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汉人已遍布西域等8则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我国西部边陲,是世界各大文明交汇之处和民族迁徙的重要通道。据《新疆史鉴》介绍,汉代以前及西汉时期,人们称在新疆的汉人为“秦人”。从新疆各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出,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有不少内地居民来到新疆,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开始在天山以南的轮台、尉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戍边官吏、屯田士卒、商人和家属等人大批来到新疆,汉人逐步形成遍布斯疆各地的大分散和各个屯田点小集中相结合的分布格局,这种格局延续到东汉和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中原政权对新疆的统治逐渐弱化,但汉人在新疆的存在一直持续。不少内地汉人迁居河西走廊,又辗转进入新疆,他们和魏晋屯田士卒的后裔汇集于高昌(今吐鲁番),建立以汉人为主体的高昌王国。5世纪末,金城(今兰州)人麴嘉被拥立为高昌王,这个麴氏高昌王国存在了140多年,曾是新疆地区最强大的政权。高昌王国向中原的北魏王朝朝贡不绝,也努力保持汉文化传统。唐朝初年,高僧玄奘经过新疆到印度取经,高昌国王麴文泰崇敬高僧,认玄奘为“御弟”,并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助玄奘西行,此事被写入《大唐西域记》中。

  

  “五毒”原是良药

  

  “五毒”原指五种主治外伤的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载:“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指石胆、丹砂、雄黄、巩石、慈石这五种药材,其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砂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有救人性命的功效,属良药。

  

  古代任官授职的称谓

  

  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授官。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拜:初任命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迁:由一官调任另一官。除:再任某官。摄:兼理,也指暂兼。选:量才授官。举:选拔。简:任命。行:兼官,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椅子的由来

  

  远古时没有椅子,人们席地而坐。管宁和华歆因志趣不同而割席绝交的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春秋时,人们开始坐在有6只脚的矮床上。如果要写字、吃饭,就放上一张叫作“案”或“几”的矮小桌子。汉末,北方少数民族的“胡床”传入中原逐渐广泛使用。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坐具,成为椅子的前身,到了唐代,胡床慢慢演变成交椅,又叫逍遥座。到南宋时,吴渊设计了荷花托首,这就是后来的“太师椅”。1955年,在西安发现了唐玄宗时代宠臣高力士之兄高元硅的墓室,墓室壁画上的人是坐在椅子上的,唐代的敦煌壁画上也有椅子。所以可以肯定,真正的椅子至今已有1 000余年的历史了。

  

  桌子的由来

  

  桌子的历史和椅子差不多,大约到唐代时才出现的。唐代以前,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人们居住的房屋大都十分矮小,人们坐卧的主要家具,只有铺在地上的席和很矮很矮的床。需要进食或写字时,就临时在席上或床上放置一张几案,用罢再撤去。195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信阳长台关一个战国楚墓里,出土了不少战国时的家具,其中就有床、几、案、俎等。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几和案就是桌子的前身,现在的桌子是由几和案发展而来的。真正的桌子出现在唐代。在敦煌第85窟的唐代壁画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屠夫在板桌上切肉的形象。从敦煌其他一些壁画中,人们也还可以看到一些人围坐在长的高桌旁宴饮的画面。我国现在最早的木桌实物,是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制作的,高86厘米,桌的四足使用圆材,造型古拙而稳重。

  

  为什么把医生叫“大夫”

  

  我国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尤其在农村)则称医生为“郎中”。这种称呼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唐末五代时期,朝政腐败,战祸频繁。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甚至把国家的官职拿来卖钱,致使官衔泛滥。当时,以官名相互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比如叫读书人为“相公”,称工匠为“待诏”,卖茶人叫“茶博士”,当铺老板叫“朝奉”,有钱的人叫“员外”、“宣敬”、“奉斋”。这既反映了当时卖官鬻爵的混乱,又反映了人民对那些封建官职的藐视:几乎社会上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用一个相应的官职名称来称呼。医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谁都离不开,因此人们就用官职中品级极高的“大夫”、“郎中”来称呼他们。但是,医生称“大夫”真正的起始则是我国宋代。在宋代,我国的医务制度和医学管理,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当时负担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翰林医官院的医官就分为七级,官职有二十二种之多,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全大夫等。这样,医生称“大夫”就成了正式的称呼,并无起先那种对统治者所设官职的藐视,而成了对医生的尊称了。这种称呼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最早的医学协会

  

  我国最早的医学协会是明代穆宗隆庆:年(公元1 568年)的“一体堂宅仁医会”。据徐春甫《医学入门捷径六书》中“一体堂宅仁医会录”记载:顺天府(即今北京)的医家徐春甫等,组织了“一体堂宅仁医会”。据载该会成员46人,如有徐春甫、汪宦(著有《医学质疑》、《统属诊法》)、巴应奎(撰《伤寒明理补论》)等,都是当时的名医。“宅仁医会”还制订协会条款22条,即:诚意、明理、格致、审证、规鉴、恒德、力学、讲学、辨脉、处方、存心、体仁、忘利、自重、法天、医学之大、戒贪鄙、恤贫、自得、知人、医箴、避晦疾。

  

  汉代官员的接待制度

  

  在古代中国,官场上的接待由来已久。一些记载表明。汉代官员外出执行公务时,通常由沿途的驿站负责接待,而接待的标准都有详细规定。比如当县令派手下到地方上办事时,办事员需要持介绍信才能得到接待,而介绍信还必须由县政府的3位副职联合署名才能生效。汉代还规定,接待时,官员的级别不同,吃饭的标准也不同。级别高的可有内有酒,而级别低的则只有少许肉,不能喝酒。(文章代码:1928)

  [文稿]李莉

  [责任编辑]蒲晖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