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攻城术

战国时期,墨子的弟子禽滑厘在与恩师的一次对话中,曾将当时主要的攻城方法总结为“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礮辒、轩车”共12种。不过,最常用、也最值得研究的3种攻城方法分别是水攻、土攻和火攻。

  水 攻

  在冷兵器时代,水大概是人们方便借用的最强大的自然力量。《孙子兵法·火攻》中指出,“以水佐攻者强”。因此对于进攻一方,只要条件允许,水攻便是最常用的进攻手段。自古筑堰壅水攻城的成功战例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自春秋至明代以来,历史上有名的水攻战有50次之多,而且绝大部分与攻城有关。譬如早在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就曾采取“筑堤聚山水灌徐城”的办法灭掉了徐国;再如秦国在攻打楚国时曾水灌鄢城,灭魏国时,引黄河之水攻陷大梁;还如三国时曹操决泗水以淹下邳,西汉时樊哙掘渭水破废丘等。

  水攻貌似简单,实则是一种很先进的军事进攻手段,因为这需要高水准的测量技术测定地形,引导水性。唐代军事理论家李筌在兵书《太白阴经·战具水·攻具》中就特别指出水攻要“先设水平, 测其高下”。“水平”是当时一种先进的测量仪器,相当于现今的水准仪,主要用来测量地势高低。据《武经总要》介绍,水平是一个小水槽,共有3个相通的小水池,3个小水池中都置有略比池小三分的浮木,浮木上有齿,若三齿一样高则代表水平。除了水平之外,还需要配合照版和度竿一起使用。由是观之,中国古代水利测量技术相当发达,正如英国李约瑟所言:“从中国历史上出现水攻这一事实,就足以证明中国水利技术发展之早,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13世纪初的蒙古军队就曾多次运用水攻战术,但是由于技术和经验都不过关,反而给自己惹来麻烦。譬如1209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围攻西夏中兴府(今宁夏银川)时,曾采用水攻办法,趁天降大雨、河水暴涨之机,引水淹城,后来城墙坍塌,决堤的河水四溢,蒙古军队反过来也受到洪水的淹溺。1231年,蒙古大军围攻金朝归德城(今河南商丘)时,也采用了水攻的办法,但由于当时是枯水季,加上不懂地势,不识水性,贸然决堤放水后,不但没有淹城,反而在城外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阻止了蒙古铁骑的进攻。由此观之,水攻是个技术活,部队需要配备识地理、懂水利、知天时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方可确保水攻的成功。

  而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水攻则与开封城有关。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第3次攻打开封时,连续4个月久攻不下,遂决黄河马家口段,水灌开封,“溃北门入, 穿东南门出,注涡水,城中百万户皆没”,从此开封变成了一座死城,直到20年后,“洪流久徙,沉者复陆”,开封城才开始恢复了点烟火人气。

  土 攻

  与水攻的残酷性、毁灭性和风险性相比,土攻倒是攻城将帅更愿意采取的一种进攻办法。事实上,土攻也是中国军事史上攻城一方采用最普遍、最实用、花样最多的战地进攻手段。当年金兵两次攻打汴梁城时,采取最主要的办法也是土攻。土攻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搞地下作业,譬如当年金兵就主要采用“鹅车洞子”为掩护,工兵们带着锋刃、鸦嘴、铧锹、方锹、铲子等专用工兵工具,躲在地道内掘土,进行地下坑道作业的。而挖掘地道一般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直接挖一条通向内城的地道,供部队突入城防体系;另一个则是破坏城墙,基本方法是在城墙的地基下挖掘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先以木板支撑挖掘的部分,然后放火焚烧支架,地基松动下陷,使城墙倒塌,形成缺口,从而为攻城部队创造进攻通道和机会。有意思的是,当时进行地下作业的工兵们,通常都会带一张大小为6尺5寸(2.03米)见方、材质为生牛皮的“皮漫”,其主要功能是当守城一方用毒液破坏地道时,就可以张开皮漫,固定于排沙柱上来阻挡毒液流入地道,这也算是最古老的防生化器具了。

  历史上著名的土攻战例有很多,而把穴地攻城这一战术发挥到极致的则非晚清时的太平军莫属。当时的太平军组建有专门的工程兵部队——土营,土营主要是由“惯于凿险锤幽,不畏深远”的挖煤工人组成的。因此土营的战术与采煤的坑道掘进作业非常相似:“于数里外开一巨洞,以大木上钉横板,旋进旋以木承之……既达城足,堆满火药,或以柩盛之,而皆藏引线竹筒中,预刻其时为引线之长短,随迟随疾皆可预定。位置既毕,乃静待轰裂,乘势攻入。”值得一提的是,实施穴地攻城时,太平军一般会同时开挖数条地道通向城墙的一处薄弱地段,以增加作业效率和爆破效果。另外,在攻打武昌时,太平军还采取另一种战术,即在同一条隧道中安放两层炸药,当第一层炸药炸毁城墙之后,趁着清军忙于组织人力防堵时,引爆第二层炸药,从而带来最大的战场杀伤力。

  火 攻

  火药发明之后,攻城理念和战法便有了根本性的改观。“火攻”,确切地讲,应该是“火药进攻”成为攻城一方最重要的利器。火药发明之前,火攻的战术运用最多是以火箭或火炮的形式进行辅助进攻。火箭是指用弓或弩发射缚有蒿茅、薪刍、膏油等易燃物,焚烧城楼上一切“可燔之物”;另一种则是用抛石机,将烟球、毒药烟球等抛射到城中,其主要功效相当于现代战场上的烟幕弹或毒气弹。火药发明之后,火攻则演变成为愈来愈重要的一种进攻方式。火药在攻城战中最早得以应用是在唐哀帝天佑初年,当时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今江西南昌),其部将郑璠命部队“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飞火”指的是用抛石机抛射用火药制成的燃烧物,根据当时的战况评估来看,这种具有强大燃烧力的“飞火”功效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到了宋代,火药在军事领域得以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当时宋军还将其最具军事优势的火药武器融入砲的战术运用中,所有砲具都可以发射火球、火鸡、火禽、毒气弹及爆炸弹等,而当时这些先进的火药武器都被宋军用于积极的守御战中。当金兵攻下开封后,这些新的军事技术自然被当作战利品,成为金军胜利果实的一部分。后来在蒙古军队攻打金都城开封时,金守将赤盏合喜令部下以火器“震天雷”抵抗,双方展开了6昼夜的激战,死伤甚巨。《金史》记载当时的战况说:“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以上,火点着铁甲皆透。”这种东西虽说以守城之具现身,却是天生的攻城武器,能够给敌人以致命打击。

   【责任编辑】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