健全运动员的首次较量中,皮斯托留斯以46秒90夺得小组第二名。截至目前,皮斯托留斯26次打破残疾人世界纪录,并保持着残奥会男子100米、200米和400米的世界纪录。值得一提的是,从4年前开始参加短跑比赛起,他参加过的80%的比赛都是与健全运动员同场竞技的,并且曾经夺得过南非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亚军。

  现在的一些高科技假肢已完全可以和人的四肢相媲美,它们由碳纤维制成,个别部分还使用了钛合金成分。人工膝关节以液压为动力。而且每条假肢都是根据使用者的身高与体重专门设计的,在制造假腿与腿部的定位套时,要用一种柔软的热变性塑料涂在使用者残肢的模子上定型,这种工艺能保证定位套与残肢紧密地吻合,并使假腿依靠真空的吸力紧紧地固定在腿上,就像用胶粘上一样,从而保证运动员充分发挥现存肌肉的作用。这样制成的假肢在速度、力量与灵活性方面并不比真的肌肉与骨骼差,甚至更好。

  假肢使用新材料会更加灵活轻便,而轮椅也可以在动力学的帮助下跑得更快。田径100米轮椅比赛,有的运动员采用带有弹簧的轮椅。这些带有弹簧的轮椅,也含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有专业的科技人员用计算机做过空气流体方面的设计,测量运动员在冲破空气阻力时发生的情况,尽量让空气从两个车轮下面穿过,这样运动员就会获得最快的速度。

  残奥会科技含量高,不仅体现在假肢、轮椅、自行车等竞赛器具上,还体现在训练方式、数据统计的方法上。发达国家早已开始注重残疾人体育,像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他们有残疾人专用训练场馆和专业教练的指导,还逐步将业余选手向职业选手转变,不再像以往只在大赛前才开始召集运动员集训,其发展方向是争取与健全人体育融合在一起。不少国家是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分享体育资源,或者和职业运动员一起参加训练,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成绩的提高。数据统计方面,有些国家采用的步态仪等专门仪器,可以测试肢残运动员的步态特点,同时监测运动员的心肺功能,从而制定出提高成绩的相应措施。在残奥会的游泳比赛中,比赛结束后,分段记时、个人体力分配情况的统计数据立即就可以显示出来,电脑里很快就可以调出每个选手最新的成绩变化,这也为安排战术提供有效参考。

  

  无障碍彰显人性化

  

  高科技装备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残疾人运动员的体育才能,直接提高其运动成绩,还可以为残奥会场馆、奥运村、交通和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改造提供科技支持。这些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残疾人运动员的特点,对其进行了最大的关心与照顾,高度彰显了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精神。

  为满足残疾人运动员和其他客户群中残疾人的需求,现在的奥运会场馆中一般都建有无障碍设施,包括交通和停车、场馆出入口、通道、坡道与电梯、功能区和服务区、座席、安全与逃生方面。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入口处均设有无障碍坡道,在赛场之间及竞赛相关的主要功能用房之间都设有盲道,以保证视力残疾运动员在场馆内活动区域可以行动自如。

  在场馆和奥运村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盲文,除了盲文标识,场馆工作人员还针对视力尚不为零的盲人的特点,在馆里的各个拐角处贴上含有特殊发光材料的防撞提示条。防撞提示条可以提醒有残存视力的盲人注意拐弯,不要撞墙。同时,本次赛事的志愿者都要求佩带含有这种发光材料的腕带,便于有残存视力的盲人的求助。

  无障碍电梯也极具人性化,设计上采用中、低位按钮,电梯上行过程中伴有声音提示,并在电梯出入口设有提示盲道。在运动员、贵宾、媒体人员和观众等客户群的活动区域都设置了无障碍无性别厕所。室外临时无障碍无性别厕所入口也都设有便于轮椅出入的坡道。每个厕位均配备了供轮椅使用者方便使用的坐便器、小便器、洗手盆、安全抓杆等设施。而在比赛场馆,进入观众入口可以看见铺着红色标记、两侧有栏杆围栏的区域。此区域为乘坐轮椅者提供了观看比赛的位置。

  城市和交通无障碍也是保障残疾人运动员顺利出行、参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以北京奥运会为例,2008年7月6日起,1200部12米长低地板无障碍空调公交车开始进入奥运村。这些车辆属于尾气排放达到欧Ⅳ标准的柴油车或纯天然气车以及纯电动车。另外,在机场、码头等主要交通场所,也配备了轮椅等无障碍用具。

  奥运会主办国知名景点的无障碍设计更能彰显人文关怀,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睦与关爱。为筹备北京残奥会,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故宫、长城、颐和园和天坛公园等世界著名的景点都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残疾人运动员可实现游览这些名胜古迹的愿望。在故宫的无障碍改造中,设置一条主线,沿着这条主线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比如有些道路被铺平了,有些楼梯加了斜坡,有些地方加了直梯。有了这些设施,坐轮椅的残疾人就可以到故宫最主要的景点观看。同样,长城也修了坡道,建了直梯,虽然坐轮椅的残疾人不能到达最高峰,但是仍能满足他们到长城当“好汉”的愿望。

  

  于细微之处见关爱

  

  残奥会科技不仅体现在与比赛有关的衣食住行诸方面,还体现在对残疾人运动员日常生活的关心与照料等方面。而对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关心与照料更能充分彰显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精神。

  便携式电子助视器便是一款视障人士不可缺少的信息无障碍高科技产品。以往弱视和老花眼等低视力人士在阅读书籍、报纸、手写体和说明书等日常生活信息的时候存在着各种程度的障碍,而传统的放大镜及老花镜等产品往往都是基于光学性能设计,或是简单的放大设备,不能实现与用户的实时阅读相协调,并且对比度、清晰度和视觉效果等往往不尽如人意。而新近研发的便携式电子助视器突破传统产品的局限,是专为低视力人士设计的数码便携式视力辅助产品。它能在3.6英寸的液晶屏幕上提供最高达40倍的放大效果:除了完全还原的真彩色模式之外,还能提供黑底白字与白底黑字等高对比模式;更有画面定格和视频输出等高科技辅助功能,给予视力残疾人视觉上更完美的帮助。它还能定格,所以即使在晃动的车厢里看字也很清晰。无论工作、学习和娱乐,特别是欣赏残奥会,都可以带来愉悦的享受,非常有助于视力残疾人的康复训练。

  可以说,高科技正逐渐装备到残奥会的方方面面,像门票这样的细小环节,也处处折射出科技的魅力。以北京残奥会门票为例,首次设置了盲文,还用了大量高科技手段,包括芯片、光变油墨、凹印缩微文字和全息安全线等。持票人入场时,工作人员凭借专业的检验设备可迅速有效地鉴别门票的真伪。公众也可通过简单的直观方式辨别真伪。

  “精神寓于运动”是残奥运动的格言,表达了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激励人心的特点和残奥运动员高水平的竞技表现。对于科技究竟会给残奥会带来什么,我们不妨补充上一句——“科技融入生活”,那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展现出的高科技能够融入到残疾人的社会生活中,真正去实现“平等、参与、共享”这一理念。

  

  责任编辑 庞 云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