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救援在当今

在抗震救灾中,我们时常听到、看到一个“另类”的救援参与者——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遭受灾害时,国际社会给予人道的、义务的、无条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积极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国际惯例。

  

  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必要性

  

  不可否认,当今世界的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冲突,在特定情况下,这些利益冲突可能激化,从而引发相互间的较大对抗。但在全球化、新科技革命等因素的作用下,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交往不断加大、加深,总体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灾害特别是自然灾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是没有国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避免。20世纪下半期以来,灾害的发生频次不断增加,以自然灾害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最近30多年间,全球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增加了3倍以上,平均每年因灾害死亡人数和受灾人数分别增加了5倍和7倍多,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了30多倍。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2005年,仅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2000亿美元。有关数据还显示,近10年来,全球热带风暴为年平均26次,其中有14次为飓风,而这些热带风暴特别是飓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例如,美国“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1200亿美元。各种自然灾害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方面统计,建国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年平均:20世纪50年代是80亿元,70年代是245亿元,80年代是410亿元,90年代突破i000亿元大关,本世纪以来已超过2000亿元。而这些灾害造成的精神损伤和人员伤亡更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

  

  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主体分类

  

  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主体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政府的人道主义救援;二是国际组织的人道主义救援;三是非政府机构的人道主义救援。

  (一)政府的人道主义救援:主要指政府通过官方渠道向受灾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行为。这类救援主要包括派遣专业救援队、捐助救援物资和资金、提供救援信息等。如在汶川大地震中,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政府向中国派遣了专业救援队(这是建国后我国首次在特大自然灾难后接纳来自国外的专业救援队);沙特阿拉伯、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巴基斯坦、印度、西班牙、菲律宾、泰国等几十个国家的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提供了救援物资或资金;美国、日本、英国等七个国家无偿向中国地震灾区提供卫星遥感影像技术支持,等等。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一些国家的政府还成立了专门负责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的政府机构,如美国外国灾害救援办公室等。

  (二)国际组织的人道主义救援:主要是指国际组织向受灾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行为,主要包括进行灾害评估、派遣相关方面的救援专家、协调国际社会救援行动、提供救援资金等。这类人道主义救援又可以分为两大类:政府问国际组织的人道主义救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人道主义救援。

  以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为代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目前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中坚力量。联合国设有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专门负责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在汶川大地震中,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专门拨款支援中国的抗震救灾工作。联合国还将向中国灾区派遣专家协助那里的救援和救灾工作。此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等联合国的附属组织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人道主义救援主体。如在汶川大地震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了帐篷、毛毯、学习用品、医疗、饮水、卫生等物资;联合国难民署向中国提供了5万美元现金,等等。

  (三)非政府机构的人道主义救援:主要是指跨国公司、民间团体和个人等非政府机构向受灾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行为。这类人道主义救援主要是捐助救援物资和资金。跨国公司、民间团体和个人正在成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向各国渗透,跨国公司不断增多,力量不断增强,其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力度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如在汶川大地震中,赛诺菲~安万特、松下、耐克、GE、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纷纷捐款,积极参与中国的抗震救灾行动。

  

  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作用

  

  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可以有效缓解灾害尤其是特大灾害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压力,提高救灾的能力。在灾害发生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随即具备救灾所需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专业的救援队和设备,而借助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救灾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迫切需求。借助国际救援队和设备,可以提高救灾的效率,对于一些没有专业救援队和设备,以及缺乏救灾经验的国家而言,这显得尤为必要。

  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对国家间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已经成为推动人类参与跨国合作、改善国家间关系的有效途径。例如,1989年中国发生政治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中止了与中国的高层互访,中美关系陷于僵局。当年10月,美国旧金山地区发生6.9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家地震局向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去慰问电,并表示愿意派专家组赴现场协助工作。美方也迅速反应,美驻华使馆科技参赞亲自到中国地震局表示感谢,并代表美国政府邀请中国专家组到旧金山地震现场工作,实现了政治风波之后中国第一个副部长级访美代表团的破冰之旅,为当时僵硬的中美关系注入了一丝润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中美关系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屡遭自然灾害袭击,韩国、美国等朝鲜的“敌对国”向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人道主义救援,这对于缓解冷战后僵化的朝韩、朝美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成为朝韩首脑会晤、朝美对话甚至朝核“六方会谈”的重要润滑剂。

  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利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来提高自身的国际形象,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作为树立和展现自身良好国际形象的舞台。这也是提高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美、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强大的综合国力及专业的救援队伍和设备,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已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一些曾经被救援过的国家的赞誉。

  

  中国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域发生大海啸后中国政府向受灾国家提供了总金额高达13亿元人民币的救灾物资和资金,还向灾情较重的几个国家派遣了多个医疗队、国际救援队、DNA检测组和潜水员等。2005年8月29日,美国南部地区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中国政府向美国提供了500万美元救灾资金及一批救灾急需物资。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中国政府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总价值2600余万美元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2008年5月2日,缅甸遭受“纳尔吉斯”热带风暴的袭击,中国政府在向缅方提供了50万美元现汇和价值50万美元的紧急物资之后,不久又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此外,近年来,中国还向罗马尼亚水灾、伊朗巴姆地震、几内亚比绍蝗灾和霍乱、厄瓜多尔登革热、乌拉圭飓风等提供了人道主义救援。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2004年11月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所说:“尽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总能对需要救援的小国、穷国伸出捐助之手,表现出很高的同舟共济精神。中国公民正在越来越多地为全球安全利益承担风险,做出牺牲。我要表达全世界对中国的感激之情。”

  2001年4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国家地震局、解放军某工程部队和武警部队总医院联合组建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它配备了现代化的生命探测、破拆、医疗救护器材,拥有8大类360多种23400余件(套)装备,达到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标准,是一支“一专多能、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专业救援力量。中国国际救援队从2003年,5月第一次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地震救援行动后,又参加了伊朗巴姆地震、印度洋大海啸和巴基斯坦大地震等的灾后救援工作,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责任编辑 林 京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