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脚鲣鸟

红脚鲣鸟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保护动物。它的体长约为63~74厘米,身体的羽毛洁白无暇,仅有部分飞羽为黑色。头部和颈部有黄色的光泽,头顶上缀有少许红色。它的翅膀狭窄,长而尖,尾羽共有14枚,呈楔形,非常适合在海面上掠水凌空。一双红色的脚上,具有发达的脚蹼,又使它在水中畅游时得心应手。

  红脚鲣鸟在热带地区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的岛屿上繁殖,在我国仅见于西沙群岛一带,是当地最常见的一种海鸟,常成千上万只栖息于西沙群岛最东部的东岛上。

  红脚鲣鸟是典型的热带海洋鸟类,飞翔能力极强,也善于游泳和潜水,在陆地上行走也很有力。在夜间,它有较强的趋光性,所以有时会被灯光引诱到轮船的甲板上或者岛上居民的花园里。每天清晨便飞到海上觅食,傍晚再飞回栖息地,很有规律,所以渔民不仅可以根据它飞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场所来寻找鱼群的位置,还能在海上迷失航向时,沿着它飞行的路线来确定返航的方向,所以它又被称为“导航鸟”。

  红脚鲣鸟主要以鱼类为食,特别是鲅鲛鱼,也吃乌贼和甲壳类等。它的喉部疏松呈囊袋状,所以可以吞食体形较大的鱼,并能长时间地贮存。红脚鲣鸟的分布区正是台风频吹的地带,而且台风季节较长,每当台风袭来,它们便无法再到海上去觅食,这段时间就主要依靠喉囊中贮存的食物来维持生活。由于获得食物不易,所以它们忍耐饥饿的本领很强,可以半个月左右不进食。

  红脚鲣鸟在海岸和海岛上繁殖,每窝产1枚卵,偶尔也有产2枚的。孵卵由亲鸟轮流承担,孵卵方式十分有趣,不是像一般鸟类那样伏卧在卵上,而是将卵踩在脚下,通过脚上脉管化的皮肤向卵传递体温。天气很热的时候亲鸟则不需要孵卵,反而要站在卵的旁边,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强烈的阳光,以保持恒定的温度。雏鸟需要经过亲鸟共同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喂养才能长大,3个星期以后就能同亲鸟一起到海上去飞翔,5个月后就能飞到大海深处,独立生活。

  红脚鲣鸟是居留性的鸟类,不作长距离的迁徙,繁殖期过后在栖息地附近的海域上空游荡。在红脚鲣鸟世世代代居住的岛屿上,排出的粪便日积月累,逐渐形成1~2米厚的鸟粪层,其中除了含有丰富的磷质之外,还含有有机质和氮素养分。这种鸟粪磷肥,只要筛出其中粗骨部分即可以直接施用,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为了有效地保护这种珍稀的鸟类和宝贵的鸟粪资源,1980年我国在西

  沙群岛中面积为180公顷的东岛建立了以保护红脚鲣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位置最南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鸟类密度最大的保护区之一,共有大约5~10万只红脚鲣鸟聚集于此。(文章代码:102125)

  [责任编辑]庞云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