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公务员’薪水高”等7则

宋朝“公务员”薪水高

  

  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除以上薪饷外,各种福利补贴名目繁多,计有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官员家中役使的仆人衣食及工钱也由政府“埋单”。宋朝还设立“祠禄之制”,德高望重的高级官员可以定期疗养,一切费用均由国家承担。优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员很少有自愿致仕(退休)的,有的为延长任职期限,竟改动年龄。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通货膨胀

  

  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因铸币不当引发重大通货膨胀的应该是王莽朝。公元7年到14年,王莽三次改革币制。下令除五铢钱外,更铸“大泉”(“泉”即“钱”),重12铢,指定面值却为50个五铢钱;又造“契刀”(一种刀形货币),指定面值为500个五铢钱;造“错刀”,指定面值5000个五铢钱。从汉到隋,铸币以重量命名,主要币种是“五铢钱”。按古算法,24铢为1两。王莽三次改铸和滥发大面值虚价钱币,结果是“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社会物价飞涨,经济衰退,最后导致王莽新朝迅速灭亡。东汉后期爆发黄巾起义后,社会大乱。公元189年,董卓进京,把持朝政。他和王莽相反,“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工艺和铜质极差,但面值不变。“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贷不行”。劣钱引起物价飞涨,经济凋敝,连以五铢钱为基础的货币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

  

  北大秦简牍现800字“数论”

  

  北大去年年初获赠的秦简牍中发现了一段失传两千余年的佚文,竟是我国最早的数学理论论述。经考证,这批简牍抄写年代下限在秦始皇后期。简牍内容涉及古代政治、地理、社会经济、数学、医学、文学、历法、方术、民间信仰等诸多领域,内涵之丰富在出土秦简中非常罕见。这批秦简牍中的《算数书》,是目前所见战国秦汉同类出土文献中数量最大的一批。与以往发现不同,这部《算数书》除了列举田亩、赋税、粮食兑换等实际问题的算法外,还包含了一段长达800余字的“数论”。这段“数论”以两位古人“鲁久次”与“陈起”问答的形式,详尽论述了古代数学的起源、作用和意义。这段失传两千余年的佚文,是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数学理论论述,对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史研究而言是填补空白的重要资料。

  

  “高足”的由来

  

  “高足”最初的意思是指良马、骏马。汉代的驿站里备有三等马,分别为高足、中足、下足,高足为上等快马。后来,“高足”由良马、骏马之意逐渐演变为指人的才能高。《世说新语·文学》记有郑玄与马融之事:“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是说郑玄拜马融为师,却三年也没有见着马融,只是由马融的高足弟子传授他知识。这里的高足弟子指才能高、学绩好的弟子。“高足”在这里充当的是形容词。以后又由此意变为指别人的高才门生,再后来,就泛指别人的门生了。

  

  古代行刑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

  

  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应该是在十一点44分左右。午时三刻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正当空,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此时,正是大气、地表、云层等接收了太阳辐射,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大幅上升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午时三刻”问斩犯人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往往呈现昏昏欲睡的状态,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在被砍头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如此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也有一些体谅犯人的考虑,体现了古代严酷法治下尚存的一丝人道主义。

  

  烧香起源于周期

  

  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烟”或“烟祀”。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烟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就是后世所谓的“烧香”。汉武帝对中国香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武帝为求长生,是神就敬,使香进入生活日用。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的真正的“香料”也传入了中国。由于有了真正的香料,武帝时的香事变得格外繁盛。

  

  “门生”溯源

  

  门生原始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门人”的称呼。这时的“门人”是对传授学业的先生而言,指受业弟子。孔子聚徒讲学,无论亲聆其教者,还是听其弟子辗转相教者,一律统称“门人”。另外,那时寄食于贵族门下的食客也称为“门人”。“门生”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宣帝时,而“门生”称呼的大量出现是在东汉。欧阳修《集古录》载后汉《孔庙碑阴题名》说:“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事实上后来不受业登上门生名录者,也称门生。甚至一些依附名势者也称自己是门生。这种门生根本与学问的师承无关。此种风习一直沿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稿 李莉

  责任编辑 蒲晖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