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的神话

不久前,来自德国一家水族馆的章鱼保罗因准确预测南非世界杯8场比赛的结果而成为最神奇的动物明星。无计其数的人拜倒在保罗的八爪之下,认为它真的可能拥有某些“超能力”。事实上,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许许多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有关章鱼的稀奇古怪的故事。而在科学上,科学家们对章鱼的浓厚兴趣至今仍然有增无减。

  

  记忆系统有两套

  

  章鱼又名八爪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动物的通称。全世界章鱼的种类约有200多种,它们的体形相差极大。最小的章鱼体长仅5厘米,而较大的体长达5.4米,腕展可达9米多。事实上,没有人确切知道章鱼到底能长到多大。1957年,一只巨大的章鱼搁浅在加拿大海滩上,它直径达9.6米,体重为272千克。

  如同所有的软体动物一样,章鱼的身躯柔软,没有骨骼,但在躯干背面表皮内还残留有退化了的贝壳。它的身体呈囊状,头与躯体分界不明显,有大的复眼及8条可收缩的腕。每条腕均有两排肉质的吸盘。

  章鱼是一种敏感动物。它有两个记忆系统:一个是大脑记忆系统,另一个记忆系统则直接与吸盘相连。它的神经系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复杂、最高级的,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而且在脑神经节上又分出听觉、嗅觉和视觉神经。

  更令人感到新奇的是,章鱼有三个心脏。一个是普通的心脏,每分钟跳动30~36次,它的搏动把血液送至身体的各个部分。另两个称为鳃心,使血液通过两鳃进行气体交换。它的血液也非同寻常,呈淡蓝色。当充满氧气时,则变为深蓝色。

  

  与人相似的眼睛

  

  章鱼有很发达的眼睛,这是它与人类唯一的相似之处,甚至两者在“眼神”上也很相像,这不能不使科学家们感到吃惊。海洋里的任何动物,都没有像章鱼那么灵敏的眼睛。章鱼眼睛的视网膜上,每平方毫米约有63000个接受光线的视锥(人眼为400000个)。

  就其结构而言,章鱼的眼睛与人的眼睛并无太大的区别。它的眼不但很大,而且构造很复杂,前面有角膜,周围有巩膜,还有一个发达的晶状体。不过,章鱼眼睛的角膜并不连成一片,中心处有宽孔。此外,人眼对不同距离物体的焦距调节是以改变水晶体的曲度来完成的,而章鱼则通过移开和靠近视网膜来调视,如同转动照像机镜头一样。

  章鱼的其他感觉也很敏锐,它们的皮肤表面分布有触觉、感光、嗅觉和味觉细胞。科学家曾进行了如下实验:往章鱼的身旁滴一滴水,这滴水是从养殖海鳝的鱼缸中取来的,而海鳝是章鱼最为凶恶的敌人。章鱼立即表现出非常恐惧的神态并将身体变成红色,迅速逃之夭夭。那么,它是用哪一种感觉来识别敌人的呢?是味觉,还是嗅觉?其实,对于章鱼来说,这两种感觉的差别并不大,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差别。章鱼具有能分辨酸与甜、成与苦的味觉器官,除了舌和唇,在腕手的内部表面也有分布。此外,章鱼用腕手还能精确地分辨麝香气味和有芳香气味的物质。

  章鱼是否能听到声音呢?从外部看,章鱼并没有耳朵,但在其头骨内有两个钙质结晶囊,这便是兼有听觉作用的平衡泡。声波振动了钙质结晶,再传到平衡泡敏感的囊壁上,章鱼就此听到了声音。钙质结晶体还可帮助章鱼判断它所处的空间位置。

  

  善于玩弄色彩

  

  章鱼是软体动物中技艺高超的“变色龙”,它可以随时变换自己皮肤的颜色,使之和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原来,在它的皮肤下面隐藏着许多色素细胞,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液体,如同“水彩颜料筒”一样。每个色素细胞边缘上围绕着大量很细的放射状肌束,称为扩张肌。扩张肌收缩时,使色素细胞拉长,“颜料”的面积就扩大了。扩张肌复原时,色素细胞又恢复原形。扩张肌可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处于紧张状态,使皮肤保持所需要的颜色。

  眼睛是调整肤色与周围背景相一致的直接指挥器官。眼睛得到的视觉印象,通过复杂的生理渠道进入神经中枢,而神经中枢给色素细胞发出相应的信号,扩张和收缩一些色素细胞,使之调配成最为适宜的伪装颜色。

  章鱼的色素细胞,包括黑、褐、红棕褐、橙黄和黄等颜色,其中最大的是黑色素细胞,位于近表皮处;最小的为黄色素细胞。这几种颜色的组合,当然不能调配成章鱼所具有的形形色色的颜色以及散发出的金属光泽。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原来,章鱼的皮肤里还藏着具有特殊性质的虹彩细胞。它们位于色素细胞层之下,具有大量明亮的节片,构成折射和反射光线的棱镜和反光镜的完整体系,使光分成五光十色的光谱。因此,章鱼动物配色和伪装的本领远远胜过蜥蜴类中著名的“变色龙”——避役。

  每当生命攸关时,章鱼便会想尽办法不断改变颜色恫吓对方,时而全身佝偻,腕手弯弯曲曲;时而身体充气鼓胀起来,以示自己非常庞大;有时还突出滚动着的眼睛挺直身子,摆出准备向对方发动进攻的架势。如果这些还不足以把对方吓住,到了黔驴技穷时,它就喷出一股墨汁,一下子消失不见了。

  

  出色的“建筑家”

  

  章鱼是出色的“建筑家”,它会利用触腕巧妙地移动石头,往往能拖动超过自身重量5倍、10倍,甚至20倍的大石块。对于章鱼来说,石头既是它们的建筑材料,又是防御外来敌害攻击的“挡箭牌”。

  章鱼会自力更生地建造住宅。它们将石头、蚌壳和吃剩下的螃蟹甲壳捡在一起、垒成堆,从堆顶处向下挖出一个像“火山口”似的深坑,顶部还要用大石块盖起来,章鱼便在里面安家落户。章鱼若采取出击行动,总是预先拿一块石头,像手持盾牌一样挡在自己的前面。在受惊的一霎那,就迅速将“盾牌”移向有危险的那一面。当它步步退却时,则用石头“盾牌”断后。

  在章鱼栖息的地方,常有“章鱼城”出现,这些由石头筑成的“章鱼之家”鳞次栉比,颇为壮观。潜水员就曾观察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建筑物。典型的壁垒式城堡,带有半米长扁平石块的顶盖,高出海底20厘米左右。后面由小石块和碎砖作垫脚,里面有一深20厘米的坑。在屋檐的前面有一小围墙,是用各种能找到的废料,如螃蟹甲壳、牡蛎壳、瓦片、石块,甚至海胆等堆成。

  章鱼收集建筑材料,修造自己的房屋,甚至能把石板稍稍抬起,下而垫好材料,这些复杂的活动过程说明了章鱼的大脑有多发达。

  

  奇特的繁育过程

  

  章鱼的繁育过程也很奇特。章鱼是雌雄异体的动物,雌雄的区别在于它的腕。雄性的章鱼在八条腕中有一条比其他腕的长度略短,而且特化成了交接器,称为交接腕,它是雄章鱼的生殖器官。

  别看章鱼对待敌人凶狠残忍,对待自己的子女却百般抚爱,体贴入微,甚至累死也心甘情愿。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发现:雌章鱼也许是世上最尽心也是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母亲。它一生只生育一次,产卵的时候,把一串串晶莹饱满的犹如葡萄珠似的卵连成一条“绳”,挂在自己精心选择的洞穴之中。在4~8周的孵化期间,雌章鱼寸步不离、全心全意地照料自己未来的儿女,不吃也不睡,不仅要驱赶猎食者,还要经常温存地用吸盘抚摩、翻动卵,使它们保持清洁,并且不停地摆动触手以保持洞穴内的水时时得到更新,使未孵化的小宝贝们得到足够的氧气。直等到小章鱼从卵壳里孵化出来,这位“慈母”还不放心,唯恐自己心爱的孩子被其他海洋动物欺侮,仍然不肯进食,腕手也仍然毫无意义地摇摆着,护卫着那些剩下的空卵壳,直至精疲力竭而死去,尽完了自己一生的职责。

  

  能两足行走

  

  最近,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印度洋底有两种章鱼在逃避猎食者时能用2只触手在海床上行走,并同时用其他6只触手做伪装,而这种“两足”走路的运动速度远超过运用8腕足。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可以进行两足行走的水下生物。

  在面对危险时,条纹章鱼会把8只“爪”中的6只向上弯曲折叠,摆出椰壳的模样,而剩余的2只“爪”就会站在海底地面上,偷偷地向后挪动,像会移动的小椰子,姿势很是滑稽。另一种章鱼全身长满了棘刺,大小有如核桃。它在行走时,将2只触手高高举起,其他4只也抬高,用剩余2只快速地倒退行走,看起来像“一团踮起脚尖走路的海藻”。科学家认为,这两种章鱼的行走方式是一种逃生方式,不用于走路的6只触手起到伪装的作用,以逃脱捕食者的攻击。

  此外,这一发现还对传统的动物行走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理论认为,动物必须具有骨骼和骨骼肌,通过肌肉拉动坚硬的骨骼才能行走。但是章鱼是没有骨骼和骨骼肌的,它的腕足也没有关节,但它却做到了这一点。而它的模仿成椰子或海藻的伪装“功力”的确需要一定的“智力”。

  科学家还对章鱼的行为和脑的生理进行了较为完善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认为章鱼是所有无脊椎动物和某些脊椎动物(如鱼类)中智力最高的。它们能识别几何图形,区分小方块、大方块和三角形,同样大小的黑白圈,十字与正方块,菱形与三角形等等。它们这方面的能力甚至并不亚于象和狗。

  章鱼有较发达的神经系统,并且天性好奇、肯学,还有很好的记忆,对掌握的经验永不忘记,形状古怪的章鱼却有如此好的“脑子”,实在令人称奇。然而,章鱼最大的不幸在于它们的寿命超不过3~5岁。短命限制了章鱼获得知识的机会,也摧毁了章鱼深入学习的念头。

  据说,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曾梦见过:一种被称之为奥克托普斯的庞大章鱼统治着从加利福尼亚到日本的北太平洋沿岸水域。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锡安城的战士们遭到了成群的智能章鱼的袭击,它们“手腕”既狠又准,杀伤力极强。也许好莱坞的大师们也看到了章鱼的特殊潜力。当然,章鱼的“智力”更值得人类去开发。

  

  责任编辑 庞 云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