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职人文化

  “菊”与“刀”的统合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1948年)在其经典名著《菊与刀》中,以“菊”和“刀”概括日本的民族和文化性格。在作者看来,“菊”是日本民族性格“纤细柔美”的象征,“刀”则是日本民族性格“好勇斗狠”的标志,她认为“菊”和“刀”共同构成了日本民族矛盾的文化性格。

  其实在古代日本,“菊”和“刀”很早就统一在一起了。笔者举两个事例予以说明:第一个事例是平安末年的后鸟羽天皇(1180~1239年)对“菊”和“刀”似乎特别钟爱,他把各地的工匠召集到朝廷制作刀剑,甚至自己下窑锻打,把自己设计的十六花瓣菊纹镌刻剑身,并亲自烧冶。他还将菊纹印在皇家服饰和车舆之上,使其成为皇族家纹,后来就有了“菊花王朝”之雅称。第二个事例是江户时代的“肥后武士菊”,肥后藩主细川重贤(1721~1785年)在藩府设立菊坛,指挥属下佩刀的武士四季种菊,很多武士因而成了“菊细工”,即掌握高超菊艺的“职人”(职人即手工艺人)。武士秀岛七右卫门菊艺精湛,自成门派,被称为“秀岛流”,其所撰写的《养菊指南车》(1819年)成为古典菊谱的最高经典。这一传统赓续了240余年,使“肥后武士菊”成为日本古典菊文化的最高典范,堪称“菊道”。

  无论是后鸟羽天皇的菊刀,还是肥后武士的菊艺,都将“菊”与“刀”融汇在一起,前者是“刀”中有“菊”,后者是“菊”中有“刀”,而将两者揉合在一起的便是天皇下窑、武士艺菊的职人精神。再说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写成于60余年前,战后日本被迫制定了“和平宪法”,“刀”被锁入库中,不能碰“刀”的日本人,将其精力倾注于以“菊细工”为代表的职人活动,通过精益求精的“日本制造”创造了“日本奇迹”。“刀”已淡出,“菊”则独存,所以再以“菊”和“刀”来形容日本当今的文化性格恐怕有点过时了。从这个角度而论,如果一定要拈出一个意象来指代日本民族性格的话,恐怕首选还是职人气质吧。

  

  老铺与职人

  

  日本420余万的中小企业是“日本奇迹”的主要创造者,其中有超过10万家百年以上的老铺企业成为中小企业的台柱,由几十万职人作为其主要构成。韩国中央银行在几年前对世界41个国家的老铺企业做过一个统计,发现有200年以上经营历史的共有5586家,其中日本占了3146家而居榜首,所以可把日本称为“老铺大国”,而支撑老铺的便是职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日本称作“职人国家”。

  日本从飞鸟时代传入华夏的典章制度之后,也将社会分成“士农工商”,但是劳心者和劳力者之间的壁垒并不森严,“工”即职人受到相当尊重。司马辽太郎在其《日本的原型》中指出:“日本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尊重职人的文化”,他把这种文化称作“重职主义”,即劳身的手工艺职人受到社会的敬重。他举镰仓和室町的武士为例,他们一边当兵习武,一边兼职打工,不单单武士兼职,连室町名门伊势家,贵为领主,竟然也世世代代兼职制作家传马鞍,以劳身为荣。上述后鸟羽天皇亲自锻冶刀剑,当然也是这种重职主义的体现了。

  

  职人的神业

  

  “职人文化”在江户时代进入全盛时期,江户城(现日本首都东京)人口繁盛,顶峰时超过100万人,其中一半为本地和各地驻京的武士,而大约有25万手工艺职人为贵族和武士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如织染、陶器、涂漆、五金、玉石、人偶、和纸、木竹品之类,当然更多的还有餐饮、栈房、钱汤等服务行业,一时职人高手辈出。职人是传统工艺(服务)的承传者,他们从上一代承受技艺,一生以“目无旁视”的专注精神从事其职,完善技艺,然后传薪给下一代职人。

  职人往往把自己的职业视为“神业”,尤其是承自祖上的家业,更是先祖神灵的托付,职场就是“神棚”,“人在做、神在看”,必须持有十二分的虔敬,就像对待神祗一样,秉持敬畏的态度来从事其业,以维持先代传下来的祖业。既然是神业,各行业职种本身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一定要分出高低的话,手工艺职业在现今似乎依然受到高度尊崇。日本的职业调查机构专门调查13岁以下少年儿童的职业梦想,这些儿童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往往具有指标性质,其统计显示,历年最为儿童憧憬的职业是“蛋糕师”,领先于专业运动员、医师和公务员。

  传统的日本职人往往一生只从事一职,很少会“见异思迁”。日本人自造了两个成语,很能说明问题。一个叫 “一生悬命”,即一生把命都悬在所从事的职事上,是敬业精神的具体写照;另一个叫 “一筋”,有点类似中国的“一根筋”,即专注于一道、一艺,从一而终,决无变心的可能。日本人尊重勤勉的职人往往超过崇拜出类拔萃的天才。

  

  泛职人文化

  

  日本文化主“敬”,除了其“多神教”的传统背景之外,恐怕更是职人精神的反映吧。敬业精神使得职人不敢怠慢自己的神业,通过勤勉和努力,追求技艺的完善。这一完善过程,归纳起来有三大境界:首先为“达人”,即通达本业的精湛技艺,达到于本业无所不知的境界;其后技艺更为精进者为“名人”,即以一艺之秀声名远播,成为本业的代表人物;技艺最高者为“国宝”,或称“人间国宝”,是国家“文化财”或者“无形文化财”的创造者和保有者,掌握着行业的最高技术,技艺臻于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而职人也成为行业之“神”,受到全社会的尊宠。日本政府到2010年9月为止,在“工艺”一项,共认定全国陶艺、漆艺、织染、竹木金石诸工等165名手工艺职人为“人间国宝”,对他们给予特别资助。

  如前所述,日本传统的职人精神并不限于职人行业,而是遍及整个社会,笔者将此现象命名为“泛职人文化”。譬如在日本媒体常见“政策职人”、“相扑职人”、“科学职人”和“教育职人”等称呼,均指在本领域里掌握高超技艺的能人,而不一定是以手工谋事的职人。尤其是劳心的政治职业,本来和手工艺职人相去甚远,但日本多有以政治为业,祖孙相传,有迄四、五世代者,被称为“政治屋”。因此,泛职人文化也成为当今日本文化性格的主要特征之一。

  各行业从业人员的努力是泛职人文化的最大优点,使得日本成为美国之后、握有世界最高技术的第二大国。美国军方用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尖端武器,如诱导炸弹和电波干扰装置等,其关键部品多由日本的企业制造。再如渊源于江户节能传统的日本当代节能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去年为止,和环境、节能有关的世界专利技术申报,八成来自日本,其中大部分为相关行业的职人所提供,节能技术被看好将成为日本第三度崛起的重要法宝。

  不过这种泛职人文化也有诸多弱点,如职人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行业,目不旁视,往往缺乏对行业发展方向的预见能力,而且因为将自己的行业视为神业,不及其余,导致心胸狭窄,无法接受外来的新事物。职人文化的这些弱点在现今日本社会以及民众身上的体现将会越来越明显。

  【责任编辑】王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