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的珐琅器

美丽的舶来品

  

  珐琅虽是一种舶来品,却在中国迅速本土化,成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珐琅釉料经过粉碎、研磨、调和后涂加在经过工艺加工的金属制品表面,之后又经过干燥、烧制成型、磨光、镀金等制作过程就得到了精美而又复杂的工艺品——珐琅器。早年珐琅器传入中国后,工匠们曾用瓷胎代替金属胎,对珐琅制作工艺进行改进,又创造出被称为“彩瓷皇后”的珐琅彩瓷器。珐琅彩所用的釉料是将不同成分的有色矿物质按照不同比例调配到玻璃粉末中,从而形成不同颜色的工艺品。西方各国常用氧化铁作为珐琅器中红色的颜料,这种红色容易被进一步氧化而产生褪色,但是在中国珐琅器中有一种被称为“中国红”的珐琅彩瓷,其红色是由黄金冶炼而成,这种红色经久耐用,号称永不变色。珐琅釉料当中的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硼砂、氟化物等等。

  

  风彩各异的珐琅器

  

  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对釉料不同的处理方式,可将珐琅器分为五种类型:錾胎珐琅器、透明珐琅器、锤胎珐琅器、掐丝珐琅器和画珐琅器。

  錾胎珐琅又称为内填珐琅,其工艺始于公元前20世纪,源自古埃及。在古埃及与欧洲各国长期互通有无的过程中錾胎珐琅工艺传入欧洲,到公元11~13世纪兴盛于欧洲各国,大约于13世纪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欧洲传入中国。广州是当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口岸,錾胎珐琅工艺就是从广州传入中国内地的。我国古代把欧洲称为“弗朗”,而珐琅与“弗朗”音近,所以当时广州一带也把珐琅称为“西洋珐琅”或者“洋珐琅”。錾胎珐琅器的基本制作过程是首先制好金属胎,并在金属胎上描绘图案,然后将图案中的空白处錾去,使纹饰轮廓凸起,再向空白的下凹处填充彩色的珐琅釉料,之后经过焙烧、抛光、镀金、整形等工序便得到了最终的艺术品,錾胎珐琅常常在胎体上镶嵌有宝石。我国比较典型的錾胎珐琅是2002年鉴定的清代乾隆年间铜胎錾胎珐琅“双桃如意”,它嵌有宝石,在当时的售价达到人民币50多万。

  透明珐琅又称为浅浮雕珐琅,源于意大利,雍正时期传入中国。它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先在金属胎体上用錾刻或锤花的方法使胎体上形成浮雕的图案,然后将透明的珐琅釉料涂加到整个胎体,再进行反复地烧制,浮雕的纹饰还会呈现出粗细、明暗、深浅的变化。透明珐琅常常与金、银、铜胎相结合,做工十分精美,但数量也相对较少。在国内外的一些展览与拍卖中曾经见到清乾隆年间的银白色透明珐琅烛台花斛(共四件),以及清乾隆年间的一对铜胎透明珐琅花卉纹葫芦瓶。

  锤胎珐琅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它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在金属胎体上用锤花加工技术做出图案,然后在图案中的凸出部分施加釉料,下凹部分不加珐琅釉料而用镀金装饰,或者用点施加的方法在下凹部分施加釉料,之后再经过焙烧、磨光、镀金而成,并且表面也常常附着有宝石点缀。清代乾隆年间的铜胎鎏金锤胎珐琅葫芦形盖瓶(一对)属于典型的锤胎珐琅。

  掐丝珐琅工艺大约于北宋时期传入中国,大家熟悉的景泰蓝就属于铜胎掐丝珐琅。曾经明代的时候,珐琅工艺受到朝廷的重视,朝廷有专人生产珐琅制品。掐丝珐琅由于在明代景泰年间非常盛行,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而当时产出的掐丝珐琅色调主要是蓝色,后来就把这类工艺直接称为“景泰蓝”。当然,现在景泰蓝不仅有蓝色,还有很多其他颜色。掐丝珐琅的制作手法是用金属丝或片在铜胎的表面焊出精美的轮廓,再向轮廓中间的空白处添加各种颜色的釉料,使图案成型,再经过多次焙烧、磨光、镀金而成。

  画珐琅是在胎体的表面施加白色的珐琅釉,放入炉窑使珐琅釉烧结,再在烧结好的珐琅胎体表面绘制各种精美的图案,然后再放回炉窑中进行焙烧,最终要经过几十道严格的工序而成。根据胎体的不同,又可以将画珐琅分为:铜胎画珐琅(又称为洋瓷)、紫砂胎画珐琅、料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最有名且最具中国特色的要数瓷胎画珐琅,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彩瓷皇后”,也被叫做“珐琅彩”。清朝的统治者们都十分喜爱珐琅彩,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珐琅彩发挥到极致,达到了清代制瓷的最高水平。珐琅彩成为皇家御用的瓷器,先由景德镇工艺精湛的工匠烧制出瓷胎体,再经过长途运输到达京城,请宫廷御用的画家绘制,并由宫廷造办处负责二次回窑烧制,统一制作。整个工艺流程十分复杂,每一个小小的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珐琅彩瓷器的质量。例如,用作珐琅彩的瓷胎需要烧制出像糯米一样粘稠、细腻、带有温润感的糯米瓷釉胎,而糯米胎的烧制首先需要使用专门的高岭土,请最好的工匠将高岭土塑造成型,然后请最有经验的烧柴师傅烧制,因为炉窑中的温度直接决定着糯米胎能否烧制成功,不同的温度下胎体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松木是烧制糯米胎最好的燃料,同时还要控制火候,而掌握这种烧柴技术的工匠在当时寥寥无几,因此,这种糯米胎也来之不易。

  关于瓷胎画珐琅有很多故事,相传在江西景德镇有一家姓胡的烧瓷世家,他们世代以烧瓷为生,工艺精湛,烧出的瓷器精美绝伦,在当地很有名气。乾隆南巡的时候,当地官员把胡姓人家烧的瓷器献给乾隆,受到皇帝的喜爱。于是乾隆想请胡姓人家去京城专门为皇宫烧瓷,但由于这家人长期生活在景德镇而不愿意进京,所以只将烧瓷方法传授给乾隆的工匠。后来乾隆在皇宫里建造了一个炉窑,按照胡姓人家的制作方法专门生产珐琅彩。为了区别胡姓,这口炉窑被命名为“古月轩”。由于瓷胎画珐琅在古代是皇家御用的瓷器,现存的藏品相对较少,所以每一件珐琅彩的价值都很高。到了当代,也是在江西景德镇,有一名烧瓷人为了复制出当年皇家御用的珐琅彩,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每次实验不成功他都会亲手将不成器的珐琅彩砸碎,经历千辛万苦,不断总结和改进,终于在8年后完成了对清代珐琅彩的复制。经过故宫博物院专家的鉴定,完全符合清代珐琅彩的特征。后来国家一次性收购了他复制出的50件珐琅彩,而收购价格跟他这8年所投入的资金基本持平。

  2005年10月23日,全球著名的拍卖行美国苏富比公司在香港成功拍卖出一件清代乾隆时期御制的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此珐琅彩瓷瓶嵌有“古月轩”题诗,起拍价为8500万港元,最终成交价格为1.155亿港元,创下全球清代瓷器最高拍卖价格,同时也是全亚洲单件艺术品拍卖的历史最高成交价格。据统计,清代宫廷御制的珐琅彩现存仅几百件,每一件都价值连城,不但有巨大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还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和审美价值。

  

  收藏珐琅的基本知识

  

  当制作精细、美艳绝伦的珐琅器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大家可以从胎体胎质、釉料颜色、画工等方面进行最基本的鉴别:上好的珐琅器胎体十分细腻、均匀,仿制品往往胎质疏松;珐琅釉料颜色以温和、滋润为好,纯度高但不刺眼,珐琅器仿制品釉料的颜色一般是用化学物质调配而成,纯度高但没有用矿物粉末调色的颜色温和;而珐琅器中的珐琅彩由于是皇家御用品,按照最高标准绘制,其画工相当精致,一般的仿制品不可能达到皇家的精细程度。

  如果对珐琅的研究再稍微精深一点,可以发现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制作的珐琅彩中,以盘、碗、碟、瓶、壶等造型居多,如果发现有其他制型,应该多加小心。从落款上看,康熙年间烧制的珐琅彩落款为蓝色彩料楷体字“康熙御制”,其他的落款都可能是民国期间的仿制品。雍正年间的珐琅彩落款为“大清雍正年制”和“雍正年制”,前者居多,字体为楷体。乾隆年间的珐琅彩落款为“乾隆年制”或“乾隆通宝”蓝色釉料楷体字。

  珐琅彩中含有化学元素“硼”,其他彩瓷一般不含而不露有这种元素。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可以检测出其中的元素成分加以鉴别。

  珐琅器是西洋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代表,是东西方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晶。欣赏珐琅器这种舶来的工艺品,不仅要对西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工艺技术有一定了解,还要联系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待珐琅的态度并结合中国传统艺术进行综合评价。面对珐琅器这种精美富丽的工艺品,我们不能单从外观、工艺上去理解其中的内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外在图案、器形、落款等元素的分析,联系制作珐琅器的时代背景,与古人进行对话和心灵上的碰撞,这才是欣赏珐琅器的最高境界,也是珐琅器价值的最好体现。(文章代码:2123)

  

  责任编辑 赵 柠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