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如何“生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而“生态建筑”,有人也叫它“绿色建筑”,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我们经常提到或者听到“生态小区”、“生态建筑”,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些东西,它们又是如何实现“生态”的呢?

  

  “绿色建筑”,跟绿化无关

  

  许多人理解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似乎就是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建筑环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跟绿化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中,美国的“LEED认证”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LEED(Leadership 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认证体系,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能源与环境的领先设计”。它追求的是在建筑的整个建造和使用期限内,在完成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而就像我们生活中看到的许多“高档小区”,种植名贵的花草,需要昂贵的维护费用,虽然看起来非常“绿色”,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反倒最不符合“生态建筑”的理念。

  

  LEED体系,如何认证

  

  “绿色建筑”的认证算得上是新鲜事物。1993年,美国成立了“绿色建筑理事会”,简称USGBC。很快,他们认识到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标准来定义“绿色建筑”。1998年,这样的一套认证体系出台,即LEED1.0版。经过广泛地修改,LEED2.0版在2000年出台,到2005年修订的LEED2.2版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绿色建筑”的标准被分为了6个大的方面,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位置、水的使用效率、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空气质量以及建筑在设计上的创新。

  “绿色建筑”的认证是一种自愿行为。过去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果一座建筑的修建者希望获得LEED认证,就可以向“绿色建筑认证机构”(GBCI)提出登记申请。绿色建筑认证机构跟建筑设计和修建方工作,对以上6个方面的7项基本要求以及69个小项分别进行评估。其中,7项基本要求是必须满足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LEED认证。69个小项中每一个小项可能得到1分、0分或者,1分,最后把得分相加,如果得分在26分32分之间,就可以得到“LEED认证”,33分~38分则为“LEED银级”,39分~51分为“LEED黄金级”,而52分以上则为“LEED白金级”。

  LEED认证看上去似乎只是几个分数的简单相加,但其实那其中的每一个小项对于房屋建造者来说都意味着它们所伴随的一定的建筑成本,有的容易达到,有的则需要高昂的实现成本。比如,在“可持续的建筑位置”这一基本项中,避免修建过程中的污染是一项基本要求,通过了这一项,认证才能继续进行。这个大项共有14个小项,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位置选得合适,那么“发展密度与社区联系”和“公共交通”这2个小项就可以拿到2分,但是这样一来“公共空间最大化”这个小项就不容易满足了。再比如,在“材料与资源”这个基本项中,收集和储存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是基本要求,如果使用可回收材料或者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在“能源与环境”基本项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越多,得到的分数就越高,它规定如果一座建筑物采用太阳能来满足整个建筑2.5%的能源需求,就可以得到1分,提高这个比例,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如果采用了某些优化的设计,使得它的能源消耗比标准能耗要低,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于是你可以想象,一个建筑得到的分数越高,就意味着它可以实现的成本低的得分点用得越多,如果最后想得到附加分数,需要的成本就越高。所以,要达到黄金或者白金级的LEED标准,对建筑就做出了很高的要求,成本也会很高。

  2009年,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推出了LEED新版本,使用范围更广,评分更加细化,可得到的总分也变成了除100分的基本分外再加10个附加分值,相应的不同等级认证所需要的分值也做了调整。不过基本理念还是一样——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之内,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破坏。

  我国的北京奥运村曾经通过了这个体系黄金级的认证:在2008年9月,当时美国的财政部长保尔森为奥运村颁发LEED绿色认证,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称,北京奥运村本次荣获了全球仅有8个建筑项目的“社区建设”项目LIEED大奖,这也成为了中国在LEED体系中的首个获奖项目。

  

  中国的生态住宅评估

  

  中国在2006年制定了自己的《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居民住宅,并将LEED认证体系作为其重要的参考,它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住宅小区节约资源(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及防止环境污染”。这个评估标准分为5个大项,包括: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建筑材料与资源,并按照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各项评分标准和细则。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随着建筑功能的强化,非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越来越高。所以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也势必要走“生态化”的道路。

  

  生态建筑的关键

  

  显然,“生态建筑”也好,“绿色建筑”也罢,强调的都不是把建筑修得更漂亮、更气派。它的核心是通过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这一途径,对整个自然界实行生态保护。但是,追求方便舒适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生态建筑”也无法以牺牲建筑的功能为代价。比如,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为了降低能源消耗而强行不许使用空调,是不现实和不必要的,这也不是“生态建筑”的目标。

  实现建筑或者城市的“生态化”、“绿色”,高科技的应用是根本途径。比如说,如果大量使用透明玻璃,那么对自然光的利用率就会增强,从而降低照明用电。但是用玻璃代替墙,一方面需要玻璃的强度足够大,否则玻璃易碎的话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就无法保证;另一方面,需要玻璃的隔热效果足够好,否则对空调和暖气的需求就会增加,而这又会增加能源消耗。同时,生产强度和隔热效果满足要求的玻璃和生产普通的墙体材料相比,生产成本和消耗的资源可能会更高。只有把所有的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中的能源消耗,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可以说,“生态建筑”的评定标准,既然是“领先设计”,那么就会随着建筑材料和能源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建筑用于人,“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概念,也必将要通过人的努力和牺牲来实现。“生态建筑”鼓励节能的交通方武,如公交、拼车、自行车等途径,如果所有人都把驾车作为追求的话,建筑设计中为节能而做的所有努力都大打折扣;而节约与循环用水、分类回收废品等等这些,也都是要靠使用者的“生态意识”来保证的。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应该是一个噱头,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应用与人类日益增强的生态意识的结合。当政府、社会和公众都对“生态建筑”的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有意识地去追求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会得到贯彻。(文章代码:1916)

  [责任编辑]赵柠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