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递

死猪发电

  填埋、焚毁病死畜禽是防控动物疫情的有效举措,但不能解决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一家生物能源公司研发出一种将病死畜禽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的技术,将死猪送进高温炉进行高温分解,固体残骨和毛将被转换成可燃的气体。处理一头100千克重的猪,可生成16千克的工业用油,约1千克的黑炭(有机肥),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气还可发200度电。

  胖子减肥为何不易

  胖人总是抱怨喝口凉水都能长肉,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脂滴占据脂肪细胞的大部分空间,是中性脂质的主要贮存场所。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干预手段,使得实验鼠体内无法形成脂滴,结果发现制造脂肪的SREBP1基因功能也比一般实验鼠减弱许多。反之,当恢复脂滴制造时,SREBP1的功能得到加强,脂肪蓄积量也随之增加。这说明,脂滴促进制造脂肪,脂肪形成后反过来又增加了脂滴,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越胖的人越容易长肉,减肥也越难。如果能够开发出阻止这种循环的药物,就有可能预防并治疗肥胖。

  人类远祖或为“袖珍猴子”

  中外古生物学家在湖北荆州地区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阿喀琉斯基猴的骨架化石,其身体长约71毫米,重约20~30克,善于跳跃和四肢抓握,白天活动,主要捕食昆虫。阿喀琉斯基猴生活在距今55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早期,处于灵长类演化树非常接近根部的位置,也就是早期类人猿与早期眼镜猴刚刚开始出现分化的时期,因此阿喀琉斯基猴兼具类人猿和眼镜猴的特征。该物种的发现为研究灵长类动物的早期进化和类人猿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说明人类的远祖或比老鼠更小,可能是擅长在雨林树丛里跳跃的“袖珍猴子”。

  婴儿子宫里会练习表情

  对子宫内婴儿的扫描结果显示,婴儿们会做出一定的表情,比如24周时会微笑,而在36周的时候则会有皱眉等表达痛苦的表情。他们是真的感到痛苦吗?研究人员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指出,这很可能是婴儿在为自己出生后能表达痛苦的情绪做练习。一出生就会表达痛苦,这对婴儿来说很重要,这样婴儿们才会向照顾自己的人们传递他们的饥渴了或是不舒服了的信号。

  冰冻400年植物重新复活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考察北极冰川时,发现一些被冰冻了400年之久的植物,并在实验室中成功复活了其中的一些。放射性碳测年表明,这些苔藓植物是在400多年前的小冰川时期被冰川掩埋的,其结构被冰川很好地保存了下来。研究人员采集了这些苔藓植物的样本,并在实验室中对它们进行培养,结果培育出4个类别共计11株苔藓植物。这些苔藓植物能够再生,说明它们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能比人们此前所认为的强得多。

  发痒的“程序”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老鼠大脑,发现了一个脊髓释放的小分子,这个小分子能引发

  一个“程序”,之后老鼠大脑会感受到发痒的感觉。这个小分子被称为钠尿多肽b,它能选择性地注入老鼠大脑脊髓中的一个特定神经细胞,这个过程会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出信号。当钠尿多钛b或特定神经细胞被移除时,老鼠就会停止抓挠身上的大量痒诱导物质。由于老鼠的神经系统和人类的极为相似,科学家猜测人和老鼠产生发痒感觉的生理机制可能有类似之处,这个研究成果将为科学家寻找人体特殊分子提供帮助。只要找到特殊分子,科学家可以研制药物,帮助那些患有湿疹、牛皮癣等长期发痒病症的患者。

  龟壳从何而来?

  龟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有人提出龟壳是由表皮进化而来的,也有人认为龟壳是由爬行动物的肋骨进化而成的。近期,后一种观点获得了更进一步的证据。科学家重新研究了正南龟这种2.6亿年前栖息在南非的爬行动物的化石,其外形酷似蜥蜴,肋骨宽而平坦,上腹部呈圆形,颇具龟壳的外形。科学家认为,正南龟那些宽而平坦的肋骨和脊椎骨在进化的过程中会渐渐连在一起,逐渐形成由50个左右碎片组成的龟壳。无独有偶,2008年在中国也发现了跟正南龟很相似的爬行动物的化石,这一爬行动物生活在2.2亿年前,肋骨比正南龟的还要宽,该生物虽然没有龟壳,但是胸前长有跟乌龟大致相同的胸甲。

  塑料包装易致儿童血压高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包括食品塑料包装在内的普通塑料中的化学物质会增加儿童患高血压的风险。科学家对近3000名儿童展开了一项大规模联合研究,结果发现,食品包装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等化学物质会导致儿童发育初期的重要代谢及激素异常。早期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酯会抑制心脏细胞功能,导致血管压力增加,危害血管健康。但是新研究首次揭示了邻苯二甲酸酯与儿童心脏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塑料地板、塑料杯、沙滩球、塑料包装等物品中所含的无色无味有毒物质与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骤升有一定关系。减少儿童接触有害环境化学物质,少吃塑料包装食品,对保护儿童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蟑螂抗毒进化快

  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将一种致命的毒素放在食物里并让蟑螂吃下,这些中毒的蟑螂在回到巢穴之后很快死亡,而其他同类又因为食用死亡蟑螂的尸体而再次中毒并随后死亡。上述实验一直持续到1993年,科学家们发现毒物诱饵后来根本就对蟑螂产生不了任何作用。研究人员现在揭示出了其中的秘密,即蟑螂通过数代的进化其体内就能产生能够抵御毒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对于毒素中的葡萄糖产生反应。体内具备这种物质的蟑螂能够将其再传给下一代。

  利用基因技术改变蚊子嗅觉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采用新型基因技术,成功改变了蚊子的嗅觉,从而有可能让它们不再对人类感兴趣。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被称为锌指状结构核酸酶的基因工程工具,特定地使埃及伊蚊的orco基因产生突变,接着将这种锌指状结构核酸酶注射至蚊子的胚胎中,从而培育出产生突变的个体。

  【文稿】彭 文

  【责任编辑】庞 云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