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那即将消逝的濒危物种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野生动物们的家园逐渐也被蚕食,它们的正常迁徙也被人类发达的交通干线所分割,生境逐渐破碎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发生、发展、衰退和消失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物种的形成与绝灭的速率基本达到一个平衡。可是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自然生态资源日益枯竭,不堪重负,也使野生生物的生存状况也饱受侵扰。
  20世纪末,中国政府启动了15类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抢救的对象是我国特有的、极度濒危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物种。而中国濒危哺乳动物,正是科学家们拯救的重点。

中国哺乳动物濒危现状

  中国有哺乳动物670种,与印度尼西亚的哺乳动物丰富度并列世界第一。然而,我国约26%的哺乳动物正受到生存威胁。(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华南虎 悲歌之后,是种群的补救性繁育

  基本情况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种。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还有4000余只华南虎。可是由于过度捕杀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1980年后,华南虎分布区再没发现过野生华南虎。
  濒危现状
  1990~2001年,国家林业局在原华南虎分布区开展多次专项调查,均未发现华南虎存在的确切证据,所收集到的疑似华南虎的活动痕迹十分零散,并在空间和时间上出现了断裂。2002年,有人据此提出了华南虎已经在野外“功能性灭绝”的观点。虽然目前还不能认定华南虎野外种群已经灭绝,但野生华南虎已经难以实现自我恢复和持续发展成为事实。目前我国人工饲养的华南虎有100余只,分散在全国十几家动物园等单位,受饲养条件、管理水平和近亲繁殖等因素影响,华南虎种群发展缓慢。
  2002年,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华南虎野化放归计划,陆续将5只华南虎送往南非野化。参加野化训练的华南虎恢复了捕猎的基本技能,实现半散放状态下的自然繁殖。国家林业局决定实施华南虎再引入工程。为遴选最佳项目实施地,我们将引入地限定在20世纪50年代有华南虎分布的相关省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要求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项目区内没有居民。

麋鹿 偶发洪灾促成古老物种自然野化

  濒危现状
  麋鹿起源于200多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晚期,与人类起源的时间相同。麋鹿在东亚湿地曾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物种。1917年,最后一头麋鹿在北京万牲园中死去。20世纪初,英国贝福特公爵收集了当时海外存世的全部18头麋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麋鹿逐渐被引种到世界20多个国家。
  采取行动
  1985年,麋鹿被重新引入北京南苑,建立了北京麋鹿苑。1986年,林业部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协助下,从伦敦动物园、曼彻斯特动物园等5家英国动物园引入了39头麋鹿,放养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大丰麋鹿的种群数量已经达到2300多头,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1998年,大丰将8头麋鹿释放到滩涂进行野化。刚刚开始的时候,有的麋鹿放出去又回到围栏,但不久后,麋鹿逐渐适应了野外生活。此后,大丰继续分批将麋鹿放归野外,如今在大丰黄海滩涂已形成有236头麋鹿的野生种群。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殃及湖北石首保护区,一批麋鹿从保护区逃逸到了长江南岸,形成一个自然野化的麋鹿种群。自然野化的种群比保护区内的生长得更好,种群增长速率更快。如今,它们的足迹已经扩散至洞庭湖区。

普氏原羚 草原的主人,被无情地拦阻

  基本情况
  羚羊曾驰骋奔腾在中国北方和西方广袤的草原上,是盛极一时的优势草食动物种类。普氏原羚与藏羚羊、野驴、野牦牛、藏原羚、蒙古原羚等,需要大面积的草地生境。例如,上百万只蒙古原羚曾经在冬季迁徙到中国境内越冬,夏季回迁到蒙古和俄罗斯达乌尔草原繁殖。半个世纪前,青海湖流域也生存着成千上万的普氏原羚,构成了欧亚大陆上的动物奇观。
  濒危现状
  普氏原羚历史上曾分布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甘肃和青海东部。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栖息地环境恶化,目前仅发现分布于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曾被著名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在《西藏北部草原的野生动物》一书中称为人们“知之甚少的羚羊”,国外学者尚未开展有关研究。
  如今70%的草原已经建成围栏草场,刚性地切割了野生动物的生境,影响了采食与迁徙,导致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生境面积减少,造成了种群间的遗传隔离。这是比高山大湖更大的隔离效应。围栏使得偷猎者更易猎杀野生动物。铁丝围栏甚至挂死、挂伤野生动物,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高鼻羚羊 休养生息,寻找更合适引入地

  基本情况
  21世纪初,高鼻羚羊曾被认为是世界上种群数量下降最快的有蹄类动物。
  高鼻羚羊(又名“赛加羚羊”)是中亚干旱草原区的迁徙动物,常常结大群季节性迁徙于产羔地与繁殖地。然而苏联解体后,高鼻羚羊的种群数量由于盗猎、疾病等原因,在短短几年内下降了90%。现在高鼻羚羊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通过阿拉山口季节性迁徙进入新疆准噶尔盆地。
  濒危现状
  由于高鼻羚羊的角具有“凉血解毒、清热镇痉”的作用,是传统中药材“羚角”。因此它逃不脱被猎杀的命运。中国的高鼻羚羊在20世纪中叶灭绝。1989年,高鼻羚羊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5年,又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
  采取行动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政府启动了高鼻羚羊重引入项目,于1988~1991年期间从德国和美国共引入了16只高鼻羚羊。高鼻羚羊是神经质类型的动物,受到刺激后,极容易产生强烈应激反应而死亡。第一批引入的16只高鼻羚羊最终被运到甘肃武威的濒危动物研究中心时只有11只存活。1997年,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又从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引入了20只高鼻羚羊,运到武威时只有5只存活。这两批引入的高鼻羚羊成为中国重引入高鼻羚羊的奠基种群。几经波折,9年后,这里的高鼻羚羊才繁殖到31只。2014年,这群羚羊繁殖到170多只。需要注意的是,武威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常年气温比周边地区低,不是高鼻羚羊最合适的引入地。我们有必要研究中国重引入的高鼻羚羊种群增长缓慢的原因,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分析,寻找更适合高鼻羚羊重引入的野外合适地。

白鱀豚 “功能性灭绝”的淡水豚类

  濒危现状
  20世纪70年代,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将白鱀豚列为“数据缺乏”物种。1986年,野外考察估计长江白鱀豚种群数量少于300头。IUCN红皮书将白鱀豚列为“濒危(EN)”物种。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估计长江白鱀豚种群数量少于200头,1996年,IUCN红皮书将白鱀豚列为“极危(CR)”物种。1997年野外考察中仅发现23头白鱀豚,估计长江白鱀豚种群数量少于50头。1998年考察中所发现的白鱀豚数量只剩7头,估计种群数量少于15头。2006年12月4日,在为时6周的长江淡水豚类考察中没有发现任何白鱀豚。2006年12月13日,专家们宣布白鱀豚物种可能已经灭绝,即使还有少数白鱀豚个体存在,也不能保证种群成功地繁衍,即白鱀豚已经“功能性灭绝”。但是,2007年8月,安徽铜陵一位市民在铜陵淡水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头疑似白鱀豚的动物。2011年7月,渔民曾在长江中发现了3只白鱀豚。于是,在2014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中,白鱀豚仍被列为“极度濒危”。

动物行为的刚性与弹性

  动物的行为存在着刚性与弹性。当能量来源和生存空间受到限制时,动物的一些行为仍将表现出来,如摄食、排遗行为等,这类称为刚性行为。而动物的另一些行为,如同性聚群行为、通讯行为和玩耍行为等,当能量来源和生存空间受到限制时,这些行为的表达会受到限制,这类行为称为弹性行为。
  结合麋鹿的回归和野生种群的重建,我们研究了麋鹿行为的适应与种群管理。提出了行为的刚性与弹性等概念,发现行为表达需要特定生境,麋鹿圈养时被压抑的弹性行为释放到野外后会表现出来。此外,我们的实验证实,麋鹿经历了数千年的围栏散养之后,对它们曾经的捕食者—狗、狮、虎、狼,依然存有“记忆”,并对它们的声音,表现出恐惧与警戒反应。

  中国拥有名列世界前茅的哺乳动物多样性,但哺乳动物却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关于我国哺乳动物的评估结果显示,有180种哺乳动物的生存受威胁,约占中国哺乳动物总种数的26%,高于IUCN红色名录2014年评估的全球哺乳类受威胁比例—21.8%。鉴于中国动物区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拯救中国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将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这些可爱生灵,不要让它们的生命从我们的指缝中溜走。
  (责任编辑/黄庆)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