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的故事

水井的发明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5000年以前。水井的发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亲近水源的形式,它是中国古代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

  

  水井与百姓生活

  

  水井的发明打破了人们依赖河流生活的限制,逐水而居渐渐演变成为依井而居。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围绕着水井居住生活,聚落的规模不断增大,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城市格局:水井一般都位于聚落的中心地带或干道的交叉处,房屋围绕着这一中心,就地势自由布置,街巷依水井而延伸,整个聚落逐渐向外扩张,规模逐渐扩大,从而形成了村落、乡镇、城市,因而也就有了“市井”一说。

  《史记·平准书注》中写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日市井。”古时候,除了祠堂、宗庙等礼制建筑外,人们其他的公共活动如休闲娱乐、集会买卖等都会在水井边进行,这时的水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取水和用水的需要,同时也成为了人们进行交流的公共场所。邻里相聚井边,妇女在井边洗衣、洗菜、淘米,说东家、道西家,毫无顾忌聊个不停;男人则用水桶到井边汲水,井边的方寸之地成为了居民聚集闲话的场所,生活其乐融融,有滋有味。附近可以看到小商小贩们扛着扁担走街串巷,吆喝买卖;中年夫妇在井边悠闲地下棋:老人们叼着烟斗晒太阳,生活传统而悠然,传统市井生活显示出安逸朴实的大众文化魅力。水井对于百姓生活来说意义重大,修造水井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大善举。饮水思源、吃水不忘凿井人便是百姓对这种善举的最好赞誉。因此,修井成为有志于流芳后世的士绅们乐此不疲的一件事情,也造就出了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水井景观。

  北京城缺少地表水源是自古就有的事实,偌大的北京城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井,根据近年来考古方面取得的进展,在北京市宣武门到西便门一带出土了大批战国至汉代的井圈。民间需要打井汲取地下水,北京城是世界上水井最密集的城市,从元代开始,几乎每一条街及每一个巷子都有一两口公用的水井。有人根据《京师坊巷志稿》做过一个统计,就城内而言,可以数出699个公共水井,加上城外的水井数目,将更为惊人,而且还有大量没有记录在志稿里的大户人家及庙宇内的私家水井,如果全部计算在内,料想光城内就能有1000个以上的水井。北京称巷弄为“胡同”,“胡同”原是蒙古语水井之意。推想可知,元代建大都时就是将井编号以称其巷弄,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才逐渐以住户或机关名称称其巷再,如史家胡同、东厂胡同等。许多巷弄名称还保留与水井有关的字样,例如二眼井、三眼井、四眼井、小铜井、大甜水井、小甜水井等。

  据《京师坊巷志稿》一书说,最好的井是“十王府井”,即是王府井大街一名之来源,其次有丁家井、天师宫井、詹事府井以及大小甜水井。由于地表渗入、天气情况、人为原因等,水井的水很容易被污染,保护井水的清洁也就成了百姓生活中最为关注的事情。中国自古有“千里井,不反唾”的俗谚,也流传了不少因“反唾”遭报应的故事,反映了古人一种最朴素的环保意识。自家一口井,懂得保洁爱护,那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几家合用一井或大家共用一井,知道保洁爱护,则是中国人集体观念的展示;离家出行,还能爱护途中所遇水井,那就更见人品修养。

  近代以前,在城市中没有自来水管道,水井成为百姓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工具。在生活的锤炼与结晶中,在与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相融合的过程中,水井也具有了中国特色的文化意义。

  

  水井与符号文化

  

  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中国的传统观念视并为命根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同时,水井本身又恰恰位于地上而深入地下,井口小,如果人在其中,所见井上之天也就小。这种特殊的空间视野便引申出“井”的又一重符号内涵,即坐井观天。这一意思的形成是源于刚刚提到的“水井作为家国故园的象征”的符号象征,集中体现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对人思想的禁锢、束缚,阻碍着人们超越现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脚步。“坐井观天”、“井底之蛙”等成语便由此而来。

  佛教作为一件舶来品,已经完完全全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它与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了佛法无边的大智慧。水井在佛家教义中被看作是功德的载体,它具备了普渡众生、解救众生于水火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可以依托的身心归宿的象征。“井”还可以洗刷人们前世今生的罪恶和冤孽,从而成就一种功德,并将其渡向极乐世界。

  北京故宫里有一口水井,名为“珍妃井”。关于这口井的传说是慈禧太后在杀害戊戌维新派志士后,对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百般加害,并将其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走前令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历史上关于珍妃的死因有不同说法,但这口令珍妃香销玉损的井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也是“水井”符号最为凄惨的一层表达,“井”常常成为受欺凌妇女最后的归宿。走投无路时投井而死,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中俯拾皆是。“井”象征着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彼岸的家园,是她们灵魂与肉体最后的归依,同时也是她们悲惨命运的象征。在封建理教统治下,井成为这种杀人礼教的卫道者、帮凶和刽子手。

  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并也就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特别是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并往往成为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象征,据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神仙、鬼怪、隐士、异人的故事,如《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在正史当中也记录了不少关于井的怪异事情,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理想的永恒追求,并也因此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是丰富多彩,在历史、哲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符号概念,在这里仅举几个例子以飨读者,也许这可以成为你探索的一个起点。下次当你走在一条古城街道上时,也许在破败的庭院,也许在寻常的巷陌,有一口尘封多年的古井,在它背后,肯定承载着一段古城的历史与文化,等待着你来开启。

  

  责任编辑 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