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人类脑图谱绘就”等9则

中国科学家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全脑精细分区图谱及其全脑连接图谱。人类脑图谱是理解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石。目前最常用的脑图谱还是100多年前德国神经学家布罗德曼在单个人的尸体组织标本上利用细胞构筑绘制的脑图谱。近年来虽然出现了一些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构建的脑图谱,但对脑区划分粗糙,很难与脑的功能解剖相对应。中国科学家利用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信息绘制的脑网络组图谱包括246个精细脑区亚区,比传统的布罗德曼图谱精细四五倍,具有客观精准的边界定位,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连接图谱。

科学家再次探测到引力波

  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消息在全球引起轰动也带来了各种质疑,比如认为这是一种罕见的小概率事件,难以重复。最近,LIGO宣布又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事件。此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两颗初始质量分别为约14倍和8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合并成一颗约21倍太阳质量的旋转黑洞所引起的。这个信号于2015年12月26日被LIGO的两台孪生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曾捕捉到第三个“疑似信号”,但由于该信号太过微弱而无法确认。再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意味着引力波事件的探测概率比人们以前预计的要高不少,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案例出现。

“健谈基因”

  为什么有人嘴笨,有人特会聊天?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原来是“健谈基因”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善于社交,这一发现可能有助治疗孤独症等社交障碍类病症。“健谈基因”名为OXT,它决定着催产素的产生。催产素不仅能帮助女性分娩,还在社交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人的情绪、信任感和恐惧感等。OXT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会改变基因的表达,影响催产素的产生,从而导致人社交能力变化。研究人员借助一系列测试评估志愿者的社交能力,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其大脑,同时采集DNA样本检测OXT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结果显示,OXT基因甲基化水平更高的志愿者,对他人表现出“不安全型依恋”程度更高,不善于适应社会环境;相反,OXT基因甲基化水平低的志愿者产生催产素的水平较高,表现出更高的“安全型依恋”,更善于辨识他人面部表情背后的情绪,社交能力更强。

线粒体为何不由父系遗传?

  人类的遗传物质除细胞核中的DNA外,还有线粒体DNA。而线粒体DNA不能通过父亲的精子,而只能通过母亲的卵子遗传给后代,这是为什么呢?研究发现,当精子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后,精子中的线粒体会启动一套自毁机制。如果延迟这套机制发挥作用,那么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胚胎存活可能性降低。父本线粒体存在于精子里,而精子需要线粒体产生大量能量用于游动以与其他精子竞争。在大负荷的情况下,线粒体产生了很多氧自由基,这些氧自由基能诱导线粒体DNA发生突变,所以大自然进化出一套机制将来自父亲的线粒体从受精卵中清除掉。

1亿年前昆虫就会“伪装术”

  昆虫是自然界中的伪装高手,它们的本领是从何时就有的呢?中国研究人员对30多万件白垩纪虫珀标本进行了系统调查,总计发现39枚伪装昆虫化石。这说明,早在1亿年前,就有多个种类的昆虫已经演化出惟妙惟肖的“伪装术”。
  在其中一枚化石中,能清晰地看见一只草蛉幼虫背部背负着两个小型昆虫躯体,这很可能是草蛉幼虫取食后遗留的猎物空壳,背着它们就能掩盖住自己的气味。而在一个琥珀中发现的蚁蛉和猎蝽幼虫,则将砂粒、土壤尘粒和各类植物碎屑等覆盖在身体表面,达到伪装自己的目的。

自闭症或非只是大脑疾病

  长期以来,自闭症被认为是一种大脑疾病。但美国的一项研究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一些自闭症症状与四肢、皮肤等人体外周神经系统的缺陷有关。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造出含有自闭症相关基因突变的实验鼠,但这些突变只发生在实验鼠的外周感觉神经细胞中,结果发现这些实验鼠对外界触碰异常敏感,并且它们不愿与陌生实验鼠交流,焦虑程度增加。研究人员提出,自闭症相关基因突变导致小鼠外周感觉神经细胞的“音量开关”出现重大缺陷,就好比“音量”被调得很高,导致小鼠的触感被放大,最终造成小鼠的行为异常。这种作用机制可能同样适用于人类,因此下一步他们将研究怎么通过基因或药物手段把上述“音量开关”调回正常水平。

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可遗传

  德国科学家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让细菌具有耐药性的基因不仅能够跨越不同物种传播,还能通过接触染色体而遗传。目前,多粘菌素是对抗耐药性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一个名为MCR-1的基因会让细菌对多粘菌素也产生耐药性,变成“超级细菌”。MCR-1基因有两个传播途径:一是通过细胞染色体外的质粒(很小的一段环状DNA)跨物种传播,另一个是通过染色体遗传。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在人畜间传播的“ST410”大肠杆菌就带有MCR-1基因,而且这种基因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比“霍比特人”更古老的小矮人

  印尼弗洛勒斯岛的梁布亚岩洞中曾出土弗洛勒斯人骨骼化石,由于其成年身高仅110厘米左右,所以被昵称为“霍比特人”,他们生活在距今19万~5万年前。最近两个国际研究团队分别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弗洛勒斯岛上新发现了比“霍比特人”年代更久远的古人类骨骼化石,可追溯至大约70万年前。从考古证据推测,这些古人类的体型甚至比“霍比特人”还要矮小。新发现还排除了“霍比特人”是由于疾病导致体型不断缩小的说法。研究人员推测,直立人抵达这座岛屿后为了适应岛上资源稀缺的环境,在进化过程中不断“缩小”体型。

女性比男性长寿,仅限人类

  女性比男性更长寿,所有物种都是如此吗?美国一项研究认为,这种由性别导致的寿命差异或许是人类在生物学上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物种,不论是研究中常用的蛔虫、果蝇,还是其他哺乳动物,一旦食物、交配模式或者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生存优势常常会在雌雄两性间发生转换。虽然女性更长寿的原因尚不明了,但科学家找到了支撑这一观点的确凿证据。美、德科学家发起的用于研究人类寿命的“人类死亡率数据库”项目,完整记录了来自38个国家的男女寿命历史数据,最早的数据可追溯至1751年。这38个国家每年的数据都显示,女性的预期寿命都超过男性。以冰岛这样一个面积较小、人口基因库相对单一的国家为例,不论是否遭受饥荒、是否发生瘟疫以及洪水、火山喷发等灾害,女性无论老幼都比男性更具生存优势。
  【文稿】彭 文
  【责任编辑】庞 云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