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雾都”

2013年1月以来,雾霾天气一直笼罩着北京,1月北京雾霾天竟然多达29天,而雾霾预警信号的数量也是居今年冬季其他气候预警信号之首,达到30次。这相当于北京市民每隔一天就要经历一次雾霾天气。不仅如此,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长时间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雾霾天。这让人回想起1952年持续5天的伦敦大雾所引发的灾难,那场灾难至少造成1.2万人死亡。而1952年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现在大致相当,这也许并不只是巧合。

  “雾都”劫难

  1952年12月3日,伦敦气象台预告一个冷锋将在夜间通过,中午温度可达到6摄氏度,相对湿度可达70%,对于伦敦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日子,一个可爱的冬日。然而,就在人们沉浸在冬日阳光之中时,一场灾难正在降临。3日傍晚,伦敦依旧处于巨大高压气旋的边缘部分,北风“席卷”整个城市,但至4日上午,风速逐渐变小,云层逐渐遮蔽天空,及至中午时分,乌云已把太阳完全遮住,伦敦上空阴霾弥漫,当时气温为3.3摄氏度,相对湿度上升到82%。

  12月5日,一个异常的情况出现了。伦敦的风速低于每小时3千米,整个伦敦处于无风的状态,到处都是雾,站在泰晤士河上四面望去,恍如置身于云端之中。飞机航班被迫取消,火车只能缓缓移动,马路上只有少量的汽车仍在行驶,一些地方的能见度在1米之内。接下来几天,气候越来越坏,烟雾越来越浓,整个伦敦已经被笼罩在昏暗的烟雾之中,不少人因肺部难以吸入氧气而窒息身亡。直到10日,一个冷锋途经英格兰,凭借强劲的西风给伦敦带

  来了北大西洋的空气,伦敦的烟雾才逐渐散去。

  1952年12月5日~10日成为伦敦城历史上最黑色的记忆,短短5天至少造成了1.2万人死亡,这就是为什么在“伦敦烟雾事件”过去51年之后,经历过那场劫难的人仍心有余悸。然而,51年后的今天,作为伦敦友好城市的北京也要经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雾霾灾难吗?

  “雾”缘何而生?

  一般而言,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缓慢当中进行的。但为何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会在短时期内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其元凶就在于家庭燃烧和工业生产产生的颗粒物污染,而伦敦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则成了帮凶。

  13世纪时,伴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的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然而由于材料短缺,一些工厂开始用煤炭取代木材。当时人们担心健康受损,进行了抵制煤炭的尝试,但是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使得煤炭在17世纪时已经成为了工业和家庭广泛使用的燃料,其在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伴随煤炭而来的空气污染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以至于人们逐渐认为:为了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空气污染这个副产品是不可避免、必须接受的。

  然而,烟雾很快便显现了它巨大的杀伤力,1873年12月7日~13日,一场大雾笼罩伦敦,造成近千人死亡,这是史载第一桩与烟雾有关的大规模空气污染事件。1875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开始对污染、职业病等问题进行系统管理,并且在各城市设立公共卫生管理员。然而,动辄夺去上千条人命的烟雾事件在1880、1882和1889年一再重现,后来英国政府加强了工业管理,煤在工业燃料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煤烟污染有所减轻,但并无质的改观。二次大战后大规模经济重建,污染也随之回归,终于发生了那场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时值寒冬季节,伦敦的冬季相当寒冷,从凄风苦雨的“魔鬼11月”开始,英国广大居民家中普遍需要烧煤取暖,排放量比平时更高。由于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大多建在市内,工业燃烧所使用的主要原料也是煤炭,使得冬季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煤炭燃烧容易产生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以后,会附着在飘尘上,凝聚在雾气上,大量煤炭燃烧所排放的粉尘在空气中蓄积,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伦敦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

  伦敦城本身地处伦敦盆地,且常年潮湿多雾。1952年12月伦敦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加之当时连续几日的“逆温”现象,使得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于是,整个城市俨然变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

  “雾”必解决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在短短5天之内直接造成4000多人死亡,并且在随后的两个月之内,让8000多人又相继死亡。大雾使人患上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病、肺炎、肺癌和流感,就连

  在伦敦参加展览的牛,也因大雾死去。这场灾难终于让伦敦人彻底醒悟,空气污染到了必须治理的时刻。英国也以此为契机,走上了现代意义上空气污染治理的道路。

  加强公共立法。1952年的悲剧使得英国人痛下决心整治环境。1956年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出台。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燃煤火电厂都必须关闭,要求在英国一批城镇里设立无烟区,区内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还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英国政府还相继推出1968年的《清洁空气法案》、1974年的《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95年的《环境法》和2007年的《空气质量战略》等相关法律,旨在强制执行空气污染治理计划。

  发展科学技术。大量的煤炭燃烧是烟雾事件的罪魁祸首,在1952年烟雾事件之后,英国政府不断减少煤炭使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伦敦政府开始采用新型技术来清洁空气。比如,伦敦市政府正大力采用灰尘抑制剂这类化学手段清洁空气,使得清洁空气的水平提高了14%。

  官员带头,全民参与。在伦敦,政府公车几乎绝迹,只有首相和内阁大臣才配有公务专车,其他部长及市郡长都没有配备公务专车,如果你出门乘车运气好,副首相有可能就坐在你的旁边。除了英国官员积极带头环保之外,英国公民更是将环保当做一种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到治理空气污染当中来。除此之外,媒体、企业也积极发挥其作用,共同治理空气污染。

  正是伦敦人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今日伦敦告别了“雾都”。

  北京会是下一个“雾都”吗?

  20世纪60年代伦敦便被赋予了“雾都”这一称号,据统计,当时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八十次,平均每5天就有一个“雾日”,一度“伦敦雾”引得众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观看。但是现在还慕“雾都”之名前来观看的旅客可能要失望了,经过治理,现在的伦敦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见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伦敦已经告别了“雾都”这一称号。据“伦敦空气”手机软件观测,北京时间2013年1月13日21时的伦敦空气质量为“低污染”,其中氮氧化物1级、臭氧1级、可吸入颗粒物(PM10)2级、可入肺颗粒物(PM2.5)2级、硫化物1级(数字越低表示污染越轻)。然而,作为伦敦友好城市的北京,2013年1月12日晚上23时,北京西直门北、南三环、奥体中心等监测点细颗粒(PM2.5)实时浓度突破900微克/立方米,西直门北监测点最高达993微克/立方米,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如此的环境污染已经爆表,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

  初春以来,北京的空气污染时间越来越长,雾霾天气越来越多,北京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雾都”?伦敦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治理空气污染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同时需要政府、社会和公民的积极配合和全民参与,也唯有如此,北京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雾都”。

  【责任编辑】林 京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