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房产税”等8则

据《周礼》记载,我国从周公摄政时期就开始征收商税的房产税。那时,个人经商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商人赢利日渐增多。统治者出于国家开支不断增加和挥霍享受的需要,开始通过征税来增加收入。当时设有专门主管收税的廛人,税种大致有5个:其中“绒布”是对市场上店铺征收的占地税;“总布”是对无房屋而占地的商行征收的地皮税;“质布”是对买卖问贸易券契使用不当征收的罚款;“罚布”是对违反市场禁令的商人征收的罚款;“廛布”是指“市邸房舍之税”,即对借用邸舍(仓库)或场地存放货物而征的税,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的房产税。这些税收都收取铜铸币,遇到灾荒和瘟疫,商税的房产税免收。

  

  古代的浴室

  

  浴室,俗称“澡堂”,古时又叫“浴室门”、“混堂”等等。我们的祖先早就十分重视皮肤的清洁卫生,早在《楚辞》中就有“新沐必弹冠,新浴必振衣”之句。《周礼》还记载商代人沐浴的情况。不过那时还没有专门的浴室。至于浴室的问世,《礼记》中有“外内不共井,不共渴浴”的记载。“渴”就是古代的浴室。到了唐代,在当时的京都长安,出现了较大的浴室殿院,人称“浴室门”。有的还辟了温泉洗澡处所。宋代,开始出现公共的澡堂和浴室,最旱的公共浴室就是苏州的“混堂”。这时的公共浴室已有了擦背的行当。苏东坡在《如梦令》中就有“寄语擦背人,昼夜劳君挥肘”之句。明时,“混堂”有了较大的发展,至清代,澡堂业已比较普及。

  

  我国最早的长跑比赛

  

  公元1287年,元世祖沿用金制,组成了一支能跑善走的禁军——“贵赤”(也称“贵卫赤”或“贵由赤”,蒙语的意思就是快跑者),主要负责大都(今北京)和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的警卫工作。并且设有急递铺,每铺间隔十至十五里,铺卒以接力的方式传递消息。据《元史·兵志》记载,这些铺卒“腰系革带,悬铃,持枪,夹雨衣,赍文书以行”,“一昼夜四百里”,可谓是长跑运动的前身了。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为了训练“贵赤”的长跑技能和检阅禁军的身体素质,规定每年举行一次长距离赛跑,全程90千米,要求“贵赤”在三个时辰(约6小时)内跑完全程。这大概是我国长跑比赛最早的记录了。

  

  “小学”由何而来?

  

  “小学”二字最早并不是专指小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须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时,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是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字起头的干支;六书是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为“小学”,也是基于这个基础。后来,“小学”便演变为小学校了。

  

  梨园与戏班的来历

  

  “梨园”一词与戏曲搭界,当自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始。据史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同时,还在蓬莱宫侧宜春院内,分设男、女两部,演习各种歌舞新作。彼时宫中人们便把那些歌舞艺伎称为“皇帝梨园弟子”。后人由此引申,遂把以歌舞为业的戏班称之为“梨园”,而把戏曲演员(艺人)称做“梨园子弟”。所谓“戏班”,细分起来,其中包括两种不尽相同、的组织形式。一种称为“班社”,指的是以演出为营业手段的戏曲表演团体;另一种称为“科班”,指的是专门培养演职员的戏曲教育机构。

  

  我国古代的大学

  

  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了大学的初步形式。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接受了大儒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成立了我国最早的最高学府——太学。设五经博士,有弟子50人。东汉时期,太学大为发展,顺帝时有240房,1850室。魏晋以后,又设国子学(或国子监),有时与太学同时设立。唐代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唐代学校分六种:国子学收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子孙;太学收五品以上的中级官员的子孙;四门学收低级官员的子孙和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此外还有律学、书学和算学,收八品以下的官员子孙和普通民家子弟。学生考试及格,由国子监员到尚书省,受吏部考试,然后授予官职。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廷设学部,国子监废除。

  

  德国发现2000多年前使用的万能胶

  

  这是莱茵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处理古董时偶然发现的,他们在一件铁制头盔上发现一片金属银紧紧地粘在头盔上,把银片取下来后看见它并不是与头盔铆合的,而是用一种胶水粘合的。研究人员通过化学分析粘接面上的残留物,证实这是一种用沥青、牛脂肪和树脂混合的万能胶,说明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人已经发明了能粘金属的万能胶。由于这件头盔长期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以至于到现在还能保持粘合力,这是现在的万能胶也达不到的。

  

  鼓楼的由来

  

  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中,至今还保存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鼓楼”。《辞海》曰:“旧时设置大鼓的楼,谓之鼓楼。”据史籍记载,鼓楼始于我国北齐时期。当时匪盗猖獗,百姓常遭劫难。有一州刺史李崇,关心民众疾苦,思索再三,想了一法,通令每个村建一土楼,楼内置一大鼓,盗贼来袭,立即击鼓。各村闻之则击鼓响应,齐来共擒盗贼。后来发展到了城市。城市的鼓楼,建筑华丽,鼓大而响。嗣后,鼓楼不仅报警,还有按时击鼓报告时辰的作用。

  

  责任编辑 蒲 晖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