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被凝固的时空

琥珀是大自然的璀璨结晶,它能将久远的时空定格于方寸之间。这些大自然雕琢的艺术珍品,有时还蕴藏着可贵的生命密码。
  琥珀,生命幻化的“美玉”
  早在数千万年前,针叶树木(松柏科植物等)所分泌出来的树脂,因为重力滴落并被掩埋起来,在压力和热力长年累月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树脂化石,这种化石晶莹透亮,被人们冠以“琥珀”的美名。
  很多树都能分泌树脂,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桃树和松树,都能分泌大量桃胶和松脂,但并不是所有植物的树脂最终都能变成琥珀。不同树木分泌的树脂成分各有差异,只有本身的理化性质足够稳定,能够抵御环境侵蚀的树脂,才有可能经历上千万年的时光打磨成为琥珀。在现代植物中,只有少数几种树木分泌的树脂具备成为琥珀的潜力,其中最典型的是新西兰的南方贝壳杉。那么琥珀的形成还要哪些条件呢?

  即使是合适的树木分泌的树脂,也要经过环境的重重考验,只有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能修成正果。当树脂接触空气,会慢慢变硬,脱落到土壤表层。在有氧环境中,这些树脂会缓慢地发生氧化作用。很多树脂就在地表受到氧气和生物的作用,被大自然降解。所以,无氧环境对于琥珀的形成至关重要。
  地表最佳的无氧环境莫过于深水之下,比如湖底或是海底。综观目前琥珀的几个重要产区,比如波罗的海、多米尼加、墨西哥和缅甸等地,都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这些琥珀当时曾经深埋海底。
  保存在水底的树脂,在沉积过程中慢慢埋入地下,渐渐进入无氧环境中,如此便迈出了向琥珀蜕变的重要一步。由于很大一部分树脂在向琥珀转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降解,因此要形成一定规模的琥珀矿,需要有一大片远古森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源源不断地分泌有潜质的树脂,聚集足够的数量。由此,在这场“优胜劣汰”的选拔中,经过数千万年的量变到质变,如今的稀世珍宝才脱颖而出。
  品类繁多的“森林泪珠”
  琥珀犹如森林滴落的泪珠一般,深沉典雅,古朴含蓄。琥珀颜色变化繁多,不同色系的琥珀又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民间有金珀聚财、血珀辟邪、瑿珀是药珀等说法。
  专业人士依据琥珀的颜色进一步做了划分:黄色系的称为金珀;绿色系的称为绿珀;红色系的有血珀、红茶珀、棕红珀等;平常为淡黄色,但对着光时表面呈蓝色的称为蓝珀,这种蓝在太阳光或明光下更为明显,且会随着光的照射角度变化而灵活移动。而正常光线下是黑色,在强光照射下或是在透射光下呈红色的琥珀,称为瑿珀。在古籍中记载,瑿珀为“众珀之长、琥珀之圣”。
  琥珀按产地可以分为海珀和矿珀。海珀以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如波兰、俄罗斯、立陶宛等)出产的最为著名。矿珀主要分布于缅甸及中国抚顺,常产于煤层中,与煤精伴生。另外,多米尼加、中国河南南阳也有少量各具特色的琥珀出产。
  忠实大自然的记录仪
  琥珀有时能如时光胶囊般,不可思议地包裹住来自久远年代的生物。它的表面纹路还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的痕迹,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仿佛古老的时光并未流走。当我们与琥珀中的小生命四目相对时,禁不住心跳加速,像戴上了霍比特人的“指环”,穿越时空去感受这些生命曾经跃动的力量,这,就是琥珀的魅力所在。
  如果珀体内含昆虫、两爬(蛙和蜥蜴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甚至被子植物等,就是极珍贵的“虫珀”“植物珀”,其内在价值比表面所看到的更为珍贵。当前,琥珀的科研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史前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包括昆虫、植物和气候环境变化等方面,它为人们研究生物的分类和进化提供了极为难得的证据。因为琥珀具有显著的防腐保存性能,很多白垩纪的动植物化石都得以完好封存,不仅生物表面的细小绒毛清晰可辨,就连内部软组织也能达到精致无损。
  在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的复活正源于缅甸琥珀中的蚊子化石,虽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用此法研究古生物却真实存在。目前,古生物学家已在某些琥珀里观察到了细胞结构,由于琥珀形成了疏水环境,这种环境能减慢DNA的降解。这意味着琥珀可能会保存DNA,但至今能否从琥珀里提取DNA仍有争议,毕竟每块琥珀的保存状态各不相同,而且多数人认为即使能得到一些DNA,它们也将是高度分解的短序列碎片,离用DNA技术克隆古生物还远着呢!不过未来的科学技术也许能将提取的古生物DNA碎片植入现今类似生物的DNA序列中,让其表现出古生物的某些性状特征,这会是另一个侏罗纪吗?
  每一块虫珀(植物珀)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故事,定格下的不乏昆虫捕食、交尾、产卵等精彩瞬间。琥珀好像一台大自然的记录仪,真实地记述着当时有关气候、地理、生态以及生物本身的生动画面和详细情节。
  具有白垩纪身世的缅甸琥珀
  由于内含物的稀缺性,出自隐秘国度缅甸的琥珀,有其他产地无法比拟的优势。据考证,由于地球在6500万年前发生过小行星碰撞,导致白垩纪晚期的生物大灭绝,因此,该时间点前后的昆虫种类应该存在较大的差异。
  最初,缅甸琥珀因伴生的沉积岩中的化石而被认为形成于距今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而在科学家确认了其形成中存在的二次搬运作用后,缅甸琥珀产生的年代也被重新划定到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
  由此,缅甸琥珀恰巧为生物灭绝季之前开始形成的琥珀,所包含的昆虫与如今现生的种类略有差别,因此其科研及收藏价值较高。如缅甸琥珀中凝固的当时的一种蟑螂,拥有似螳螂的头部,如果让人发挥想象,也许这种蟑螂会将头部高高立起四处张望,寻找美味的蘑菇,而不似现今的蟑螂总躲于阴暗的角落。
  琥珀的收藏与辨别
  相较于欧洲的琥珀加工史,琥珀在古代中国一直被当作珍稀之物供皇家贵族享有,然文物留存并不多,仅在北方辽文化圈范围内,有数量较大、艺术价值较高的琥珀文物被发现。到了清代,琥珀在中国的使用范围得以扩大,不再是皇家贵族的专属奢侈品,富裕之家亦能拥有。琥珀和钻石类似,都是世界上名贵的非金属珍品和制作饰品的上好材料,当它与中国的艺匠们相遇时,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便悄然面世。清代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上琥珀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艺术形式多样、制作工艺精湛……各种琥珀挂珠、琥珀鼻烟壶、琥珀手串、琥珀摆件、琥珀料胆瓶等成为达官显贵经常佩带和收藏的珍品。
  如今,市场上的琥珀装饰品日益增多,其中不乏赝品以次充好,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去分辨其真假,本文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 听声音辨别法
  即将无镶嵌的琥珀链或珠子放在手中轻轻抖动,真正的琥珀会发出柔和而略带沉闷的声音。
  2 摩擦闻香味法
  即把琥珀放在手里摩擦5分钟,靠近鼻子闻,会有隐约的淡松香味,也可能没有气味。若是气味浓烈刺鼻或有异味,一般是假的。
  3 紫外线照射法
  琥珀呈柔和透明状,不像玻璃、水晶、钻石等具有很强的通透性。真琥珀的质地、色度、透明度、折光率等,会随着观察角度和照度的变化而变化。琥珀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现蓝色荧光反应,而柯巴脂有微弱的荧光反应,此方法可将类似塑料等合成材料排除。
  4 做盐水实验
  天然琥珀和高仿琥珀的质地手感相差无几,如果把它们放到清水里都会慢慢沉底。但如果放入兑好的盐水(盐、水比例为1∶4)便能轻松鉴别二者:能浮起来的是真琥珀,浮不起来的是假的。一般人工仿冒琥珀的材料如酚醛树脂、赛璐珞、酪蛋白的密度都大于1.2,都不会在盐水中漂浮,因此可以排除90%以上的人造琥珀。
  有树脂流的是真琥珀
  对光观察,看是否能观察到“树脂流”的痕迹。大部分的真琥珀,内含物都是先被一层树脂黏附,再被新滴下来的树脂覆盖,两路不同的树脂之间就会形成一个自然的分界面,而内含物,特别是飞虫类的,就往往处在这个分界面上。这并不是一个硬性的指标,但能辅助你的判断。
  假如鉴定的是虫珀、植物珀,还有几个诀窍:
  1.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化石,因此藏身其中的昆虫不会带有鲜艳的色彩。
  2.由于琥珀的黏性有限,因此能被含在琥珀里的物体一般体型较小。倘若琥珀里有个大物件,旁边基本都会有小物件,因此仅单独存有大物件的琥珀得仔细推敲。
  鉴别琥珀的真伪不仅让人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也使人们在“森林之泪”流传下来的故事中细细回味。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