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家庭变化管窥

我曾经在20世纪末写过“21世纪婚姻家庭展望”的文章,提到核心家庭继续增多,以3-4人的小型家庭为主,晚婚晚育人数增加,婚姻自由度更大等观点。10年过去了,实践在逐步验证它的准确性,同时我也通过咨询发现了一些很明显的新倾向,它们更具体地反映了当前的时代。

  

  单身家庭

  

  过去人们习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辈子不结婚或半辈子没配偶都是异类,所以离异后再婚率也比较高。现在城市里单身不婚,离异不嫁,一个人生活在一套房子里的越来越多,形成单身家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样的人已经有上百万。

  其原因在于:小康生活的来临使人们自食其力的越来越多,对配偶的经济依赖越来越少,婚姻法在财产上的规定也给想靠结婚发财的投机者制造了障碍,所以人们组织家庭的目的更注重的是在基本物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能不能保持亲密关系,遵守婚姻协议,互相尊重和理解,在一起生活快乐轻松。

  虽然看起来这个要求不算苛刻,落实起来却困难重重。我有一个50多岁的战友,个人条件不错,寻寻觅觅至今待字闺中。她说通过朋友介绍、婚姻中介牵线、网络交友等方式,北京条件合适的男士见了成百上千,还是没有成功。往往是因为各种让她不适的小节,例如说话粗鲁,抽烟,卫生差,不讲礼仪,小气,有口臭,不专一,爱好不一致……和她结识过的不少男士过若干年后也依然在择偶中过着单身生活。她认识的许多年过40的单身或曾经离婚的女朋友几乎觉得已经退出男人择偶的视野了,她们也不选择凑合结婚,许多人有情人不定时来往,大部分人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很好。

  看了一个最近日本的统计资料,据日本厚生省预测:日本2030年将有1824万单身家庭,占全部家庭数的37%,比2005年增加26%。在许多发达国家这种趋势也比较明显,就像美国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欲望城市》中4个单身女性的生活状态所显示的一样。可见单身不婚,但是有自己的朋友和伴侣,保持有距离的感情和性,独立自主地生活,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的生活方式。

  

  同居待(不)婚族

  

  我最近去吃侄女的喜酒。她和丈夫经过10年的同居生活,年近30,终于结婚,而且打算要孩子。他们这类水到渠成的恋爱长跑可喜可贺,因为他们在10年中仔细了解了对方的优缺点,考验了彼此爱恋和适应的程度,给自己机会比较了各种人对自己诱惑的力量,证明没有什么人什么物质条件能够让自己改变主意,他们完全心甘情愿和对方相守一辈子的时候,才决定结婚。他们的决定是理性的,美好的未来是可以预期的,婚姻破裂的可能是极其微小的。这种对婚姻慎重和理智的态度值得推崇。

  当然也有许多同居者是以不婚或结束关系而告终的。

  两位中年离异者通过征婚走到一起,他们两人同居后,觉得虽然各有缺点,但是都能够忍受,相互陪伴照顾总比形单影只好。女方要求结婚,男方不同意,觉得同居不婚能够起到相互保持一定距离和互相尊重的作用,经济上各自把握,行动也有一定的自由度,思想上也不要求完全彼此控制,对子女也不产生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发现女方脾气不好时,男方更不愿意结婚,因为没结婚对方比较客气,比较讲道理,一旦成为一家人,可能反而会重蹈为此离婚的覆辙。同居不婚反而成了关系的保障。女方考虑再三,接受了男方的意见,两人逐渐彼此适应了。

  在中老年人当中,选择这种同居方式或“走婚”方式的越来越多。他们认同“婚姻是为孩子准备的”理念,既然不准备要孩子了,结婚就没有意义了,在一起生活与否完全取决于是不是愉快和幸福,至少不能痛苦和委屈。如果那样,分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同居恰恰减少了分手的纠缠。这种始于年轻人的试婚方式被中老年人普遍接受,并且加以改造,使之适应自己的生活,也无异于一种创造。

  在发达国家,同居不婚或同居待婚是很普遍的选择,同居现象在整个西方都很普遍。在瑞典,约有1/5的男女没有婚姻的契约,却有婚姻之实。在英国,情侣们流行选择同居,而不愿正式登记结婚。法国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不婚同居更是普遍。法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1968年法国只有3%的夫妇不登记结婚,而到1998年,不登记结婚的夫妇就接近200万对,相当于每5对夫妇中就有一对不登记结婚。1997年,美国未婚同居者达400万人,而1960年只有40多万人。据美国1997年的一项调查,在25岁至39岁的未婚妇女中,25%左右正在与一个伙伴同居;一半左右已婚妇女的初婚是经过同居的。

  同居这种生活方式给当事人带来的益处多还是害处多,人们正在体会。

  

  婚外情对婚姻的冲击

  

  中老年人中发生的婚外情往往和当年因为政治、经济、观念、社会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配偶有关,一旦有了条件,就想补上耿耿于怀的那一课,抹平心灵的伤痕,祭奠自己的青春。但是他们往往会顾虑很多,不愿意伤害多年相濡以沫的伴侣,不愿意让孩子误解,所以常常是“地下活动”,真正因此离婚的不多。如果不被发现,满足心理需求后,这种婚外情感或慢慢无疾而终,或保持有距离的关系。

  年轻人发生婚外情却不同,他们更多出于自我感觉和性的需要,他们的观念与老一辈已经大不相同。他们要求婚姻的质量和情感,要求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享受,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和自主意识。他们对婚姻的责任感和抵御婚外情的诱惑的力量更多来自于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修正,而不是迫于外在压力。当他们被新的情感俘获时,如果缺乏道德约束,就不会过多考虑对方的意见和感受,不太顾虑社会环境的压力,许多人选择离异。因此近年来持续上升的离婚率不能不说和年轻人的轻率离异有关系。中国2006年有191万多对离婚,比2000年的121万对增加了70万对,离婚率达到18.5%。而1980年中国离婚对数为34.1万对,1990年为80万对。其增长速度之快显而易见。

  去年在网络上引起大家关注的姜岩因为丈夫发生婚外情而跳楼自杀的事件,以及3377事件中,曾经的第三者33成为77的法定妻子后,因为觊觎77前妻的财产而对前妻破口大骂,引起嘘声一片,都反映了一些年轻人处理情感变化时,不成熟不理性,缺乏道德感的弱点。通过他们,也许众多年轻人能够获得一些经验教训。

  中国婚姻家庭还会随着社会进步而变化。人们追求感情的真善美,应该建立在完善自己,宽容他人的基础上,这样才会使人高尚,使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姜 冰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